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加速论视域中影视剧创作的语境变化与发展策略

    武瑶赵琪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加速”给影视创作的各方面都带来深刻影响.结合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从创作思维、创作方式及创作机制的角度,透视影视创作侧的变革,并从“创作”“传播”“接受”三个维度,剖析社会加速给影视创作带来变革的深层动因;结合优秀作品及当下时代的审美表征,指出影视创作良性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加速论影视创作现代性

    电视剧多时空叙事美学论要

    马立新毛桢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时空叙事是基于时空哲学理念发展而来的多线交织叙事艺术.经过多年的文学实践和电影探索,这一叙事模式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外电视剧所采纳,并展现出以多时空交叉叙事为主体,以多时空对比、重叠或融合叙事为辅助的本体特征,其主要功能为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意蕴、营造悬念等.多时空叙事还有助于开阔观众的审美期待、孵化“沉浸式”的审美体验、激发观众的参与性,为电视剧创作开辟了新的叙事空间.

    多时空叙事叙事艺术接受美学

    论近年来家庭题材电视剧的青年形象建构

    张智华田晔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家庭结构的转型,以家庭成员为叙事主体的家庭题材电视剧迎来了新变化.本文从青年形象的流变、青年形象的特征、建构青年形象面临的问题、塑造青年形象的方式方法这四个方面阐述家庭题材电视剧的青年形象建构,有助于充分挖掘社会诉求和受众需求,开拓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思路.

    家庭题材青年形象社会话题

    “云综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媒体创新实验

    李欣牛梦笛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综艺录制形式已经不具备可行性,在节目库存告急的情况下电视媒体纷纷行动,在综艺节目录制方式进行创新,应运而生的“云综艺”既对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的新路径做出探索,也满足了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将从“云综艺”的产生背景、形态特征、实际效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云综艺”的未来发展进行反思.

    媒介融合云综艺创新困境

    5G时代中国网络综艺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

    戴元初吴泽涛刘一川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综艺发展的传播生态被革命性重塑.本文通过对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综艺的变革逻辑和可能的演进路线的梳理,对5G时代网络综艺的内生动力机制和价值实现机制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中国网综在5G时代的发展路径.

    5G时代网络综艺演进逻辑发展路径

    数字交互和媒介参与:微动画的技术进阶与文化表征

    宗伟刚段晓昀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微动画的考察,一是基于技术对微动画诗意审美以及受众知觉的延展层面,二是基于微动画与社会文化、媒介语境的深层互动、冲突与融合层面,以及两个层面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引发的理性主义伦理思考.

    技术美学理性主义交互式微动画

    《城门几丈高》:电视纪录片的历史美学建构

    梁君健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纪录片《城门几丈高》通过视听语言与历史诗学两个层面展开历史美学的创作实践.这首先体现在充分发掘视听史料基础上的“历史蒙太奇”式的呈现形态,其次体现在历史叙事的诗学表达.作品有机融合了微观史与宏观史、地方史与全球史、物质史与文化史,建构出丰厚的历史意向与历史情感,传递出对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思考,并从历史中开掘出面向未来的力量.

    《城门几丈高》历史美学音影史料历史诗学

    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嬗变与价值考究——以“AI合成主播”为例

    王秋硕鲁昱晖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AI合成主播”是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聚焦点与新转向,也是折射创作嬗变、考究价值内核的重要切片.基于创作范式对“AI合成主播”展开探索性文本分析可发现,技术赋能增值带来了呈现形式奇观、提升经济效能的比较优势,主观能动缺失凸显出情感状态空洞、语言沟通失效的技术壁垒,二度创作的特殊性、艺术风格的唯一性揭示着可替代性,坚守专业主义、优化人机协同是播音主持艺术实现进阶的逻辑起点.

    播音主持创作AI合成主播形式嬗变价值内核

    冬奥题材电视节目塑造国家形象的路径探析

    边建伟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北京冬奥会举行时间的临近,近来,一批冬奥题材节目涌现荧屏,在普及冰雪运动、传递冬奥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培育冰雪文化、弘扬奥运精神的价值功能,从多维度实现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解析此类作品的主题意蕴与表达形式,能够为冬奥题材节目类型化的突围与提质做出一些探索.

    冬奥题材电视节目国家形象冰雪运动冬奥精神

    试论中国电视动画的民族化造型风格

    任占涛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民族戏曲元素进行艺术转化和发展是电视动画民族化的重要路径.在移植戏曲元素时,要注意类型化与个性化、取形与变形、舞台化与卡通化等问题,利用电视动画的叙事篇幅和表现空间,进行艺术性“融合”,有效规避植入后带来的类型化弊端.电视动画在移植戏曲行当元素(包括脸谱、服饰等)时,要实现戏曲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走动画人物造型民族化的创作之路.

    电视动画民族化造型风格戏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