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调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双月刊

2095-8706

zgdzdc@126.com

010-66554884

100083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调查》编辑部

中国地质调查/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地质调查》(双月刊,CN 10-1260/P,ISSN 2095-8706)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以“宣传地质调查重要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介绍地质调查领域新发现和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探讨地质学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创新,搭建地学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为办刊宗旨,以突出反映中国地质调查9大计划-5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所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为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udyko假设的瀑河上游年均径流深变化归因分析

    王江玉龙刘俊建史敬涛王国强...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量化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北部山区典型小流域瀑河上游开展径流深变化归因分析。利用瀑河上游1981-2020年降水、蒸发和径流等资料,采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 method,M-K法)检验确定1981-2006年为基准期、2007-2020年为变化期。分析发现,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年均径流深减少了 46。47 mm,约占基准期径流深总量的77。10%。利用重标度极差分析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R/S法),推断瀑河上游未来年均径流深与1981-2020年间年均径流深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呈现相对平稳的增加趋势。基于Budyko假设原理,定量地评价了气候变化(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年径流深的影响程度,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贡献率为40。30%,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为59。71%。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研究区共有30。28%的土地发生了相互转化,其中乔木林地2020年较1985年增加了 67。61%,极大程度增加了研究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同时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潜在蒸散发。研究可增进对京津冀北部山丘区水文水资源的认识,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驱动因素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年径流深归因分析土地利用类型Budyko假设瀑河上游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元阳梯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滑坡成因分析

    苏航卢楠迪伏小双李奇...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阳梯田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表植被和农耕文化影响,表生地质灾害频发,对其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造成极大损害,梯田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关键。在详细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元阳梯田区15 m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元阳梯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滑坡灾害(隐患)点数量占比为93。39%,小型规模灾害(隐患)点数量占比为87。69%,总体表现为以滑坡性质的小型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坡度,其次为地质构造,受地貌单元影响最弱;滑坡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具有复合性特点,其中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地壳抬升作用和活跃的断裂构造活动是其成灾的主要地质环境背景,丰富的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其成灾的主要触发因素。通过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元阳梯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形成条件,可更好地助力于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也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元阳梯田地质灾害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成因机制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主控要素分析——以甘洛县为例

    唐尧王立娟李力生靳晓...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洛县地质灾害频发多发,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介绍了甘洛县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研究了地质灾害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判断矩阵法分析了地质灾害的主控要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发灾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期间发生灾害的数量占全年总灾害数量的90%以上),且与雨季雨量关系密切;在空间上,主要沿河流、沿断层带状分布,与易滑地层分布一致,并与人类工程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区内地质灾害主控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与断层距离。研究成果可为区内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制定综合治理和监测预警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甘洛县主控要素

    基于加权信息量和加权确定性系数的藏东南滑坡易发性评价

    黄永芳郭永刚黄艳婷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东南地区属高原地区,山势险峻,复杂的地形地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大工程建设的难度。为分析研究区滑坡灾害的易发性,选取8个评价因子(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土壤类型、地表覆盖)为量化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同时借助ArcGIS得到加权信息量模型和加权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tor,CF)模型,对比选取准确度高的滑坡灾害评价模型,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e curve,ROC)验证结果准确性。研究结果如下:①加权CF模型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高于加权信息量模型AUC值,加权CF模型结果覆盖滑坡点多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选取加权CF模型分析结果更加准确;②加权CF模型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为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中高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墨脱县和贡觉县,较高易发区分布在卡若区、芒康县,中高易发区分布在类乌齐县、丁青县、江达县,较低、低易发区分布在巴宜区和朗县等。滑坡易发区的划分可为该区域的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加权信息量模型加权确定性系数模型藏东南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日本浅表层水合物勘查试采进展

    张炜邵明娟王海华姚树青...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孔隙填充型水合物已得到较广泛资源调查和经过数次试采,与之相比,以赋存于冷泉、泥底辟和泥火山附近的海底表面和近海底沉积物为主的浅表层水合物的勘查试采工作刚刚起步。日本作为最早实施水合物勘查试采的国家之一,自2013财政年以来在浅表层水合物的资源勘查评价、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开发技术调研评价、生产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文献资料调研,概述了日本水合物研发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浅表层水合物研发工作的整体部署,详细介绍了日本在浅表层水合物勘查试采相关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分析认为,日本在如下4方面取得的实际经验和理论认识值得我国浅表层水合物勘查试采体系化部署借鉴参考:以日本海为主的区域性资源和环境调查,以小范围区域为对象的资源量评价示范,以试采场地优选为目标的精细化资源和环境调查,以及"以使用大口径钻头的大范围垂直采掘方法为基础、优先考虑气体举升回收方法和船载分离方法两项关键技术以形成最优组合"的生产系统设计原则的评估确立。

    甲烷水合物资源勘查环境调查勘查试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