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

月刊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会聚观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以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为例

    董世洪胡顺顺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以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传统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仍然存在区域创新需求对接较少、优质校友企业利用较少、国际创新成果引进较少等局限性.对此,会聚观中的资源会聚、利益相关者会聚、学科会聚和技术会聚等理念可以为平台的深化改革提供新思路.基于会聚观的启示,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充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为引领、以全面构建师生校友合作网络为基础、以促进全球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以推动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创新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会聚观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

    张仲琪高翠欣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公务员具有高稳定高福利的职业优势和宽松的落户政策,加之应届大学生报考优势明显,导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度又达到新高度,因此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才市场调控失灵.为缓解后疫情时代"考公务员热"现象,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大学生创业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子女科学理性报考公务员;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在实践中多接触、多尝试,建立多渠道就业的能力.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公务员考试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育人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吕秀青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严峻复杂.高校是落实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主体,通过对高校就业队伍、就业课程、就业服务等育人要素的分析,提出只有采取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综合素质,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完善服务保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等合理措施,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就业育人就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困境与进路

    周熙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Z世代"青年群体多元就业观为就业工作带来挑战,新高考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使高校就业宣讲招聘工作开展受限.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激发学生就业主动性,构建"全员"参与格局;要突出生涯教育前置,加强学生就业认知,将就业工作贯穿大学"全过程";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全方位"开展就业工作,从而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更好走向社会.

    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指导三全育人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就业信息化现状、价值与路径研究

    肖友平于嘉豪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民生稳定的关键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最主要的储备人才,其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利用是否充分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媒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以新媒体为视角,将其与高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剖析当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在就业信息化建设中融入新媒体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提出将新媒体与就业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为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

    就业信息化新媒体大学生

    基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宋元明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情境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战略性的变革,即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内涵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然而,在具体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实施中仍面临政策制度的非健全性、内容结构的非全面性和发展关系的非对称性等困境.基于此,高校需要联合企业、政府通过完善宏观体系构建、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强化高校协同功能、优化健全组织机制等路径改革教育模式,优化"双元育人"实施效果,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规模和素养,合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双元制"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时期推进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刘俊鑫费葳葳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石油院校毕业生从事石油石化行业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这符合行业不断前进的发展规律,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而当前,受石油国际市场低迷以及行业就业吸引力不足等影响,石油院校毕业生进入石油石化行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态势,如何有效缓解这一趋势是摆在相关高校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作为专业特色显著的石油院校,应在强化思想引领、联动多方资源、弘扬石油文化的过程中坚定行业自信,在引导毕业生投身石油石化行业的同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石油院校石油石化行业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仕元岳龙华高蓉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通过对6所高校809名已就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籍贯、专业类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排名第一是家庭压力,男生感知到的自身压力更大,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和自身压力更大.此外,就业压力还存在专业类型差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同.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开发自身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调节内外力量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就业压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