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郑健超

旬刊

0258-8013

csee@epri.sgcc.com.cn

010-82812535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CSE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旬刊)是中国电力行业的一流学术期刊,国家一级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主要报道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动力与电力工程类期刊中,其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来位列第一。2007年学报由半月刊改成旬刊,分电力系统、发电和电工电机三册,每月5、15、25日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会由专家63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外籍院士2人,外籍编委7人,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郑健超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被8种国内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被5种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日本科学技术社(JST);哥白尼索引。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年来在动力与电力学科及期刊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以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一直保持此称号,是国内6000种科技期刊中为数不多的连续多年获此殊荣的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2006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7—2008年学报共有3篇文章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有4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03—2005年每年1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6年、2007年分别有2篇、3篇文章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8年有6篇文章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火电有序退役的源-网-储协同多阶段规划方法

    王鹏魏招毅周保荣李蔚然...
    1386-1396,中插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亟需深度脱碳转型,传统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研究火电机组的有序退出,实现安全、经济的低碳化转型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火电有序退役的源-网-储协同多阶段规划方法,在保证绿色、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提升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经济效益.首先,建立可考虑火电机组退役的源-网-储协同多阶段规划模型.然后,设计模型线性化及求解加速方法提高模型运行效率.最后,以HRP-38 测试系统为典型算例,提出在碳排放限额约束及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共同影响下的火电发展及退役路径,并从惯量需求等角度评估含火电机组有序退役的多阶段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有序退役安全稳定源网储协同多阶段规划

    平抑风电波动的电-氢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袁铁江郭建华杨紫娟冯亚杰...
    1397-1405,中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氢混合系统协同平抑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波动问题,提出考虑碱性电解槽运行特性的电-氢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风电功率信号分解为符合波动量限值的直接并网分量和混合储能功率任务;在综合考虑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介质充放电功率约束和存储状态约束的基础上,制定计及碱性电解槽运行特性的混合储能能量管理策略.基于此策略,以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用于平抑风电波动的电-氢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下的容量配置方案,在满足平抑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性.

    氢储能混合储能波动平抑能量管理策略

    兼具电池储能与无功补偿的高压直挂大容量系统四象限运行控制技术

    吴西奇刘畅李睿姜新宇...
    1406-1418,中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采用H桥电路串联的方法升高电压后接入电网,将电池簇分散接入级联 H 桥变换器的直流侧,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结构,对比低压方案具有单机容量大、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明显优势.高压直挂BESS若能兼具无功补偿能力,实现系统四象限运行,将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电池簇接单相 H 桥变换器的结构,使得系统运行在高比例无功补偿工况时,电池簇电流在一个二倍基频的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反向,导致电池运行在高频充放电的工况,这会对电池寿命和电池状态监测造成较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高比例无功补偿控制方法,避免了二倍基频脉动电流对电池进行高频充放电,再通过优化零序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电池的影响.

    高压直挂电池储能无功补偿零序电压功率因素四象限

    基于超松弛双Q学习的源荷储协同频率稳定算法研究

    周博奇柳丹席磊李彦营...
    1419-1429,中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强随机特性的新能源规模化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强随机扰动,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分布式电网模式下由强随机扰动引起的频率失衡、控制性能标准变差的问题.该文从二次调频角度提出一种多区域互联电网的智能发电控制算法,即超松弛双Q学习算法,来获取多区域协同控制.所提算法在快速Q学习基础上引入超松弛因子ω来加速最优值函数的计算,同时引入双 Q 学习策略来解决强化学习Q算法体系中的动作探索值过高估计问题,以提升算法的收敛性与更新效率.在改进的IEEE标准两区负荷频率控制模型以及云南互联电网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可知,所提算法表现出更佳的控制性能与收敛速度.

    新能源二次调频强化学习多智能体

    考虑灵活碳捕集电厂与抽水蓄能联合的广义经济调度策略

    黄文涛罗杰葛磊蛟何俊...
    1430-1445,中插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灵活碳捕集电厂成为风光大规模并网后保供电和低碳化的重要过渡电源之一;然而,因其储液容量制约和风光反调峰特性造成系统在应对持续增大的负荷峰谷差时存在局限,容易造成风光流失且碳经济性不高.为此,该文引入具有双向快速功率调节能力的大容量储能-抽水蓄能,提出一种基于灵活碳捕集电厂与抽水蓄能联合的广义经济调度策略;广义经济调度综合电厂运行成本、电网净负荷经济效益、碳经济效益等多种元素.首先充分利用能耗时移特性和抽水蓄能的双倍调节能力,结合净负荷典型峰谷特征制定二者联合运行在电碳解耦下"峰互补、谷协同"机制,实现深度调峰下兼顾碳捕集和新能源消纳;进而构建电-碳市场下考虑灵活性约束等因素的广义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调度模型,用模糊参数表征净负荷的不确定性,采用改进灰狼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两者联合的广义经济调度策略相较于仅考虑灵活碳捕集电厂,综合成本降低25.33%,碳排放量减少18.71%,弃风弃光成本下降98.70%,验证了所提联合调度策略的优越性.

