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大学教学

杨祥

月刊

1005-0450

zgdxjx@crct.edu.cn

010-5858249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大学教学/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引得数智活水来重塑教育新生态

    龚晖李翔宇朱志武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校和教师的层面,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解决"转型做什么"的问题,让教师找到"转型"工作的发力点;讨论"转型"工作的技术逻辑,解决"为什么转"的问题,让教师理解"转型"工作是质量提升和业态变革的刚需;研究"转型"工作的技术运用,解决"怎么转"的问题,让教师获得充分的技术支持,建构稳定的和完整的教学形态;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型",解决"怎么管"的问题,让教师的"转型"工作享有友好的政策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变革.

    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智赋能智慧教学智慧课程混合式教学

    智能传播时代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王江蓬陈睿智
    14-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传播背景下,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改革成为必然.这既是对新文科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智能媒介生态的主动适应,更是对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回应.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着加速迭代的传媒业与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脱节、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失衡等现实困境.对此,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可从探究专业能力培养与数智教育的平衡、推动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智能传播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人才培养

    医工学科交叉"物理治疗医学"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小力王傅民吕腾博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提出的新理念、新挑战和新要求,培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需求的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以分析和解决临床医学问题为导向,创建了医工交叉"物理治疗医学"课程,构建了新的教学理念、交叉学科教学内容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物理学临床医学学科交叉医工交叉人才培养

    高校思政课切实完成好培养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四重维度

    曲建武方圆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并特别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教育而言,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乃是思政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由此要求思政课必须依循从政治高度认识思政课、高校党委应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更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作用、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个维度,努力完成好所担负的任务.

    思政课时代新人四重维度改革创新

    民法典基础性法律地位对民法学教育的影响

    许中缘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基础性法律地位是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了民法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民法典的基础性法律定位确定了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中,民法学不仅要发挥法学专业学科的育人作用,法学其他专业的教育也要贯彻落实民法典基础性法律地位的指示精神,做好育人工作.

    民法典基础性法律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

    郝兴伟周元峰任立英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智能化创新人才,高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分析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两个维度和三个层次,提出一种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概念—基础—高阶三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并给出各层次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适用专业.结合山东大学"智能计算与软件编程"微专业,对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进行"专业+人工智能"高阶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计算机通识教育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微专业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流程再造与创新

    王哲
    44-4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合作.树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理念,统筹育人主体、场域、资源,优化育人流程,促进"多维协同",凝聚"育人合力",是高校办好"大思政课"的现实要求.本文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在系统梳理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流程及关键环节的基础上,从建强队伍、师资联动,促进育人主体协同;打通场域、时空交融,推动育人场域协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实现育人资源协同三方面提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流程再造育人资源

    翻译本科专业"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先导性探索

    陈朗郭智威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社会实践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本科专业从 2019 年至 2023 年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经验及成果,从PACTE小组、Neubert等学者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出发,根据深度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索演讲与辩论教学与翻译能力参数之间的关联,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迁移能力等.本文提出应明确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在翻译本科专业改革和建设中的性质和地位,特别是充分开发演讲与辩论教学对口译人才培养的挖掘、塑造以及提升作用.

    翻译专业翻译能力专业知识口译能力英语演讲与辩论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机遇、挑战与路径

    林明惠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数字时代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数字技术开展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有助于勾勒学生学情"精准画像",加强教学设计"精准滴灌",促进教学内容"精准推送",实施教学反馈"精准评价",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然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可能会引发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式微,消解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力,冲击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权,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基于精准思维的方法论,发挥高校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坚守"人"的发展逻辑,搭建精准教学生态系统,完善精准教学保障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有效破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持续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数字时代思政课精准思维精准教学教育数字化

    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李海廷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参与价值创造.但当前的商科实践教学未能很好地反映数字经济这一时代背景,存在诸如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场景落后,以及教学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鉴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双重属性这一特点,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商科实践教学改革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在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上嵌入数字基因,在实践教学场景及教学管理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最终实现商科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数字经济新商科实践教学数字基因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