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

胡兆光

月刊

1004-9649

epte@sgeri.sgcc.com.cn

010-63415148

100052

北京市西城区南横东街8号都城大厦1836室

中国电力/Journal Electric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名《电力技术》,创刊于1956年1月,1993年1月,1993年1月更名为现名,是具有指导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科技类月刊。主要报道全国发电厂、电力网、供用电等有关电力生产运行、设计施工、科学研究及电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加强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刊登电力工业技术政策、技术规程标准及电力统计数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学习辅助约束辨识的电力市场快速出清方法

    吴云亮张建新李豹李鹏...
    90-97,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前电力市场出清需要求解大规模安全约束经济调度问题,尽管实际采用线化处理方法,但需要考虑N-1场景下的大量安全约束,导致其规模庞大,难以快速求解.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辅助的日前市场快速出清方法,以满足快速出清计算场合的应用需求.首先,设计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计算框架,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日前电力市场出清计算过程,兼顾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其次,提出面向起作用约束辨识的深度学习策略,从特征向量、深度神经网络结果处理2个方面,实现安全约束经济调度起作用约束集的辨识,并将其纳入日前市场出清模型,以简化模型的复杂度;最后,在接入新能源的IEEE 30标准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深度神经网络预辨识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的起作用约束,有利于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日前市场出清的计算效率.

    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约束辨识深度学习日前市场出清

    新加坡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机制及对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张兰张经纬肖云鹏荆朝霞...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求响应机制对于缓解中国当前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加坡有着较为成熟的需求响应机制.首先,介绍新加坡电力市场的改革历程及当前主要运营机制,重点介绍新加坡现货市场下的需求响应机制,分析其结算机制,概括总结新加坡需求响应机制的特点和实施效果;然后,通过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对不同市场场景下需求响应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最后,基于中国当前现货市场单边交易机制,提出近期中国开展现货市场需求响应的启示和思路.

    电力市场现货市场需求响应运营机制结算机制

    基于用户成本选择用户范围的分时电价最优策略

    黄剑平陈皓勇钟佳宇陈武涛...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分时电价政策忽略了用户参与分时电价政策的意愿,且用户电价电量响应行为建模未考虑用户调整用电行为成本,为此提出基于用户成本选择用户范围的分时电价最优策略.分析用户改变用电行为所产生的调整成本与节省用电费用的关系,推导分时电价机制下用户电价电量响应行为模型.当用户改变用电行为后,其生产成本高于实行分时电价前的电费,则对用户参与分时电价政策的意愿评估为零,不纳入分时电价实施范围.仿真及实验结果显示,与不选择用户范围的传统分时电价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反映用户调整用电行为过程,科学选择参与分时电价政策的用户范围,实现电网和用户的总效益最优.

    分时电价用户行为用户成本用户范围社会福利

    交联聚乙烯热老化与绝缘性能的关联关系

    赵莉华杨兰李巍巍吴惟庆...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绝缘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电气特性和力学特性随热老化程度变化的规律,对交流电力电缆绝缘用XLPE材料在110℃下开展加速热老化实验.采用热失重(thermogravimtric analyzer,TGA)测试手段,对XLPE在20~600℃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采用交流击穿测试、宽频介电谱测试及体积电阻率测试,研究老化后XLPE试样的电气特性;采用拉伸实验测试,研究老化后XLPE试样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热老化使得XLPE的交联结构和结晶状态被破坏,XLPE活化能呈减小趋势.由于氧化反应快速进行,使得XLPE分子链发生断裂,交联结构变弱,导致XLPE绝缘材料严重劣化,其活化能、击穿强度、体积电阻率、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随老化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而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呈增加趋势.

    XLPE热老化活化能电气特性力学特性

    基于累积损伤曲线的电寿命模型步进应力试验方法及在XLPE电缆中的应用

    边浩然杨丽君马志鹏丁志文...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联聚乙烯(XLPE)的反幂函数电寿命模型(IPM)表征了XLPE电缆绝缘的长期耐压特性,包括电压耐受指数(VEC)在内的IPM模型参数是电缆绝缘设计和预鉴定试验电压选取的重要依据.步进应力试验具有耗时短、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求取电缆样品的电寿命模型参数.然而,步进应力试验参数的选择尚无规程可参考,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和主观确定,严重影响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将固体绝缘材料累积损伤"D-t曲线"作为判断绝缘失效机理的主要依据,分析不同试验参数下步进应力与恒定应力试验的等效性,提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步进应力试验参数选取及现场试验方案.通过该方法设计绝缘厚度分别为2.8 mm和3.5 mm的2种模型电缆的步进应力试验,并获取2种模型电缆的IPM电寿命模型参数,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交联聚乙烯电缆电压耐受指数步进应力试验寿命模型

