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田园综艺的审美升华和传播新变

    徐海龙赵蓉平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园综艺"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对户外真人秀综艺的审美范式和传播业态进行新的阐释。基于传统"田园诗"归隐又入世、质朴又高远的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精神,户外综艺节目中的"田园"元素不仅负责营造"城乡对比""户外社交"的背景氛围,更成为嘉宾与自然和谐互动的核心素材及意象;通过"劳作-生长-收获"叙事,让"人与自然交往"重塑"嘉宾个体"和"嘉宾关系"。最终,田园综艺实现了户外真人秀综艺从"解压治愈"到"壮逸""和谐"的审美升华,其劳作叙事形成节目的"陪伴式"传播并激发出节目(长视频)、短视频宣发物料和衍生直播等内容传播矩阵。

    田园综艺审美"陪伴式"传播

    央视春晚合唱类节目的价值探析与创新发展

    张喜梅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央视春晚是烙印在中国人记忆中最重要的媒介仪式之一,也是各类文艺作品创新发展的重要传播平台。"合唱合演多"是央视春晚节目的重要特征,其合唱类节目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合唱艺术可引发共情,传递集体主义精神。合唱类节目作为春晚开场、零点时刻、尾声的程式化节目,已成为维系和构建央视春晚仪式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央视春晚合唱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平衡合唱类节目的多元化与专业性,通过节目的群众性营造其线下传播的长尾效应,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持续创新发展,沉淀出兼具审美价值和传唱度的优秀合唱节目。

    央视春晚合唱类节目合唱艺术仪式感融合创新

    书法之美、人文之美、传播之美——中国书法类综艺节目研究

    荆雪子李荣乔子骄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承载数千年华夏文明史,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蕴。在构建文化强国和坚定文化自信的语境下,央视及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多部大型书法类综艺节目,将书法经典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让古老的国粹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引发全民收视热潮。此类节目通过诗意化呈现书法之美,深入挖掘并展现书法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追求。节目在实现全民书法美育、涵养大众精神生活的同时,凸显了电视媒介技术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书法书法类综艺节目书法美育电视传播

    对现实题材网络剧视听风格嬗变的思考

    涂彦谭佳名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精品化思维的影响下,现实题材网络剧的视听风格发生了嬗变,以真实场景空间强化现实底色,以多层次视听修辞深化情感意蕴,以慢节奏抵御"竞速"追求,呈现出具有较强个性化、风格化的审美特质。同时,也出现了优质视听设计难掩文本"悬浮"、过度炫技影响叙事表达的准确性、精品化思维与网络媒介特点存在差异等问题。创作者应在夯实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观众的审美习惯,有效运用高质量视听手段为表达主题服务。

    现实题材网络剧视听风格精品化

    机器的人性化与人类的机器化——AI大模型时代影视艺术发展新范式

    张蓝姗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AI大模型支持多模态内容的生成与互转,已成为影视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机器通过模仿学习人类思维,变得更"人性化",而人类在创作思维等方面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人类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在于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和道德的尺度。在未来人机协作语境中,AI将在影视创作各阶段被灵活应用,推动影视艺术创作向多模态生成式方向发展,塑造新的艺术范式和语言。影视创作应利用人机互补优势,保持艺术作品的人性特质和创作者的原创思维。

    AIGCChatGPT人工智能多模态生成人机协作

    马来西亚观众对中国电视剧接受态度的调查研究

    刘磊李诗雨覃露莹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两国文化的交流互渗,马来西亚观众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的重要受众群体。本文采用ABC态度模型作为理论基础,以认知为自变量、情感为中介变量、行为为因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从观看习惯、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探究马来西亚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接受态度。其中,情感的中介效应显著,未来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加强电视剧共情传播,提升中国电视剧在马来西亚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电视剧马来西亚国际传播接受程度调查研究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之路

    李东珅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国》这一跨越上下几千年的宏大题材,创作团队基于"一部影像化的中国'通史',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简明'大纲'"的定位,在前两季中尝试以"去剧情化"的情境再现探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思想价值和制度价值,并自中国戏曲的假定性元素和中国画的留白技法里汲取灵感;到第三季则以"原画+特效"的方式溯源上古三代,追溯中华文明的最早源流。三季《中国》一脉相承的,是以影像呈现中国式审美的风格和腔调,以及对"何以中国"持续不断的表达和思考。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情境再现中国式审美

    土耳其电视剧国际传播的经验与进路

    龚颖元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耳其在短短50年间完成了从主要播出境外引进剧到原创电视剧成功输出到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6亿美元的巨大转变,这一成果主要是通过"多点投放,主打爆款""满足内需,高效生产""产业联动,制度配套"等方法实现的。在诸多不确定性并存的后疫情时代,土耳其电视剧行业开拓新兴市场、与新媒体平台联手打造内容、稳步推进数字渠道建设,为保持土耳其电视剧海外传播势头提供新动能。

    土耳其电视剧国际传播国家形象

    电视剧《繁华》研讨会

    封2,封3页

    电视剧《鲲鹏击浪》研讨会

    前插3-前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