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咸恭

季刊

1003-8035

zgdh@mail.cigem.gov.cn

010-621710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本刊物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梅大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失稳条件与滑坡机理初探

    岳中琦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广东梅大(梅州—大埔)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失稳和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基于香港路基边坡失稳滑坡调查研究资料、成果和现场勘察获得了失稳路基边坡附近完全风化花岗岩土的颗粒分布和液限塑限含水率,定量计算、分析了该段路基边坡稳定性.通过Google地形图分析了失稳路基边坡附近的几个可能汇水区域和汇水量,对该路基边坡失稳与滑流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山坡公路建设需要开挖削坡和填土,可完全改变自然山坡汇水流域;公路可成为瞬态河流,将大量雨水跨流域调流到其他公路边坡或山坡,导致边坡失稳和滑坡,形成公路坍塌丢失.这种路基边坡失稳模式亟待深入研究并加强防范.

    边坡稳定性滑坡机理山区公路降雨汇水盆地跨流域调水

    四川龙门山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高路赵松江杨涛胡卸文...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震区泥石流表现出群沟暴发、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危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文章以强震区数十条典型特大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分析统计、试验验证及示范工程应用等方法,开展了典型泥石流沟特点及其防治工程效果研究,构建了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了强震区特大泥石流勘查设计技术和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勘查设计体系在现有勘查技术基础上提出震裂物源识别新技术、堵塞系数分项取值新思路等;根据泥石流沟谷形态将强震区泥石流分为窄陡型和宽缓型;防控关键技术体系针对不同沟谷形态的泥石流分别进行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实践,统筹考虑了窄陡型和宽缓型泥石流沟上游、中游、下游沟谷特征.组合多种综合防控措施,建立了"起动控源→过程控量→末端控灾"逐级控制的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体系.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非震区泥石流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泥石流强震区综合防控体系震裂物源堵塞系数窄陡型宽缓型

    贵州晴隆红寨大型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党杰杨亮段方情范宣梅...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9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红寨村发生滑坡灾害,导致134栋房屋严重损毁,127户569人紧急避险.通过调查发现,红寨滑坡是一处规模达6.25×106m3的深层大型滑坡,地表房屋及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但整个滑坡运动距离极短.通过对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结构及物质成分组成的分析、水系变动判断及钻孔揭露的多层滑面等综合分析认为,红寨滑坡是一处顺层的复活古滑坡.为分析研究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复活成因,采用无人机航测、工程地质调查、岩土体勘查、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了详细的灾害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及古滑坡的辨识特征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红寨滑坡可根据变形破坏特征及应力传递方向分为A、B、C、D4个分区,其中B区又根据相对滑移量分为B1、B2亚区;滑坡的变形复活是在高陡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岩体结构、软弱的工程岩组和持续地表水入渗等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滑坡后缘圈椅状地形、滑体与周围岩土体的物质差异、断层切割前缘及水系堆积物的变迁等多方面特征验证了古滑坡的事实.

    红寨滑坡古滑坡变形分区破坏特征成因分析

    四川巴中红层滑坡降雨阈值克里金插值法研究

    张群肖智林马志刚金圣杰...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阈值是目前最常用的降雨型滑坡预警判据之一,然而目前经验性降雨阈值主要是针对滑坡的区域性预警,对于该区域内随空间变化的单个滑坡的降雨阈值还缺乏探讨.基于巴中2014-2021年降雨型滑坡历史数据以及小时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提取2014-2020年各滑坡灾害的四类致灾短期雨量(1h、12 h、24 h、72 h)和相应的长期雨量(滑坡发生前7d),由此分成4类阈值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每组模型长期和短期致灾雨量阈值分布情况,并用2021年滑坡灾害数据验证所得的降雨阈值.研究结果显示4类阈值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布在40%~65%,表明4类阈值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预测准确率随短期降雨时长增加而提高,由72h至7d致灾雨量数据所计算的降雨阈值预测准确率最高,为62%;而1h至7 d模型计算的降雨阈值预测准确率最低,为46%.基于模型的最高预测准确率,研究计算得到4类模型的最佳短期与长期致灾雨量的划分比例,从而定量划分了短期降雨致灾滑坡和长期降雨致灾滑坡.研究通过对致灾雨量空间分布的计算,可提取滑坡隐患点位上的降雨阈值,实现了区域一点一阈值的目标,丰富了现有降雨阈值计算模型.

    克里金插值滑坡短期降雨长期降雨降雨阈值

    西藏雅鲁藏布江峡谷特大巨型泥石流活动与泥沙输移特征研究

    赵聪梁京涛铁永波马晓波...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处流域中下游分界处,为中国泥石流灾害活动极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南岸的派巴沟和曲鲁沟为例,基于该地区50年来历史光学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多期遥感对比解译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泥石流物源发育分布特征、泥沙输移特征、活动历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0-2023年,派巴沟进入主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1 900 m3;在2016年修建拦挡坝前,曲鲁沟进入主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700 m3.派巴沟和曲鲁沟均于1980年左右暴发过大规模泥石流,此后40余年间,派巴沟以洪水及小型泥石流为主;曲鲁沟则暴发过多次规模不等的泥石流活动.近年来派巴沟流域内物源数量及面积增长幅度较小,泥石流易发性中等;曲鲁沟流域内发育大量沟道堆积物源以及坡面堆积物源,且近年来物源数量及面积增长幅度较为明显,泥石流易发性高,此前建成的治理工程运行良好,可有效降低泥石流的风险性.

