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

洪眉

月刊

1002-4751

chinatv@vip.sina.com

010-6808632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电视/Journal China Televis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艺术理论月刊,为进一步加强对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联系与宣传,本刊仍以“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学术品位、贴近创作实际、面向节目市场、增强服务意识、架设沟通桥梁”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书写新时代视听文艺新篇章

    4页

    新时代视听艺术创作的理论建构

    王一川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新时代视听艺术创作的理论建构问题,需要首先回到其创作实践本身,溯洄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由此可见出创作源泉的双源汇通、创作题材的宏阔格局、创作方法的心性现实主义范式、创作风格的喜悲融正、创作媒介的网缘跨门等具体表现。其中相对基本而又重要的还是双源汇通。在发掘社会生活源泉的基础上溯洄中国文化传统,视听艺术创作得以增添既新颖而又古老的古典文化传统滋养,进而向观众奉献能够涵养其文化自信的视听艺术新作。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建构"两个结合"双源汇通喜悲融正风格

    十年来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发展景观回眸与前瞻

    胡智锋祝明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指明道路、方向与目标以来,中国电视艺术在十年间坚持以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创作创新指引,在道路方向上坚定文化自信,品质规模上稳步提质扩容,题材类型上持续开拓创新,以"现象级"标志性的作品勇攀文艺高峰,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艺术创新发展景观,并表现出关注时代、服务人民、融合创新等突出特点和发展亮点。十年来的发展成就、突出表现和创作路径,启示电视艺术工作者遵循讲话精神和创作经验轨迹,以更自觉的使命意识,用心用情、用功用力铸就中国电视艺术新辉煌。

    文艺工作座谈会电视艺术人民中心论融合创新

    以质量赢流量,用品质引关注:十年来视听创作环境与审美嬗变观察

    牛梦笛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视听文艺创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创作生态持续优化、创作手法愈加丰富,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更在具体实践中得到深入贯彻。随着精品创作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紧跟时代步伐,脚踏滚烫大地汲取创作灵感,从火热的人民生活中寻找答案,在创新创优和高质量引领中切中时代脉搏,以中华美学精神照亮创作前路。

    精品创作审美嬗变现实题材

    非虚构IP的影视剧改编研究

    骆平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虚构IP影视剧改编的非写实化重构,非虚构IP的改编基于事实的规约性与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事件/情感/理念本身的拘囿。但就改编创作实践而言,其真实性与虚构性正在逐渐建构起全新的改编经验。首先,非虚构IP的事实架构与类型向度成为改编的关键表征。其次,个性化的主体想象为改编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再次,不同模态与文本的故事既具有互文效验,又突破了纯文学创作的限制,呈现出多重故事空间与叙事技巧。

    非虚构IP改编经验审美奇观故事

    "餐桌叙事":国产电视剧中进餐场景的叙事功能研究

    冷凇姚怡斐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精心呈现餐桌场景的电视剧颇受观众欢迎,这一现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潮流,成功塑造出令观众难忘的进餐"名场面",也已成为热播电视剧的一项重要特征。国产电视剧中的餐桌场景包括视觉、听觉、语言等构成元素。"餐桌叙事"能够助力人物塑造与关系建构,反映社会价值与文化传统,推动剧情发展与情节转换,传递深层内涵与精神主旨,在引导广大观众细细品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场域的同时,也为相关国产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餐桌叙事"国产电视剧叙事功能

    地方的可见性:书院题材纪录片的诗性建构及其价值旨归

    李琦陈子菲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题材纪录片从地方书院不同时期的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微观视角与宏大视野相结合、立体空间与流动时间相衔接、客观表述与主观表意相适配等具体路径来完成共同体叙事。地方与媒介的深度连接凸显人的主体性,其在真实地理空间与虚拟媒介空间的勾连中建构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立象尽意"的话语建构串联起书院发展史上自然万物的内在关联,映现文本形态层面的生态伦理精神,进而搭建具有独特地方气质的书院影像文本的释义框架,在共享的文化记忆中强化观众的地缘认同,彰显本土文化自信。

    书院题材纪录片文化意象诗性建构地缘认同

    爱的修辞与生产: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视觉意象分析

    岳璐郭飞扬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年来话题热度较高的节目类型,恋爱观察类综艺通过视觉意象的生产机制形塑现代社会的情感观,继而影响观众对浪漫关系与婚恋话题的认知。节目有意识地生产与建构了一系列关于"爱"的符码意象、概念意象和原型意象,引导观众感悟爱恋情感的流转表征,理解亲密关系的维系规则,激活人性对爱的本能渴求,最终在视觉感性与理性思考的双重维度上生成"爱"之于人类的永恒意义。同时,该类节目对"爱"的视觉修辞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对爱情视觉意象的反向解构。

    恋爱观察类综艺意象视觉修辞

    文旅融合视阈下文旅类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

    沈国华冯雪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文旅类节目在展现各地风景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成为整合文旅资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创作者不仅以类型、形式和叙事视角的创新不断拓展文旅类节目的内容边界、深入挖掘地方文旅资源的潜力,还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和创意的推进,为观众提供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矩阵式、立体化的传播渠道,以及IP联动的新探索,也显现出此类节目求新求变、相时而动的创新意识。

    文旅融合文旅类节目创新路径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我国古装剧古风配乐的文化影响力建构

    张娜谢豪莹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古装剧的海外传播获得显著成绩。其中,古风配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语言障碍,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增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通过与剧情的紧密结合,古风配乐渲染了故事的情感氛围,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体验故事情境。其歌词的古典雅致、曲调的传统调式和对民族乐器的使用,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标签,引导观众进入中华文化的记忆场所。然而,古风配乐在海外传播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快速发展下的同质化倾向和"粉丝"效应转移文化传播焦点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古风配乐的海外文化影响力,创作者应深化内容创新、强化情感共鸣、拓宽传播渠道、打造相关文化产品,进而推动古风配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古风配乐文化认同跨文化传播古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