    暂态负荷下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热传递过程

    梁正波李丽君彭超徐明忠...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直流(HVDC)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海底电缆是实现长距离和大容量电能输送的重要设备.HVDC海底电缆负荷影响温度分布,而温度对HVDC XLPE绝缘电导率和电场强度分布特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稳态负荷条件,暂态负荷条件下HVDC海底电缆热传递过程更加复杂.为研究暂态负荷下HVDC海底电缆热传递过程,建立热学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HVDC海底电缆由零负荷向满负荷再向零负荷转变过程的热传递过程,并组建试验平台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吻合度高,仿真模型适用于描述暂态负荷下HVDC海底电缆热传递过程;通过构建导体温度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可以实现良好的导体温度热传递过程趋势拟合,拟合方法有利于指导HVDC海底电缆温度趋势预测和现场运行维护工作.

    暂态负荷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热传递

    皱纹铝套变形对挤包绝缘直流电缆电场分布的影响

    张洪亮尹毅肖晋宇侯金鸣...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压直流电缆皱纹铝套受力变形对电缆绝缘结构造成的损伤,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气性能的影响,针对500 kV直流电缆开展绝缘线芯热膨胀测试和皱纹铝套压扁试验,确定皱纹铝套变形在绝缘线芯表面造成的缺陷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绝缘场强分布随温差变化情况,以及皱纹铝套变形导致绝缘线芯表面缺陷后的场强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电缆在负载过程中绝缘场强随着绝缘温差的变化而变化,此外绝缘表面存在缺陷会进一步导致场强畸变,且畸变程度与外加电压和绝缘温差有关.

    直流电缆XLPE绝缘皱纹铝套绝缘温差电场分布有限元分析

    极性反转电压下非线性电导硅橡胶复合材料电荷积聚特性

    杨卓然杜伯学李忠磊韩冲...
    150-15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流电缆附件是直流输电系统的薄弱环节,为研究非线性电导对极性反转电压下电缆附件硅橡胶绝缘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通过添加SiC颗粒制备具有非线性电导的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利用三电极法和表面电位测量系统获得试样的电导率和表面电荷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中SiC晶粒的晶格振动引起载流子晶格散射,高温会造成试样电导率降低;试样表面电荷平面分布特性表明,电晕电压极性反转后,平板试样内部残留的原极性电荷与表面的异极性电荷提高了局部电场强度,使试样的电导率升高,加速了表面电荷向试样内部迁移和异极性电荷中和过程,抑制了表面电荷的积聚.

    非线性电导温度极性反转硅橡胶高压直流电缆附件

    直流XLPE电缆用预制接头最大场强解析算法

    刘英赵明伟陈嘉威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电缆接头结构复杂并含有多个复合界面,对其进行直流电场分析通常需要借助数值仿真软件、采用电-热耦合方法进行迭代计算,耗时费力.为了满足工程中仅对中低压直流XLPE电缆用中间接头最大场强进行校核的需求,利用传热学与电磁学相关理论,建立接头热场分布的简化分析模型,推导出计算应力锥根部场强的解析式,仅需输入少量必要参数,即可确定接头中的最大场强.通过以10 kV和35 kV XLPE电缆用硅橡胶和乙丙橡胶接头为例,分别在不同直流电压及接头内外温差下进行解析计算,并与相应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计算精度及适用性,为工程人员进行中低压直流预制接头的设计及校核提供强有力工具.

    中低压直流XLPE电缆预制接头最大场强解析计算方法仿真分析

    碳捕集燃气热电机组碳循环及其虚拟电厂优化运行

    周任军邓子昂徐健朱疆生...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为目标,以CO2捕集率、热电比、热电厂电出力以及电转气功率为决策变量,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聚合模式的虚拟电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风电消纳效果、更低的碳排放.这种虚拟电厂及其碳循环利用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弃风、降低排放、增强碳利用的能源运转途径,具有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

    燃气机组碳捕集电转气碳循环利用风电消纳虚拟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