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调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双月刊

2095-8706

zgdzdc@126.com

010-66554884

100083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中国地质调查/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地质调查》(双月刊,CN 10-1260/P,ISSN 2095-8706)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以“宣传地质调查重要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介绍地质调查领域新发现和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探讨地质学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创新,搭建地学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以突出反映中国地质调查9大计划-5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所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为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铈钽易解石新矿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诸泽颖王登红于洪陈振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等领域,是国家重要的关键金属,稀有稀土元素找矿迫在眉睫。近日,我国在江西上饶灵山复式岩体周围的黄山花岗伟晶岩中发现新矿物铈钽易解石,并通过了国际新矿物委员会审核认证,该发现不仅丰富了易解石族矿物,同时也为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了新的方向。铈钽易解石出现于黄山富钽伟晶岩中,与长石、石英、萤石等矿物共生,以针状或束状集合体的形式产出;化学成分极度富钽、钛、铈,理想化学式为Ce(TiTa)O6,属于斜方晶系,晶体结构由铈氧多面体和钛/钽氧八面体构成。铈钽易解石形成于高演化的花岗伟晶岩,表明成矿环境极度富集钽;与周围铌铁矿等矿物相比,铈钽易解石的钽含量突然增加,无法简单地用岩浆结晶分异的过程来解释;伟晶岩组分分区提纯模型提出伟晶岩结晶过程存在"边界层",该层具有富钠、氟、氯等挥发组分(也叫助熔剂)的特点,同时不相容组分不断积累导致丰度增加,熔体成分消耗殆尽后,边界层结晶造成矿物成分突变,不相容元素大量富集;高分异花岗伟晶岩边界层以富集钠长石、萤石等富集挥发分的矿物为特征,是稀有金属找矿的重要方向。江西上饶灵山复式岩体具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研究对区域稀有金属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铈钽易解石花岗岩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黄山稀有金属矿床

    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

    李清瑶尹成明高永进徐大融...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东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政策背景下,中央-地方-企业紧密融合新机制助推了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实现突破的新模式,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优化制定了塔东尉犁西1区块勘探部署方案,实现了 8 000 m以深地质层位设计和实钻对比"零"误差,取得了信源1井、信源2井、信源3井超深层油气重大发现。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了超深层地质体识别精度,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明确了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形成了 2亿t级规模超深层油气富集新区。新机制新模式开辟了"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奠定了塔东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基础,推进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尉犁西1区块超深层油气资源接续基地

    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田纳新王大鹏郑求根杨光庆...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非北部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但资源潜力巨大。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结合地震与地质方法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西非北部主要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对比了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性,解剖已发现油气藏,建立成藏模式,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发现: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经历了前寒武纪—二叠纪前裂陷、三叠纪—早侏罗世裂陷和中侏罗世至今的陆缘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断陷型、断坳型和坳陷型3个被动陆缘盆地亚类。断陷型盆地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目标以裂谷层系的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断坳型盆地可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大陆架上的缓坡带以裂谷层系构造圈闭为主,在台地边缘应寻找礁体和内幕岩溶,陡坡带上部的主要勘探目标应为规模较大的滑动-滑塌形成的斜坡扇,下部应关注成熟烃源岩层系内扇体所形成的上白垩统和下白垩统砂岩构造-岩性圈闭;坳陷型盆地以坳陷层系烃源岩为主,主要勘探对象为陡坡下部的浊积砂岩及台地缓坡三角洲砂体,台地边缘礁滩体、台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和断裂带岩溶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方向。研究可为勘探程度低、资料获取难的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借鉴。

    西非北部盆地结构成藏模式勘探方向被动陆缘盆地

    山东平阴县北部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值

    卢兆群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平阴县北部近年来发现了赋存于泰山岩群基底变质岩类构造裂隙中的地热资源,分析研究地温场特征、大地热流值及岩石放射性生热条件对于预测、评估研究区地热资源形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井孔测温以及水样、岩石样品的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计算了泰山岩群变质岩地层大地热流值及其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并根据地下水中的SiO2含量计算了研究区硅热流值。结果显示:研究区上部盖层地温梯度平均值为2。07℃/100 m,泰山岩群地温梯度平均值为2。18 ℃/100 m,平面上呈西低东高分布,垂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研究区泰山岩群变质岩地层的大地热流值低于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具有较低的热流背景;研究区硅热流值略高于钻孔实测数据,同时泰山岩群放射性生热率较低,属于低产热岩体。综合分析表明地温场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层结构影响,研究区地温分布总体处于正常范围,但在区域上具有相对较低的热流背景,热源方面主要为传导生热,其次为岩石放射性生热。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后续勘查开发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硅热流放射性生热

