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媒时代视听行业的变革与反思

    宋凯
    4页

    协同式、高精度、智屏化:智媒时代电视内容的创作、传播与接受

    刘俊马慧珍胡冰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媒体的发展过程是技术与人体、虚拟与现实渐进交融的过程,新的信息生成、传播和接受的图景正以此为拐点酝酿展开。智媒时代的科技赋能让电视媒体在内容的创作、传播、接受上实现了智能化转型。具体来说,在创作上借助智媒实现人机协同的内容生产和形态呈现,在传播上借助智媒实现高精准度的内容推抵和情境匹配,在接受上借助智媒实现智慧屏幕的内容观看和体验反馈。深度借力智能科技演进和智能媒介生态,是电视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关键性保障。

    人工智能智能媒体电视媒体人机协同

    智媒时代电视剧剧本评价范式与智能实现

    宋凯魏艳阳曾澍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编剧行业出现了剧本数量供不应求、剧本创作周期长、材料获取难度大、创作易被抄袭而又难以佐证等问题。电视剧剧本创作本身也可能存在情节安排不紧密、线索结构不清晰、矛盾密度不均匀等不足。为了助力广大编剧更好地完成剧本创作,促进电视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艺云剧本创作系统"依据剧本创作规律和电视剧剧本评价指标,基于多种核心算法和指标量化辅助剧本创作,并通过人物与情节统计功能提供智能化的剧本评估结果。人工智能参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将推动电视剧产业的智能化变革,使之更好地顺应智媒时代的行业需求和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

    智能媒体人工智能剧本创作剧本评估

    媒介进化的新阶段: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融媒体生态转型

    马绪峰邹琴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能融媒体转型成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媒介进化为理论基础,分析媒介融合的动力因素,聚焦人工智能对融媒体产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构建智能融媒体AI-SMCR生态模型,从微观实践分析AI在电视及网络新媒体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的精准应用,中观策略阐释智能融媒体转型重构的逻辑方法及媒体融合智能化的建设路径,宏观探讨智能融媒体生态价值体系的拓展方向。

    媒介进化论人工智能智能融媒体广电媒体智能化

    悬疑涉案剧集的影像空间风格建构

    戴清石天悦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悬疑涉案剧集大致包含了当代大都市的隐秘角落、偏僻小镇和超现实空间三种影像叙事空间,凭借低调光影、线条感构图、色彩碰撞以及表现水的物象等影像表现技法,展现出冷峻深沉的影像风格。该类剧集借鉴了欧美黑色电影与新黑色电影的手法并进行了创新,超越了影像叙事空间表象,具有多元深刻的隐喻意义,引领观众追寻生活的希望与精神家园的光明。

    悬疑涉案剧集影像叙事空间隐喻

    从"看清"到"放大":由网络微短剧论"小屏"的媒介偏向

    卞芸璐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以移动终端为主要观看渠道的剧集新品类,"小屏"为从媒介视角审视微短剧的形态与发展提供了切口。从观看场景看,微短剧始终处于媒介屏幕物理尺寸之小与以窗口为超链接而无限拓展之大的二元张力之间。在窗口叠放的"小屏"和加速的时间体验中,微短剧为了聚拢观众注意力,倾向于用"放大"的身体营造奇观,用"数据库叙事"兑换叙事效率,借"放大"的情绪激发"上瘾性"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索网络微短剧的精品化路径,离不开对其"小屏"媒介偏向的充分理解和探究。

    网络微短剧小屏数据库叙事媒介偏向

    本土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现实题材剧集国际传播效能研究

    李岚王舒婷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土全球化视域下,运用实证方法对中国现实题材剧集在YouTube平台上的传播反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海外受众的跨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字幕的语种丰富度和译制准确度、国际平台运营精细化程度等是影响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化本土全球化叙事、进一步增进跨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优化字幕翻译和制作系统、推动"文化折扣"向"文化增值"转变,提升国际平台运营能力、以本土化推动全球化精准传播,都为推动中国现实题材剧集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土全球化现实题材剧集国际传播效能跨文化认同精准传播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生态意识的审美表达

    陈传志米高峰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在叙事文本中传承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融入自然的集体生活记忆与生态意识,在艺术风格中具象化呈现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与生态传统。它对生态意识的审美表达,拉近了受众与民族生态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强化了动画艺术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播效应,为培育受众的生态意识、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以及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集体记忆民族特色生态意识文化传承

    文学作品的视听化呈现——读书类节目对文本的创造性转化

    曲美潼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的读书类节目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节目通过视听转译、场景再现、戏剧化演绎等方式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视听化处理;以创作者主体视角和他者视角还原文学内部的创作历程和外部的构成环节,对文学作品生成过程进行了视听化呈现;通过对阅读空间、效果以及衍生形态的呈现,推动了文学阅读与接受环节的视听化。文学作品在节目中以视听化的形态得到充分展示,节目也记录了优秀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普及与传播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文学作品读书类节目视听化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之路——基于三元空间建构视角

    张轶楠董心语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思路,将重点放在了叙事文本的空间性上,以象征符号为载体营造直观的实体物质空间,以身临其境的叙事丰富观众的精神空间,以多维情境共融拓展深层次的社会空间,从而在节目中完成三元空间建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类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