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话语策略与价值引导——对近年来家风类文化节目的探析

    李琦徐佳妮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的现代社会,代际间出现断裂式鸿沟,代际冲突愈演愈烈.在此社会困境下,家风类文化节目通过故事化、符号化、仪式化的叙事策略,唤醒受众的深层情感体验,引发受众的文化记忆共振,完成仪式行为的建构,传播与传承家风文化,对陷入断裂的社会关系予以象征性弥合.

    家风文化代际冲突集体记忆传播仪式观

    疫情灾难题材电视剧叙事研究

    陈晓庆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疫情灾难题材电视剧的文本分析,探讨此类题材在类型探索、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空间设计、情节编排上的风格特征.在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中探索出表达灾难中温情的创作路径并运用有效的叙事策略与观众达成共情.

    疫情灾难题材电视剧灾难叙事灾难类型

    跨媒介视角下IP网剧的内容生产机制研究

    吴亚楠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IP网剧内容样态呈现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内容消费与生产、基于IP连接的内容触达与接受以及基于多终端互动的跨媒介参与等特征.媒介技术、媒介终端的有机结合,使IP网剧内容生产大规模面向用户开放,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多元终端为平台、以IP"故事世界"为核心、以深度体验为延伸的开放、共享、智能、交互的系统,促进了内容相关体、用户创作相关体、媒介终端相关体间有效交互.

    媒介融合网络IP剧内容样态用户思维生产创新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非遗的传播与传承

    张吕雷雨晴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具身性.因生活方式的变迁,非遗失去了很多生存传承的环境,正在逐渐消失或活力不足.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的非遗,因电视媒体的传播与主流引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与民众参与、数字图文的精英传播与话语构建,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媒体互通、信息共融、资源共享,使非遗成为IP资源,产生链接效应与发散效应.就此,非遗的传承与发扬必将历久弥新,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电视传播传承

    论剧场艺术对综艺节目的创新提振

    杨阳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剧场艺术通过媒体转介闯入大众视野,电视艺术亦不断"入侵"剧场艺术空间,寻求更多角度、现代化的融合创新之路.本文试析剧场艺术对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独特贡献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拓宽新内容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为催生更多综艺节目新形态、实现更广泛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艺节目剧场艺术跨界融合大众传播

    "小写历史"与"人民记忆":纪录片《山河岁月》的历史叙事

    罗锋王岩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为研究对象,从"记"与"忆"两个角度,对文献纪录片的历史记忆书写进行讨论.《山河岁月》在建构党史记忆空间时,对影像语言的使用呈现出以"人"为主体的细节化、情感化话语特质,同时影像文本对历史场景的重构,在将观众带回历史现场之际,内化着一种关于民族国家的情感认知.这种"小写历史"的话语取向及以"人民性"为核心理念的创作导向,彰显出该片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有着明确的方法论和史学考量.

    集体记忆人民性国族认同文献纪录片

    《职业挑战》:纪录片跨文化对话与传播研究

    袁凌钰王庆福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纪录片取得了较为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职业挑战》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互动,完成了中国形象的"自塑""他塑"与"共塑",从而使得有关扶贫、环保、教育的中国故事"超越中国""超越故事",最终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并为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对话理论中国故事自塑他塑共塑

    "流动的线条"与"弹性的团块"——对"中国学派"与美国动画美学特征的一种解读

    陈菲仪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中西方艺术传统和美学追求的不同,"中国学派"动画与美国动画在造型和运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将这两者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流动的线条"和"弹性的团块",并追根溯源,从传统艺术的传承、动画审美意识的变迁、创作手法的发展等层面,对这两种美学特征进行系统化的剖析和比较.

    美学特征中国学派美国动画民族化

    地域特色音乐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应用

    肖翔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成果颇丰,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为引人注目的 是,其中不少作品自觉汲取民族传统文化,对地域特色音乐的应用加强了作品的现实质地、提升了作品的民族特性.本文讨论了此类作品对地域特色音乐的应用策略和艺术效果,以期为创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地域特色音乐现实题材电视剧民族文化应用策略

    时代记忆的影像书写: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空间修辞

    张荣恺张宇君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其空间建构逻辑按照从地理空间营构到社会景观生产,再到时代记忆呈现的顺序进行,空间的建构方式则主要采用了"修复"与"对比"两种方式.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人物形象与空间图景的互动呈现时代记忆,搭建起个体、集体、时代之间的记忆桥梁.

    现实题材电视剧时代记忆空间修辞社会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