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稻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稻米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李西明

双月刊

1006-8082

zgdm@163.com

0571-63370271,63370368

310006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中国稻米/Journal China Ri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为0.210,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0.559。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年我国水稻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唐思敏童晓红应杰政张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是维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水稻种子收获前较低的休眠水平易引起穗发芽,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另一方面,较高的休眠程度易引起水稻播种期的低发芽率和出苗不整齐,严重制约水稻的高产稳产。综述了 2020 年以来国内在水稻种子休眠与萌发遗传调控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具体从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和穗发芽调控机制展开,并对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作简要介绍,提出研究趋势和展望,以期阐明调控种子萌发的遗传特性和作用机理,为适宜休眠度的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良基因资源。

    水稻种子休眠萌发调控机制作物改良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水稻生长特征识别研究进展

    刘正国韩玮高照张子杰...
    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的特征识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指通过农业专家人工目视或使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提取水稻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和属性,进而对水稻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进行识别诊断。本文在梳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水稻生长特征识别研究的田间图像采集设备、图像处理方式以及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水稻生长特征识别应用。总结了稻田中不同应用平台的功能特点。展望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水稻特征识别的未来发展方向。

    水稻图像处理农业特征识别机器学习

    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进展

    应伟杰王亚梁朱德峰怀燕...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了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同水稻机插秧方式、机插播种育秧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传统杂交稻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提出杂交稻精准播种机插技术,并展望了水稻绿色机插技术的发展。

    水稻机插秧育秧精准播种技术模式

    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桑世飞孙晓涵姚国琴马腾云...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草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的广谱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应对稻田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鉴定了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金粳 818 与感除草剂日本晴ALS基因的差异位点,开发特异分子标记。对以携带ALS抗性基因型的金粳 818、津稻 372 为亲本的杂交后代进行除草剂喷施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发了 818ALSF/R、HDALSF/R两对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区分纯合显性、杂合、纯合隐性 3 种基因型,且与除草剂喷施结果一致;选育得到 22S9 和 22S4 两份抗除草剂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材料。通过对杂交后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筛选出具有ALS除草剂抗性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提高了在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水稻种质中的筛选效率。

    ALS除草剂乙酰乳酸合成酶水稻除草剂抗性

    水稻不育系泰丰A创制及其优良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研究

    王丰刘迪林朱满山廖亦龙...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杂交稻"高产难优质"的瓶颈问题,基于杂种优势群与优势模式,选择华南地区高配合力、高异交率保持系博B和优质丝苗米亲本米 31 以及长江流域优质抗病早稻浙 9248 作为育种亲本进行复合杂交,通过穿梭种植生态加压表型鉴定与室内品质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粒型细长、整精米率高、食味佳的"三高一优"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泰丰A/B。截至 2023 年,用泰丰A配组育成泰丰优 208、泰优 390、泰优 1002 和泰优 398 等优质杂交稻共计 92 个。其中,80。4%的米质达到国(部)标优质3 级以上标准,18 个品次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稻食味鉴评金奖和银奖,2 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较好解决了杂交稻"高产难优质"的"卡脖子"问题。此外,对控制泰丰A/B重要品质性状的QTLs(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位于第 3、5、6 和 7 号染色体上的gs3、GW5TFB、WxTFB和GW7TFB基因或其所在的染色体区段是泰丰A/B品质表现优异的重要遗传基础。

    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泰丰A/B稻米品质遗传基础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进展与今后对策

    刘晴高世伟刘宇强常汇琳...
    33-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取得重要进展,绥粳 18、龙粳 31、绥粳 27 等品种推广面积多次位列全国常规稻第一;创新了多项育种新理论和方法,"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和保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但与国外或国内其他一些省份相比,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手段比较单一、选择效率较低,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育种等新兴领域创新仍不足。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的方向和对策。

    水稻遗传育种黑龙江

    东北稻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王将丁友强岳博文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在我国东北稻区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东北稻区目前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不同种类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配套装备存在问题和短板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对水稻秸秆切割技术、抛撒扩抛技术、耕作部件材料和加工工艺、耕作部件防堵技术、秸秆离田成本控制、秸秆压茬和全区域调平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稻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持。

    水稻东北稻区中国保护性耕作秸秆直接还田机具

    基因型与高温环境互作对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吕强李飞霞...
    43-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高温伏旱区水稻的整精米率,以 3 个不育系(椰香A、沪旱 82S、川康 606A)与 5 个恢复系(泸恢 107、泸恢 127、泸恢 276、泸恢 1156、泸恢 6150)配制的 15 个杂交中籼组合为材料,分别于 2021、2022 年早季和晚季种植,稻谷收获后分别采用 40℃和 80℃干燥,研究杂交水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温度和稻谷干燥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大,2021 年水稻灌浆期气温正常,其整精米率(平均 48。92%)比2022 年(平均 17。39%,罕见高温年景)高 181。00%,稻谷干燥温度 40℃处理平均整精米率(45。94%)比 80℃处理(20。37%)高 125。00%;恢复系对整精米率影响次之,泸恢 6150 所配组合整精米率最高,平均比其他恢复系所配组合高 13。85%~25。34%;不育系对整精米率影响较小,其中椰香A所配组合整精米率最高,平均比其他不育系所配组合高8。97%~9。45%;不育系与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对整精米率影响较大,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显著高于不育系。种植季节对整精米率影响最小,晚季种植比早季种植整精米率仅高 2。97%。通过恢复系改良选择对整精米率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使其处于适宜灌浆期温度下,并采用适宜的温度干燥稻谷,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整精米率。

    杂交水稻基因型高温环境配合力整精米率

    不同浓度甘氨酸拌土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牛娟娟方淑梅王庆燕梁喜龙...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垦粳 8 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浓度甘氨酸(0、0。25、0。5、1。0、2。0 g/L)拌土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0。5~1。0 g/L处理均可提升水稻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高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促进脯氨酸(Pro)含量积累,进而增加根平均直径和根总表面积,提高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尤其是叶片和叶鞘生物量。

    水稻秧苗甘氨酸形态建成生理特性

    抛光色选工艺过程对香稻米2-AP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杜晓旭张莹莹何珍珍刘剑涛...
    53-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抛光色选工序是生产食用大米的重要步骤,会影响稻米品质和香气 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以香稻品种 19 香和软华优金丝为材料,研究了工业生产中抛光色选工艺过程对香米 2-AP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米抛光阶段增加抛光色选程序会导致 19香和软华优金丝 2-AP含量分别损失 51。66%和 38。10%,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 7。31%和 1。49%,水分含量、淀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都有上升,而回冷值降低。

    香稻抛光品质2-乙酰基-1-吡咯啉淀粉糊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