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山东省某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横断面调查

    张维秋郑孟加蒋文夺韩晓珺...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 0.64%(95%CI:0~1.52%)和 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 3.37%(95%CI:2.07%~4.67%)和 0.39%(95%CI:0.34%~0.44%).规模<50 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 50~99 和 100~499 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续性监测净化工作.

    布鲁氏菌病横断面调查牛羊普查

    2019-2022年广西贺州市部分规模场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李志贤周誉阳黄觉周金亮...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 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 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 2021 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 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 33.33%,二次复阳率达 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规模场家畜

    猪感染尼帕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张慧戈胜强徐蛟张永强...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1998 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其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死亡率达 40%~75%.NiV主要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车辆、衣服、靴子以及犬、猫等机械携带传播;猪是NiV传播的放大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被感染组织将病毒传播给人.果蝠是NiV的天然宿主,因此养猪场选址要远离果树种植区.目前还没有批准的人用或兽用尼帕病毒病疫苗或药物,但多种疫苗候选株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包括病毒活载体疫苗株、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株、颗粒样病毒疫苗株等;成功防控NiV感染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在NiV传入高风险地区,对猪群持续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猪场进行严格生物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已暴发的猪群尼帕病毒病疫情及人间疫情,探讨猪感染NiV的流行特点,并通过分析暴发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群中防止该病发生及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尼帕病毒流行特点防控

    山东省临沭县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杨希川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山东省临沭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A)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2023 年 5-6 月在 8 家养殖场无菌采集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鹅心血、脑和肝脏组织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血清型,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性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株分离菌的菌落特性、镜检、生化特点和 16S rRNA基因序列符合RA特征;有 7 株RA为血清 1 型,2 株为血清2型,3株为血清11型;所有菌株均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新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氨苄敏感;用3 种血清型RA攻毒均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且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RA感染典型特点相同.结果表明:临沭县RA感染比较普遍,主要流行 3 种血清型,其中血清 1 型为优势血清型;RA对多种抗菌药表现出耐药性,致病性较强.建议加强定期病原学监测和耐药性分析,结合本地菌株生物学特性选择疫苗和抗菌药防治,以提高RA感染防控效果.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致病性临沭县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分类高压灭菌程序探索

    曾荟燕王团结李婉清李强...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同种类废弃物合理的高压灭菌程序,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间和脉动参数对灭菌效果的影响,以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为判断标准,研究了不同种类废弃物(动物尸体、粪便以及防护服、利器盒等一般废弃物)的灭菌程序.在程序设置方面,以灭菌温度 121℃,脉动 4 次,排空上限80 kPa为灭菌固定参数,通过设置不同的灭菌时间和脉动下限,探索有效灭菌程序.结果显示:当灭菌时间为90 min,排空下限为-10 kPa时,猪、牛、羊等大动物尸体及其粪便灭菌合格;当排空下限为-80 kPa,灭菌时间分别为 30、60、120 min时,一般废弃物、小动物尸体、禽类粪便灭菌合格.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灭菌时间和脉动参数,对不同种类废弃物进行分类高压,灭菌效果更加理想.本研究为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提供了参考.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高压灭菌灭菌时间脉动参数

    动物检疫中补检制度的问题检视与路径完善

    苏通
    27-3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检作为一项重要的动物检疫制度,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降低潜在的动物疫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修订和《动物和动物产品补检规程》的制定,补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但通过工作实践,结合对补检制度的研究发现,补检制度在工作衔接、启动条件、实施程序、权利救济等 4 方面仍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健全补检衔接机制、完善法律规定、优化补检规程、完善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补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动物检疫行政执法补检路径完善

    关于完善科研机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的对策建议

    刘朝霞林惠然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而如何加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监督管理是相关人员及主管部门需要持续关注及重视的议题.我国1988年颁布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随后陆续制定发布了多部相关法规及标准,已有近 100 家机构获得动物评估和认证协会(AAALAC)认证,2017 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创建了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制度,为我国培育和使用高质量实验动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生物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动物福利建设仍相对落后于国外,存在动物伦理审查工作量大、相关人员伦理意识淡薄、动物实验操作过程监督缺失、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动物伦理问题处罚机制空缺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严格科研项目申报阶段的伦理要求,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动物伦理福利监督、培训及宣传,探索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初步建立伦理处罚机制.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动物福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举措,旨在为我国科研机构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管理提供借鉴.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动物福利监督管理

    越南非洲猪瘟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研究工作分析与思考

    戈胜强沙洲左媛媛初薛霏...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cri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日,越南正式将经临床试验验证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VAC ASF LIVE(ASFV-G-ΔMGF)在其全国推广使用.本文对越南非洲猪瘟弱毒疫苗ASFV-G-ΔMGF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分别从ASFV-G-ΔMGF株攻毒保护能力评价、传代细胞培养株临床动物实验、野猪口服接种试验、毒力返强验证等方面,结合国内相关ASFV基因缺失株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发现:越南上市的ASFV-G-ΔMGF疫苗株,二次免疫接种后攻毒保护效果更好,但在对野猪的口服接种评价中,其口鼻接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疫苗株在动物体内的不断传代,其存在毒力返强和毒株变异风险,导致接种猪只临床症状明显;ASFV-G-ΔMGF株虽然有较好的攻毒保护能力和可靠的生产优势,但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特别是在垂直传播、交叉保护、基因突变等方面.后续仍需对ASFV-G-ΔMGF株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评价.

    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越南ASFV-G-ΔMGF疫苗株

    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孙晓亮王晓茵方汉卿宋翠平...
    42-4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技术操作快速、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被广泛用于大批量畜禽产品的快速筛查.抗体特性是免疫检测的核心,而人工抗原合成的质量直接影响特异性抗体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碳二亚胺法、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重氮化法、戊二醛法等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人工抗原合成方法,以及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人工抗原鉴定方法,以期为免疫分析等相关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β-受体激动剂免疫分析人工抗原合成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周凯钰太潘俊慧王素春禹兰平...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应用较多.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痘病毒等)和RNA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载体包括减毒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两类,主要包括乳酸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活载体疫苗常用的抗原呈递策略有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统.多种疫苗载体的开发及抗原呈递策略的选择,使得活载体疫苗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不同载体疫苗在预防疫病方面均有不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活载体疫苗.本文综述了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病毒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及其抗原呈递方式,以期为活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活载体疫苗病毒载体细菌载体疫苗开发抗原呈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