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稻谷对铅富集特性的品种差异及其安全风险

    林芗华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漳州当地15个水稻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富集特性的品种差异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H≤6。5)水田土壤中,盆栽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2。4、103。5 和 204。8 mg/kg 时,15 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分别为 0。016~0。061、0。061~0。198 和 0。157~0。606 mg/kg;大田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3。4、23。5、26。4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为0。016~0。056、0。014~0。056和0。024~0。069 mg/kg;同一品种稻谷铅含量与土壤铅全量呈正相关性直线关系(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弱酸性水田土壤(5。5<pH≤6。5)铅全量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4。1~274。7、113。5~180。0和82。7~107。1 mg/kg。漳州市15个水稻品种在土壤铅全量≥风险临界值的水田上种植,稻谷铅含量存在质量安全高风险(>0。2 mg/kg)。

    水稻品种稻谷富集特性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微波对糙米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泽伦宋怀玉仲际帆戴智华...
    69-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糙米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植物营养素。然而,外层组织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构成了致密的保护层,使得糙米口感差、不易煮熟。而微波加热由于加热的均匀性和处理时间短的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加热中。本文总结了微波处理对糙米蒸煮品质、营养成分、干燥特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微波处理使得糙米淀粉发生改性,活性成分能更好的得到保留,对于糙米的食用品质有所改善,同时能很好的改善糙米储藏稳定性,证实了微波处理改善糙米产品的潜力,为微波加工在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糙米微波营养蒸煮储藏特性

    贵州青黄泥田重金属元素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张容慧张秀锦柴冠群范成五...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根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且同一品种的重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累积具有显著性差异,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弱整体表现为Zn>Cd>Cr>Cu>Ni>Pb。水稻品种间对同一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糙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水稻品种划分为较高值类、中间值类和较低值类3个类别。10个水稻品种糙米综合污染指数(Pz)(0。94~3。34)介于无污染至重度污染之间,Cr为主要污染贡献者,其单项污染指数(Pi)在0。47~1。94之间。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在8 242。8~13 434。0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10 843。8 kg/hm2,极差相差较大,为47。9%。筛选出宜香优800为适宜该地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

    水稻重金属低累积品种产量青黄泥田贵州

    盘锦水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

    邹旭东李荣平曹士民蔡福...
    84-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NEE与风向、净辐射关系,最后按季节对比地温对植被呼吸(Reco)的影响,计算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结果表明,NEE的年总量都为负值,其中2018年NEE总量最大,为-574。09 g C/(m2·y);NEE的年变化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呈负相关;NEE的日变化为"U"型,GPP的日变化为倒"U"型,中午达到峰值,日变化值在夏季最大;NEE高值对应的风向是W、WSW、SW和NE、ENE;NEE低值对应的风向是SSE、S和NNW、NW;NEE绝对值随净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有时出现NEE峰值滞后于净辐射的情况。GPP年值呈下降趋势,Reco年际变化较小。夏季Reco比其他季节高2。0~6。0倍。2019夏季呼吸强度随地温增值达到0。85 g C/(m2·d)。计算2019年夏季Q10值达到4。84。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较高、温度日较差较小、风速较大共同促成了 NEE 2018年高值。而2020年6-7月降水量偏少造成2020年NEE值偏低。Reco与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Q10值在夏季最高,是其他季节的1。9~2。6倍。

    水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气象因子盘锦市

    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赵国珍陈于敏吴志刚刘慰华...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粳37号是以具有香味且表现高产稳产的粳稻品种云粳26号作母本,以持有低直链淀粉含量调控基因Wxy37且稻米食味品质优异、耐寒性和抗病性强的粳稻软米品种银光作父本杂交育成,具有食味品质优异、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良性状。通过对云粳37号及双亲全基因组重测序和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发现,云粳37号遗传了双亲的多个优势等位基因,如香味基因Badh2、抗稻瘟病基因Pi35、调控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y37、耐冷基因CTB4a、抗旱基因OsPP15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6等,是目前云南省影响较大的粳稻品种。

    粳稻云粳37号优质食味功能基因Wxy37

    水稻无人机直播产量、效益分析及技术要点

    童纪氚戎雪利任萍褚光...
    98-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4为供试品种,比较了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和无人机直播3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成本和效益,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工作效率与群体均匀性。结果表明,无人机直播的产量与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无显著差异,但其具有播种效率高、群体生长均衡、种植成本低的特点。最后小结了无人机直播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无人机直播

    不同肥密措施对南疆水稻抗倒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王振洋王冀川袁杰王奉斌...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高;合理密植能够控制个体发育,降低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与重心高度;茎秆倒伏指数由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0。83~27。78万丛/hm2的处理抗倒伏性较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占比为51。69%~76。14%,是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增施氮肥能够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率;过量施肥则会使干物质在花前的积累量增大,多用于营养器官生长,不利于向籽粒转运。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4处理(27。78万丛/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8。06%~30。22%,同时也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7。78万丛/hm2时能显著改善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的比例及干物质分配,且未发生倒伏,有利于产量提高。

    水稻施氮量栽插密度茎秆强度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南疆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冯向前徐建强沈足金王丹英...
    108-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出现在播期5月10日和5月20日),增产主要源于除有效穗外产量构成因子不同程度提高;甬优1540的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随着播期延迟亦不同程度提升,但营养食味品质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杭嘉湖稻区优质稻甬优1540在5月10日左右播种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产量与米质的协同变优。分析不同播期播种水稻,穗发育、籽粒灌浆阶段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米质指标相关性发现,日均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与每穗粒数(R=-0。25~-0。82,P<0。001)、加工品质(R=-0。28~0。90,P<0。001)负相关;而灌浆期昼夜温差与千粒重(R=0。6,P<0。001)、碱消值(R=0。50,P<0。001)、胶稠度(R=0。87,P<0。001)和蛋白质含量(R=0。74,P<0。001)正相关,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R=-0。83,P<0。001)显著负相关,表明适度缓解穗发育期和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提高灌浆期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水稻加工和蒸煮食味品质,是通过播期调整协同优化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播期优质稻产量米质气候因子

    粳型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竹稻08A的选育及应用

    杨东郑长林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稻08A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粳型三系不育系,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株叶形态好,抗倒性强,配合力好。本文介绍了不育系竹稻08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所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表现,以期为该不育系配组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粳稻三系不育系竹稻08A选育

    农业英语翻译与语感交互式教育研究

    黄杰辉
    118-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