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文化类综艺节目"剧式表达"的创新策略

    卢伟敏郑艾倍韩瑞猛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无论是打破传统舞台布局、借助新技术构筑多重时空交织的演出情境,还是融合多样化的叙事视角创构节目样态、不断激发观众共情和思辨的能力,都显现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剧式表达"上的创新探索。当然,"剧式表达"并非简单将戏剧嫁接至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中,也不是本末倒置、过度使用戏剧手段使节目完全脱离原本形态,如何在引人入胜的戏剧情境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和魅力,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者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

    文化类综艺节目剧式表达创新策略

    八闽来风:近年来福建剧的创新实践探索

    林小勇徐冰涛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福建剧在地域文化书写、人物形象塑造、题材开掘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创作特征。无论是以独特的地域景观、文化符号阐释八闽精神的内涵,依托红色资源对党史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在革命叙事中激发受众的共鸣,还是借当代青年的成长故事映射社会的发展变迁,都在传承文化记忆、凝聚情感认同、把握时代脉搏上为我国剧集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福建剧八闽文化地域文化符号创新

    重读本雅明兼论视听作品创新路径

    李勇强刘珺绯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着重探讨了技术复制如何改变艺术的本质。从数字时代的立场出发,本雅明提出的核心观点依旧具有启发意义。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当下观众的感知与体验受到视听影像的再建构,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与深入。当代视听媒介通过复制与传播实现了作品的大众化,借助数字技术演绎再现故事场景、历史事件,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艺术作品新的"光韵",助力视听作品从"展示价值"向"体验价值"的演变。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数字时代视听创新

    漂泊的情动:短视频的观看体验研究

    揭其涛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刷屏"行为使短视频用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情动体验,这是基于技术引发的身体性、无意识性、非观念性的情感过程。短视频作为一种视听形态具有流动性,可以使用户的情动体验产生漂泊感,易导致人们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与漂泊的情动体验中产生错觉。这种观看体验提醒我们进行反思,尤其应警惕短视频用户的情感联结所产生的流动共同体对社会及个人的不利影响。

    短视频情动流动的共同体情感联结

    笃行寻根·鲜活表达·对话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对谈

    梁振华覃皓珺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创作者与研究者对谈的形式回顾《欢迎来到麦乐村》《问苍茫》《理想照耀中国》等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历程是一次具有探索意味的尝试。沿着素材挖掘、思路破题、叙事突围、类型拓展、美学探求、哲学思辨、文化传播的脉络分析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具体样本,既是对创作者过往创作思路的梳理和提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这一类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重大主题电视剧《问苍茫》《欢迎来到麦乐村》《理想照耀中国》

    触达、融合、共生: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价值传递的三重进路

    张陆园王佳坤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触达、融合、共生三重逻辑的共同支撑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实现了中国价值的世界传递。开幕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呈现、弄潮儿精神的意象化表达、新发展理念的影像化诠释,实现了文化、精神、理念的多维触达;通过审美时空、拟态时空、理想时空的交叉联结,实现了艺术与技术、具身与离身、理想与现实的多向融合;通过文化传承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集体主义下中国式浪漫的万众参与、和合之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民族与世界的多元共生。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价值传递中华文明

    剧情类短视频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陈丽君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剧情类短视频是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新内容,也是由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催生的一种新的文艺样态,具有虚拟性、剧情性、表演性等诸多特征。作为时代记忆的组成部分,剧情类短视频形成了值得关注的全民创作现象,成为从文化角度考察时代、社会可采用的样本,其所呈现的喜剧性、地域性、系列性特征也值得从美学角度进行探讨。

    剧情类短视频文艺样态文化内涵美学特征

    直感与情味:论是枝裕和"作者电视剧"的艺术特色

    韩雅凡陆嘉宁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是枝裕和在电视剧领域亦有建树,其日剧作品创造了丰富的生命意象,给观众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在时空构建方面,是枝裕和利用"季题叙事"营造了绵延的时间感知,利用视觉空间凝聚独特的情感记忆;在人物塑造方面,利用剧集较长的篇幅,创造了比其电影作品更加丰富的群像,重建社群共同体内部的依恋情感;在道具细节方面,挖掘日本民族特色风物的情感特性,引导观众在观赏中得到心灵净化,实现了具有作者特色的治愈效果。

    是枝裕和电视剧叙事策略人物群像治愈效果

    电视剧《问苍茫》创作座谈会

    前插5-前插6页

    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创作座谈会

    封2,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