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大学教学

杨祥

月刊

1005-0450

zgdxjx@crct.edu.cn

010-5858249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大学教学/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谈古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及强基计划人才培养

    魏宏远吴冬莉陈晓强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文字学在传统"四部之学"知识分类体系下,先后从属于经部"小学"和史部金石学,在"知识分科"及经史交融的学科演变过程中,造就了长期从属地位,奠定了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20 世纪初因受西方"七科之学"现代学术分科观念影响,在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促进下,"小学"众多分支学科逐步分立,古文字学也因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的研究拓展,实现了学科独立,成为一门既植根于传统经史学又受西方语言学影响的综合学科.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使古文字学一直较为边缘,影响学科定位的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人才培养.近年来强基计划持续推进,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应在传统语文学学科范式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语言学技术手段,在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着力,搭建融合古今、兼顾中西的课程模式,为古文字学学科发展与自主性知识体系建构作出贡献.

    古文字学知识分科学术转型人才培养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地质学为例

    李亚林颜丹平王根厚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国际地质科技和地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培养未来引领地球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资源、环境战略需求的顶尖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对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向新时代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标国际地质学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改革拔尖学生培养体制与机制,探索具有鲜明地质学特色的"五位一体"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能力

    面向、契合、融通: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人才培养研究

    曾芳芳朱朝枝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农村工作机制之一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林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场域中交迭,空间和价值双重契合,协同共进逻辑理路清晰.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农林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的知识、能力和育人价值底蕴,涉农高校应面向乡村振兴的时代场域培养农林人才,以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为纽带,将社会服务资源转化为"科技特派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成服务农林人才培养的"科技特派员"+平台,并探索毕业生"到科技特派员中去"的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农林人才培养与科技特派员人才供给的有效融通,是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涉农高校为支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动力的重要落脚点.

    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林人才乡村振兴契合融通

    艺术人才培养的美育浸润——社会生活在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蒋瑛孙大庆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生活蕴含着的审美文化为艺术教育创造了丰富的美育资源.在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探讨社会生活对于艺术教育的功能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美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视角,审视社会生活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深刻影响.结合新时期艺术人才培养的价值归属,进一步提出深化美育浸润、促进社会生活在艺术教育中有效体现的工作建议.

    社会生活美育艺术教育人民性采风美育服务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以一般力学类课程为例

    陈立群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通识教育.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分析,明确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通识教育要聚焦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心思和心智结构.以一般力学类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和高等动力学为例,说明相关的心思和心智基础性结构,包括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变化描述、数量关系和基本概念.

    通识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力学振动力学高等动力学

    打造有感有趣的美育课堂——论成为合格高校美育教师的四个关键维度

    沙家强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国家颁布的美育相关政策内容核心在于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教学改革,这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主体的合力,特别是着力打造"有感有趣"的具有"丰厚"审美体验的美育课堂才是关键.其中,高校美育教师本身素养如何最终决定着高校美育实施的成败.当前,高校美育教师综合素养存在不少短板,高校美育课堂也存在诸多不理想境况.为此,要打造"有感有趣"的美育课堂,切实提高大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需要高校美育教师从扎实储备理论知识、善用艺术的语言解读艺术、创意教学设计、提升教研水平四个方面做起,切实担当起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有感有趣美育课堂高校美育教师综合素养

    法商交叉培养下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课堂实践——基于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经验探索

    商文江梁昌裔
    49-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形态与产业形态发生新的变迁,这对法学教学提出诸多全新且复杂的挑战,传统法学课堂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聚焦案例行动学习法在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创业课堂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法融合法学与商科教育,以培养具备法律素养与商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分析当前法商交叉培养的现状与不足,以及案例行动学习法的优势,在厘清理论基础与内容思路的基础上,探究创新课程实操路径的三个阶段:课前引入、课中引导与课后总结.该方法在法商教育中展现的独特价值与优势,为法商融合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法商教育案例行动法课堂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作品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王春华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须改革与创新.结合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解读,在梳理传统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理念,创新其融合建设、融通发展和融创格局的新路径,探索其加强软实力建设和支撑条件建设的新实践,为新文科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新文科动画专业作品导向实践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的机制创新与模块构建

    闻羽宗益祥吴科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业锤炼、以研促学"的专业实践育才,"能力提质、落地实干"的社会实践树人三大方向,探索构建了"德""知""行"三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块,助力培养以德为先、红专并举、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四维机制三元协同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认知建模及其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孙妍妍彭迪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工程问题教学是在课堂中落实"新工科"理念的关键途径.聚焦复杂工程问题解决中的认知过程,基于实证认知建模提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采集某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学习小组在协作解决复杂工程时的话语数据,使用认知网络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建模,旨在了解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模式及高低绩效小组的认知模式差异.基于建模结果,提出三种课堂教学策略: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学支架、批判性思维与动态反思引导,以及过程数据驱动的反馈优化策略.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探究学习融创认知框架认知网络分析法工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