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长素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喻梓轩刘新勇张健梁大成...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素(auxin,IA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和藻类中,其参与组织分化、器官发生、形态建成、向性反应和顶端优势等生理过程以及对复杂环境适应过程。目前双子叶植物拟南芥中生长素调控生长发育的机制已经基本清楚,但是生长素怎样在单子叶植物水稻中行使功能,仍有很多未解之谜。本文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生长素调控单子叶植物水稻根、茎、叶、花和籽粒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和生理机制,重点归纳整理了生长素相关基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展望了未来水稻中依靠生长素途径精准合成运输生长素的调控,以及利用生长素突变体表型变异的开发前景。

    生长素水稻器官突变体表型精准调控

    水肥和钝化剂阻控水稻吸收镉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瑗蕊石艳平黄其颖任佳佳...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Cd污染水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防控水稻Cd污染迫在眉睫,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水肥管理和施用钝化剂是目前治理水稻Cd污染有效且主流的措施。本文综述了水稻Cd污染的现状,及水肥管理和钝化剂施用治理Cd污染的作用机制,即水肥管理主要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和离子竞争作用阻控,钝化剂主要通过共沉淀、络合作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以及氧化还原作用进行阻控。分析了治理后的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变化,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水稻Cd污染水肥管理钝化剂土壤环境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

    毛名义杨文荟管艳伟潘宗东...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禾"是适应贵州黔东南山区峡谷森林中遮荫、泥沼、寒冷、积水等特殊自然生境生长的地方水稻品种。以402份禾种质资源为材料,依据禾颖尖颜色差异将原始种质划分为5组,基于26个表型性状,采用逐步聚类法以6种总体取样规模、4种组内取样比例和2种组内取样方法筛选最佳取样策略,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为最适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法以对数比例法最优,聚类取样法是组内最佳取样方法。在最佳取样策略下,共获得47份禾初级核心种质,占比11。69%,表型保留比例为95。77%。核心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作为原始种质的浓缩能够代表禾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水稻表型性状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陈云孟轶翁文安陈雨琼...
    26-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DCD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15。1%)和地上部生物量(28。4%),并且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CH4)累积排放量(22。2%)、氧化亚氮(N2O)累积排放量(56。0%)、综合温室效应(GWP)(24。4%)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31。7%)。可见,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协同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水稻产量甲烷氧化亚氮稻田

    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孙国峰眭鑫梅陈旭蕾...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麦秸还田条件下施用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效果、稻田水环境风险的影响,选用4种腐熟剂(标识为DA1、DA2、DA3和DA4)进行水稻季麦秸腐解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种腐熟剂均加快还田后4周内秸秆腐解速度,其中,还田后2周为麦秸快速腐解期,且腐熟剂DA3和DA4促进麦秸腐解的效果更佳,腐解率达36。5%~37。4%,较麦秸还田无腐熟剂处理(CFS)增加了 5。1~6。0个百分点。与CFS处理相比,4种腐熟剂处理提高了麦秸还田后3周内田面水化学需氧量(COD)及氮磷含量,增加了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其中,DA2、DA3和DA4这3种腐熟剂处理后3周内田面水环境风险相对较高,而DA1与CFS处理间水环境风险差异不显著。可见,稻田施用腐熟剂会加速麦秸腐解,同时会增加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建议南方水网区水稻季谨慎施用腐熟剂。

    水稻麦秸秆还田腐熟剂腐解率田面水产量

    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董振杰陆尧李京咏窦志...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污水灌溉等问题,致使来源不一的重金属元素持续在稻田土壤富集,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水稻和水产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阐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水稻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质量安全

    稻曲病发病规律、病菌功能基因组以及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何旎清程朝平晋艺丹黄凤凰...
    39-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遗传机制

    外源氨基酸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

    梁文豪胡时开圣忠华魏祥进...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水稻穗腐病,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因产生真菌毒素而导致稻米品质下降。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氨基酸,评价其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和不同添加量对菌丝生长均有影响。与未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在MM培养基上添加L-精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和L-瓜氨酸,在PDA培养基上添加L-谷氨酸,均抑制菌丝生长。添加氨基酸显著提高了伏马毒素含量,且随着氨基酸浓度升高,在PDA中产毒量减少,在MM中则呈增加趋势。外源氨基酸明显改变了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基因表达模式与毒素含量并不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氨基酸会影响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含量,且不同氨基酸组分与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关联性不同。

    水稻穗腐病层出镰刀菌外源氨基酸菌丝生长伏马毒素

    机械干燥对水稻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春炜王晓林郭庆林张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质量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机械干燥过程中高温对水稻种子萌发、活性氧系统、植物激素代谢、淀粉分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热风温度、种子原始水分、种子收获时质量与机械干燥环境因子等对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研究方向。

    水稻种子质量机械干燥技术

    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义卓向镜叶天承孙凯旋...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稻发光二极管(LED)秧苗素质人工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