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喝彩

    赵彤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温经典"频道选取作品的标准锚定在经过了时间淘洗的人民性、精品化和市场表现俱佳的交集上。"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也是在重申经典必备的美学风范,呈现出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的底色。"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在努力弥补着因数字鸿沟带来文化消费的代际失衡状态,把我们的优质文化资源向中老年群体和少年儿童群体予以集中配置,它的公益定位彰显着强烈的社会关怀价值。

    存量价值审美传承社会抚慰

    "聆听"创作:声音艺术的流变

    7页

    新时代主题性电视剧的音乐修辞、声景建构与时代想象

    姚睿徐千筱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主题性电视剧通过对戏曲、曲艺、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征用与修辞建构出对应的声音景观,发挥着时空想象与叙事补充等作用;在对叙境音乐和非叙境音乐的融合与转化中创造出完整而富有变化的声景形态,兼顾了环境投射与价值情感的传达;通过声景迁移在多部影视剧之间形成价值共享、精神共振与情感共鸣,释放了声景蕴含的历史灵韵与时代精神。

    声景主题性电视剧音乐叙境修辞

    国产悬疑剧集中的东北之"声":论声音人类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表达

    樊露雪王宜文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产悬疑剧集中东北叙事的兴起,《漫长的季节》《胆小鬼》《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等影像文本与东北地域空间、东北地域文化之间互相观照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和业界关注,而声音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声音人类学"聆听"方法为研究路径,在物质文化表达、语言文化表达、精神文化表达三个层面对国产悬疑剧集中的东北之"声"进行探讨,一方面为影视作品声音分析贡献了新的角度,另一方面也给未来的影视声音创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国产悬疑剧集地域文化声音人类学聆听

    重塑听觉:数字媒介中的声音与景观

    黄琳秦卓伦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尤其是空间音频技术的快速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声音形态的扩展和听觉空间的重塑。伴随着听觉的强化与感知的延伸,数字时代的声音媒介也从拟真"再现"走向了更为复杂的"再生产"。人机协同下听觉主体、听觉场景的交互重构,改变了声音、人与社会情境的关系,也加速了视听创作在听觉空间、声音景观和声音想象力维度上新的拓展。

    空间音频技术智能终端听觉场景声音景观跨感知联动

    论文化类节目主持艺术的范式演进、价值意蕴与理念创新

    王秋硕吴沛桐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主持艺术在呈现范式上经历了从串联收藏鉴定类节目流程到介入知识竞技类节目叙事,再到锚定情境演绎类节目内核的演进过程;在创作特征上沉淀着营造审美愉悦、丰盈知识传播、形塑媒介仪式等价值意蕴;在传播理念上亟待从加快数智技术应用、强化情感认同建构、进一步探索"网感"等方面予以拓展。

    文化类节目主持艺术范式更迭理念拓展

    智能媒体时代真人主播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牛新权刘涧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AI主播的出现和应用给真人主播岗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语境下,基于对真人主播和AI主播的SWOT分析,AI主播的劣势及目前尚难以突破的方面可以作为真人主播在智能媒体时代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来重点发展。具体从价值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和人格层面分析,真人主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值引领和传播伦理、敏锐的观察和判断力、创新和应变能力、温度和共情能力及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等方面。

    智能媒体真人主播AI主播SWOT分析核心竞争力

    "数字意境":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视听艺术中的审美呈现

    曾一果孔一诺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关键概念。在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类视听节目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意境的重新挖掘与数字化再造。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实践在挖掘与重塑传统意境的基础上,营造出全新的"数字意境"。凭借技术赋能,"数字意境"提供了特有的沉浸式体验,显现出交互性、流动性特征。"数字意境"作为中国审美话语的新型表达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叙事内容创新、文化认同回归以及审美意境的时代跃迁。

    传统文化视听艺术技术赋能数字意境审美表达

    论传记纪录片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呈现路径

    王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记纪录片是呈现历史人物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一些创作者以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为叙事主线,致力于在个人与时代、与他人、与地域、与自我的关系探讨中展现传主更为丰富多维的侧面。通过运用人物扮演、动画、沙画、微缩模型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传记纪录片不断开掘历史人物的影像呈现方式,并通过碎片化、矩阵式的传播策略促进当代观众在追寻历史人物生命历程的过程中重新理解其思想、情感,进而与历史人物产生联结。对传记纪录片在叙事策略、表现手法、传播路径等方面的尝试投以关注,一定意义上可以对探索此类纪录片的创新性表达及"破圈"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传记纪录片历史人物形象生命历程文化符号

    重构谈话场:我国文化类谈话节目叙事空间的纪实性转向

    王韵张叶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互联网环境和纪实美学思潮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文化类谈话节目摆脱演播室束缚,呈现了动态的跟拍访谈空间、静态的实景访谈空间和可视化的媒介生产空间三种纪实空间。该类纪实性空间在叙事话题驱动上,能够以移步换景的流动空间推进话题转换,以历史场景唤起人物过往记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能够以大量非言语语言丰富人物形象,并作为符号表征人物形象。文化类谈话节目叙事空间的纪实性转向,带来嘉宾与主持人的社交式谈话场,屏幕外观众与主持人的参与式谈话场,屏幕外观众与主持人、嘉宾的沉浸式谈话场的重构,亦为视听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化类谈话节目叙事空间纪实美学谈话场媒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