    高精度磁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苦泉山铁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李怀远袁杰吴文贤胡俊峰...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苦泉山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的磁铁矿体,评价该区铁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在预查的基础上开展了 1∶10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识别出了5条断裂,圈定了2个磁异常(C1和C2),经探槽工程验证,在C2磁异常揭露了 2个磁铁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勘查结果表明:通过ΔT磁异常化极运算能较好地推测铁矿体的分布范围,ΔT水平方向导数运算能有效识别区域构造格架;初步确立"接触带+断裂+高磁异常区"是区域铁矿成矿的有利靶区;磁铁矿体在经历构造改造作用后会在地表引起强负磁异常,在磁铁矿勘查中要重视这种非正常的磁化现象。研究可为北山地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提供经验借鉴。

    地面高精度磁测磁铁矿非正常磁化强负磁异常北山地区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在金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胶东郑家金矿为例

    宋立伟王会军王铁强李文宇...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省胶东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潜力巨大,但主要控矿构造焦家断裂向南延伸区域的地质露头较差,且深部断裂延伸情况不明,制约了该区下一步金矿找矿进展。在山东省莱州市郑家地区采用高精度磁法勘探、纵向中间梯度激电剖面法和激电测深法开展了联合探测应用研究,建立了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结合钻孔和地质资料进行了异常区综合解译和成矿预测。初步厘定了深部电性结构为NE走向、略向东倾伏的焦家断裂南段,查明了中浅部构造破碎带和断裂产状变化部位是成矿有利位置。因金矿物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中,故地球物理找矿方向为高视极化率异常的构造破碎带。研究结果验证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在金矿预测中具有可实施性,同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找矿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

    磁法勘探激发极化法三维地球物理模型成矿预测视电阻率

    地表基质分类标准与编图方法探索——以内蒙古雅鲁河流域为例

    陈彭侯红星马骏驰孙浩...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基质是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而提出的概念。从地表基质的概念出发,从物质属性、空间特征、生态功能3个方面剖析地表基质的本质属性,并详细阐释其内涵特征。通过分析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现行分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在遵循"科学性、从先性、统一性、通俗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地表基质三级分类方案,新方案共划分5个一级类、19个二级类和若干个三级类。基于该方案,选取内蒙古东部的雅鲁河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建立同一深度范围内固定深度的地表基质垂向构型"的编图思路,利用野外测量与室内测试数据编制了雅鲁河流域地表基质图。研究可有效促进地表基质调查与应用服务的紧密融合,对建立地表基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地表基质分类标准粒径地表基质图垂向构型

    川滇干热河谷区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以滇中楚雄地区为例

    陈伟志张亚李静婷巴永...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容重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是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和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重要参数。滇中楚雄州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组合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和非干热河谷气候,为探讨土壤容重变化影响因素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通过系统实测土壤容重,采用统计学方法拟合容重传递函数,探讨了研究区内土壤容重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干热河谷区土壤容重高,果园对土壤容重影响深度最大,燥红土容重最高,容重传递函数中有机碳贡献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区生态保护修复、土壤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土壤容重干热河谷成土母质土壤结构土壤类型土壤深度

    浙西北建德市溶洞资源价值评价

    潘少军张建芳陈小友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洞作为一种地质遗迹资源,对其开展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实施保护和利用。在对建德市溶洞资源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建德市溶洞形成的地质背景,对区域内溶洞特征进行分类统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符合当地溶洞特征的价值评价体系。通过结合定量分析与溶洞旅游的实际情况,对建德市溶洞开展了全面评价,根据评价指标要素对每个溶洞进行分值量化。以浙江省已开发溶洞为背景,对溶洞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推荐黑洞作为优先开发备选点,神仙洞、金洲仙姑洞、九仙洞、马头山洞、前山洞、戴家仙姑洞等作为次级开发备选点,并选取黑洞作为典型溶洞,从形态、岩溶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介绍。评价分析结果可为溶洞的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为建德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备选地。根据溶洞资源特征及评价结果,将溶洞划分了不同的保护级别,可为当地开展溶洞分类保护工作起到支撑作用。

    溶洞地质特征开发价值价值评价分级保护建德市

    超采引起的河北平原东部地下淡水和地下咸水变化——以廊坊市东部和沧州市东部为例

    王振华郭睿李彦彬李振雄...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75年以来,河北平原东部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基于河北平原东部(廊坊市东部和沧州市东部)2017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地下水开采量数据,判断河北平原东部地下水开发现状。通过分析研究区深浅层地下水水位数据、开采量和资源潜力,认为近年来河北平原东部地下淡水存在严重超采情况。通过对研究区深层地下水取样分析数据与水质历史背景数据开展对比分析,同时布设高密度电法进行物探解译,得出现状地下咸水底界,将之与20世纪70年代研究区的地下咸淡水分界数据对比认为,研究区地下淡水超采,引发地下咸淡水分布产生较大变化,同时对引起变化的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河北平原东部咸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为推动河北平原东部咸水区的地下淡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淡水超采地下咸淡水变化垂向变化平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