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咸恭

季刊

1003-8035

zgdh@mail.cigem.gov.cn

010-621710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本刊物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垫层缓冲落石冲击力特性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陈宇沈位刚宋忠友高攀...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棚洞是我国西部山区防治崩塌落石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棚洞顶板以上通常铺设由砂或碎石组成的土垫层.土垫层的作用是避免落石直接冲击棚洞,缓冲落石的冲击力.长期以来,关于土垫层厚度对缓冲效果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用于指导土垫层厚度的设计.文章运用离散单元方法建立落石冲击土垫层的数值模型,探究垫层厚度和落石下落高度对土垫层缓冲落石冲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落石冲击力峰值与落石下落高度呈幂函数关系,顶板中心力峰值与下落高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落石冲击力峰值减小,当垫层厚度增加到落石直径的1.0倍之后,落石冲击力峰值与垫层厚度无关;随垫层厚度的增大,顶板中心力峰值与落石冲击力峰值的比值减小,垫层缓冲效果增大,当垫层厚度增加到落石直径1.5倍之后,垫层缓冲效果增加不明显;垫层厚度建议取值为落石直径的1.5倍.

    落石土垫层缓冲离散元冲击力

    "滞水构造"对降雨型滑坡的控制作用——以湖北竹山窑沟滑坡为例

    魏鹏飞李丽华杨潇汪子奇...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沟滑坡因其独特的含水层特征及差异性的渗透特征,强降雨后地下水在滑坡中排泄受阻形成短时承压水,此类下伏弱透水岩土体的滑坡含水层即为滞水构造.通过对窑沟滑坡2年的降雨量、地下水位、含水率、位移等数据进行监测,发现滑坡承压水头随降雨陡升缓降,具有明显的"滞水"特征.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降雨入渗过程,验证了滑体承受承压水作用,且承压水的抬升幅度、作用位置与观测情况基本一致.滑坡稳定系数与压力水头呈现变化曲率基本一致的反向曲线.表明滑坡的"滞水构造"对滑坡的承压水头的形成及滑坡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滑坡降雨入渗承压水滞水构造稳定性

    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湿陷性的相关性

    陈家乐倪万魁王海曼荣誉...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黄土湿陷性之间的联系,在陕西西安长安区取地表以下30 m范围内的原状黄土土样,进行基本物理指标试验和湿陷性试验.对不同典型地层的黄土-古土壤试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通过电镜扫描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隙的数量与饱和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中孔隙的数目与过渡区斜率的大小呈正相关,孔隙数目越多土体失水速度越快;微小孔隙的数目和土的塑性指数影响残余含水率的大小.对于不同深度土层,饱和体积含水率和过渡区斜率与土层的湿陷系数呈正相关;塑性指数接近土层的湿陷系数对残余体积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古土壤层的SWCC与湿陷系数之间存在与黄土层相同的正相关性.文章从非饱和土力学的方向去研究黄土的湿陷性,为湿陷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

    原状黄土双线法土水特征曲线电镜扫描微观结构

    基于瓦斯防治工程的隐伏构造勘查与瓦斯异常区域预测

    何鑫崔洪庆关金锋王泽华...
    11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伏构造勘查与瓦斯异常区域预测研究是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根据中国煤矿生产法律规章,开采具有瓦斯灾害危险的煤层前,必须实施瓦斯抽放工程.通常,地质异常区域即是瓦斯灾害危险区,构造应力场和采动应力场的叠加会扰动煤体并加压瓦斯.为精准定位地质异常区,评价其瓦斯致灾潜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瓦斯抽采工程进行瓦斯异常区域勘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抽采钻孔参数和施工记录,采集钻孔数据并计算煤层顶底板控制点坐标,进而利用二维投影图件及三维应力场模型对隐伏地质构造(如小的断层、褶曲、局部煤厚异常变化等)进行勘查和预测;通过分析小型地质构造周围的附加应力场,并对瓦斯致灾潜能进行动态预测.应用该方法,可以对地质异常区进行精细调查,揭示采煤工作面瓦斯地质演化的一般规律.其研究结果为高瓦斯或突出煤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优化设计及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瓦斯灾害防治瓦斯抽采钻孔瓦斯地质瓦斯异常地质异常

    基于InSAR监测和PSO-SVR模型的高填方区沉降预测

    李华蓉戴双璘郑嘉欣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机器学习知识对高填方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检修、运营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重庆东港集装箱码头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19年覆盖研究区的31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该区域的地表沉降数据,并进行内外精度评定;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易发地地势特点,选择预测点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动态影响因素与沉降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因素中提取出主成分,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SO-SVR)预测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为验证该模型在高填方区域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和优异性,将自回归差分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作为对比模型,分别将PSO-SVR模型的预测结果和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SVR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ARIMA模型,在高填方区域地表沉降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高填方区域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形变预测

    基于斜坡单元灾害强度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陈宾魏娜张联志李颖懿...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斜坡为单元,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在采用加权信息量方法进行易发性区划的基础上,逐个提取斜坡单元最高易发值点的高程、坡高、坡度、坡向、月平均降雨量为特征参数,分别代入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及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训练与精度测试对比,构建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滑坡体积预测模型,建立以灾害体积为灾害强度指标,以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财产密度等为脆弱性指标的易损性综合评价模型.针对研究区开展基于潜在灾害强度的区域性易损性评价,完成高易损区(面积占比1.5%)、中易损区(面积占比28.5%)和低易损区(面积占比70%)的区划,实现了区域性易损性评价过程中致灾体灾害强度与承灾体脆弱性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滑坡易损性评价滑坡体积PSO-BP神经网络斜坡单元

    藏东察雅县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源头管控对策建议

    田尤陈龙黄海刘建康...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藏东察雅县城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形、坡向、斜坡结构、地层、距断层距离共7个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重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4种降雨频率(10%、5%、2%、1%)下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作为动态诱发因子,建筑、人口和交通设施作为承灾体,评价地质灾害的动态风险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斜坡以中、低风险为主,围绕县城场镇两侧的斜坡出现少量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随着降雨频率的降低,区内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最大增长5.34%和0.07%;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面积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28.33%和23.32%.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考虑不同降雨频率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方法,具体为:针对10%、5%、2%和1%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极高风险区,建议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工程治理/专业监测、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群专结合的管控手段;针对1%降雨频率下的高风险与中风险区,建议采取群专结合与群测群防.该风险管控体系考虑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斜坡的动态风险,可提高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精细化水平.

    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源头管控察雅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