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姜秀英马作斌王庆新吕军...
    57-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水稻区试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GGE双标图对 2019 年辽宁省中早熟区试 6 个试验点的 14 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均对水稻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6 个区试点可分为 3 个生态类型区,源粳2 号在所属的生态区表现最优.美锋稻 245、源粳 2 号和富禾稻258 属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为理想品种.区试点中开原市示范繁殖农场区分力最好,桓仁满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代表性最强,抚顺市种子管理站具有很好的区分力及较强的代表性,是较理想的区域试验点.

    水稻区域试验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江苏省稻米生产与市场流通格局:演变与方向

    陈品刘馨月章丹张宗利...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米生产与流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第一粮仓"江苏省为例,围绕稻米流通体系、流通渠道及品牌影响力等流通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江苏省稻米生产结构及省内外流通格局演变、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了推动江苏省稻米生产有序发展与高效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企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加强稻谷市场监管;完善优质稻米产品标准体系,推行稻米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建立"价补分离"体系等.

    稻米流通市场江苏品牌

    双季稻区"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内涵界定、产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江西省为例

    彭柳林余艳锋余永琦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双季稻区早稻高质高效发展.但推行中也存在适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支撑、市场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困难与问题.为此,提出加快"晚稻早种"适用品种选育、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提高"晚稻品种连种"模式的市场接受度等对策建议.

    水稻晚稻品种连种内涵界定产生逻辑实现路径江西省

    供应链视角下原粮品质风险分析

    易美臣刘纯阳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粮供应链是粮食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原粮供应链在选种、种植、归集、干燥、储存以及销售(流通)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品质风险和损耗浪费.本文在原粮供应链视角下,通过列举原粮品质指标及其质量控制环节,分析不同环节与主体存在的品质风险,并提出对原粮品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一是要从育种研发端着手化解原粮品质风险;二是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粮供应链品质风险防控机制;三是要加快制定相关作业标准与技术规范,深化产业应用.

    粮食水稻原粮供应链品质提升节粮减损

    浙江省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汤郑豪李诚永朱镕一陈勇...
    78-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 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阶段、以甬优 1540 为主的转变阶段和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衢州市为例,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这 3 个阶段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相较于单季稻和双季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再生稻发展前景以及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缺乏、农机农艺不配套、扶持力度低、品牌创建乏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水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再生稻发展历程生产现状发展策略浙江省

    66个广西审定丝苗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多样性鉴定与聚类分析

    王强李炜罗同平唐梅...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广西审定水稻丝苗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差异与趋同程度,选用 2017-2023 年广西审定的66个丝苗品种为材料,对 18 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表型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 66个品种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多样性丰富;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 5 类,包含 29 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表现趋同,此类群包含两系杂交稻品种、三系杂交稻品种和常规稻品种;两系杂交稻品种表型多样性最高,分布于各个类群中,常规稻最低,基本被聚在同一大类中.类群间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具有相同母本或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聚归同类,品种间欧氏距离短.育种组配间会出现亲缘关系较远、农艺和品质性状接近的趋同情况.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水稻品种的组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聚类分析广西

    早稻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研究

    张莉周宇尘罗高明梁燕...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舜达 135 是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早熟、高产优势,在特早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比绍兴传统播期提早 10~15 d)开展了不同梯度机插密度和肥料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舜达 135 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水平与机插密度的互作对舜达 135 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以种植密度 25 cm×14 cm、纯氮施用量 150 kg/hm2 的处理实际产量最高,达 9 633.45 kg/hm2.在 2021 年和 2022年示范中,特早栽培条件下舜达 135 百亩示范方产量分别达到 10 563.00 kg/hm2 和 10 258.05 kg/hm2.通过 2 年的示范,总结提出了舜达 135 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早籼稻舜达135氮肥运筹机插密度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除草剂不同时期应用对机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张建萍杨永杰于晓玥陆永良...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机直播水稻田高效安全的封闭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期应用含有乙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播种时同步喷施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能够有效抑制机直播稻田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且对水稻出苗安全.机直播后 10d或 15d施用对阔叶草防效下降,但播种 15d后撒施 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 97.5 g/hm2 对杂草防效较好,密度防效达到 90%以上.表明采用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防除机直播稻田阔叶草,越早施药效果越好.但如果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错过施药窗口期时,撒施 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 97.5 g/hm2 或喷施 30%氰氟草酯 112.5 g/hm2+30%五氟·乙氧 90 g/hm2 也可以防控绝大部分直播田杂草.

    机直播稻乙氧磺隆杂草阔叶草防效水稻安全性

    纳米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翟婧赵丽稳高丹娜谢士杰...
    95-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二化螟在宁波市水稻上逐年加重发生.为明确纳米水性制剂(以下简称"纳米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在二化螟防治适期,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和纳米制剂、乙多·甲氧虫、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共 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纳米制剂施药 14d后的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在 80%和 85%以上,且保产效果更佳,挽回损失率达 44%~45%,防效及挽回损失率均极显著高于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

    水稻二化螟纳米农药防治效果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聂新星陈晨张敏敏段小丽...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 1 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 180 kg/hm2 水平下,研究 3 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 和 3∶3∶4,分别记作N7+3+0、N5+3+2 和N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 1 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 1 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7+3+0<N5+3+2≈N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 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5+3+2 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 1 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水稻氮肥运筹硅肥锌肥虾稻1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