    碳捕集电厂抽水蓄能联合运行广义经济调度

    基于等微增率并计及机组功率约束的火电机组最优负荷分配精确解

    丁涛黄雨涵张洪基方万良...
    1446-1459,中插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电机组最优负荷分配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模型,也是电力系统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经典教科书采用等微增率方法求解该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含义.由于等微增率法是基于不考虑火电机组上下界物理约束而推导出来的,部分教科书补充了计及火电机组上下界物理约束时的情况,即如果某台机组的无约束最优解违背了上(下)界约束,则将该机组对应的最优解限制到相应的出力上(下)界,然后对其余火电机组再进行重新的等微增率分配.然而,简单算例表明,补充求解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为此,该文对火电机组最优负荷分配问题进行重新探索,推导教材方法适用的一个充分条件与一个必要条件.面向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别提出考虑机组上下界约束后的最优负荷分配方法,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与大量的仿真算例表明,在机组数量较少时,教材中的求解方法有可能适用,而机组数较多时,可能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该文所提方法可以将适用范围扩展到机组数量较多的场景,并且进行严格理论推导.希望该文可以为《电力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与教材修订提供帮助.

    经济调度最优负荷分配等微增率卡罗需-库恩-塔克(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

    燃气轮机透平盘腔流动换热及轮盘热固耦合特性数值研究

    王培宇张鑫磊张荻苏鹏飞...
    1460-1467,中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燃气轮机安全运行问题,为保证盘腔良好冷却效果以及轮盘强度可靠性,该文对盘腔流动换热以及轮盘热固耦合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建立三级轮盘盘腔分析模型,对比转速及流量对盘腔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流动换热结果分析轮盘应力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当转速增大时,各腔室内压力损失降低,换热面努塞尔数(Nu)呈现下降趋势,最多降低约66.1%;而当流量增大时,各腔室内压力损失升高,部分换热面Nu呈现上升趋势,最多升高约 198%.在多种载荷综合作用下,轮盘最大等效应力为 996.06 MPa,最大径向变形为2.62 mm.结果可为保证燃气轮机轮盘安全性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及数据参考.

    燃气轮机轮盘盘腔流动换热热固耦合

    基于海洋捕食者算法的波浪能转换装置模型预测控制

    方红伟魏秀娜
    1468-1480,中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海洋捕食者算法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了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动态最大能量捕获.提出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利用海洋捕食者算法来获取最优控制力,并采用非线性限制来控制功率的单向流动.通过相应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海洋捕食者算法的优化准确性和快速收敛性.该方法还利用控制域来处理最优控制变量以便在算法的计算负担和优化准确度之间进行平衡.所提出的方法证明在处理多维的波浪能转换系统方面,特别是系统的非凸和非线性限制问题,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波浪能转换装置的输出功率,并满足典型海域工况下的实时需求.

    海洋捕食者算法模型预测控制单向功率流动限制波浪能转换

    卤化钾改性Mn-Co-Fe尖晶石脱除气相Hg0的性能研究

    徐元强仲兆平许月阳黄佳伟...
    1481-1492,中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该研究首先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和浸渍法结合制备了 KX(X 表示Cl、Br和I)改性的Mn-Co-Fe尖晶石吸附剂.然后,分别利用 SEM、SEM 结合 EDS 能谱 Mapping、BET、XRD和VSM来表征其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占比及分布、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晶相结构和比饱和磁化特性.并通过固定床探究了卤化钾种类、KI 负载量、吸附温度和入口汞浓度对模拟燃煤烟气中汞脱除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动力学模拟、XPS 表征和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剂对汞脱除的控制步骤、机制以及汞在吸附剂表面的存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0.10KX@MCFS对汞的平均脱除效率KI(92.84%)>KBr(88.39%)>KCl(86.61%).此外,增加KI的负载量、吸附温度和入口汞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改性MCFS的脱汞性能.虽然KI的负载导致了MCFS的磁性能下降,但综合分析得出:0.10KI@MCFS具有一个相对优异的汞脱除性能和饱和磁化强度值(34.0 emu/g).因此,该研究的这一发现对汞污染排放控制和吸附剂磁回收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n-Co-Fe尖晶石卤化钾浸渍改性饱和磁化强度

    热电联供电厂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曾海波周传杰肖波杨利...
    1493-1500,中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 MODBUS 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下冷热再抽汽量与煤耗量的关系;最后,考虑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建立适用于多台机组热负荷经济分配的数学模型,以厂级总耗煤量最低寻优为目标,获得各机组热负荷分配方案,并成功在某装机 6 台、总容量3 320 MW燃煤电厂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采用流量指令方式在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内对各机组供热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全厂对外供热流量在50~400 t/h 之间变化时,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将供热母管压力控制在设定值的±0.03 MPa以内;通过对总供热负荷智能寻优分配,全厂总煤耗量可降低0.13~3.53 t/h.

    热电联供电厂供热系统集中控制自动调节智能寻优热电负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