    遥感雅鲁藏布江泥石流活动特征泥沙输移特征

    考虑长期蠕变劣化的昔格达黏土岩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护对策建议——以西攀高速公路边坡为例

    伍运霖刘天翔王丰杜兆萌...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昔格达黏土岩存在长期蠕变劣化强度折减及饱水软化等不利工程特性,为典型易滑地层.此地层路堑边坡在运营期会持续劣化、稳定性降低,极易产生滑坡,对公路运营安全产生重大威胁.通过对西攀高速公路K2378+900右侧滑坡进行地质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及相互验证,得到边坡在开挖建成及临滑两阶段的抗剪强度参数值,并据此计算出昔格达黏土岩长期蠕变劣化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的折减系数分别为0.87,0.84.对5类、17种昔格达黏土岩边坡进行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及稳定性的计算分析得出:在抗剪参数按0.84~0.87长期蠕变劣化折减时,边坡的稳定系数平均降低0.184.基于此,对边坡稳定系数取值、坡比、支挡加固方式等昔格达黏土岩公路边坡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管控建议,指出采用"缓放坡+宽平台+弱加固"的建设及处治思路更有利于昔格达黏土岩边坡长期稳定.研究结果为昔格达岩层区公路建设及边坡防护处治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昔格达层蠕变劣化数值模拟长期稳定防护建议

    基于失稳概率的单体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价及其工程应用

    刘东升吴越李珂王艳磊...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潜在滑坡灾害实施风险评价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程中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仍然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由危险性和损失通过风险矩阵得到定性风险等级,存在风险标准多重性和不连续性的问题,不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对风险大小进行比较并实施分类处置,还可能导致风险评价结果出现误差,误导风险处置.为此,运用概率模型定量描述滑坡灾害的稳定性,同时考虑承灾体的损失大小,得到单体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价指标,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曲面及风险等值线的概念,并开发相应的评估计算软件,形成了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消除了传统滑坡风险矩阵带来的风险标准多重性和不连续性,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通过对重庆市奉节县6个单体滑坡进行风险定量评价,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滑坡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概率模型工程应用

    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南缘风积沙的湿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张曦骆建文潘俊义刘斌...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湿陷性沙土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日益显著.为探明沙土的湿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毛乌素沙漠南缘风积沙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控制单因素室内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工况下风积沙的湿陷规律;其次,采用PFC3D(三维颗粒流软件)对风积沙土室内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孔隙率、不同颗粒组成对沙土湿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土湿陷系数随压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压力为150kPa时取得湿陷系数最大值;随着干密度或含水率的增大,沙土湿陷系数减小.相较于含水率,干密度对沙土湿陷性的影响更大;风积沙土的湿陷系数与孔隙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毛乌素沙漠南缘风积沙土的湿陷起始孔隙率为0.425;当0.075~0.25 mm、0.25~0.5 mm两粒组颗粒含量之比为0.35∶0.65时,沙土湿陷性最大.研究结果较全面地描述了沙土室内压缩试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从多尺度揭示了沙土湿陷性的湿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毛乌素沙漠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为沙土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风积沙室内压缩试验湿陷规律颗粒流数值模拟

    有效降雨量在辽宁省内公路水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林毅马强张凯李岚...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7-2021年辽宁省降水诱发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损毁记录数据,分析损毁事故发生的时间、空间特征,计算事故发生前有效雨量,并建立公路水毁概率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降水诱发的辽宁省公路损毁事件一般出现在5-10月,其中7-8月为高发期.公路水毁的发生时间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延后的规律,事故数量与降水量有较高相关性.辽宁东部、西部为高发区域,丹东、朝阳、葫芦岛、本溪为省内高发地区.对比多种方法,公路水毁概率的拟合效果符合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辽宁东部、南部致灾临界雨量值大于中部、北部,相同有效雨量条件下,平原地区发生公路水毁的风险高于山地丘陵地区.对2022年辽宁一次洪涝过程中公路水毁情况进行检验,综合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防汛指导作用.

    公路水毁致灾雨量风险评价辽宁省

    基于"D"型深孔测斜曲线的滑坡滑动面位置确定方法研究

    陈浩吴红刚谌清
    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的深孔位移监测中,测斜曲线的突变特征是滑动面辨识的关键依据,前人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将滑动面迹象显著的测斜曲线类型分为了"B"型、"D"型、"r"型等几种.其中,对于"D"型测斜曲线通常是将曲线的鼓包凸起点作为滑动面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测点布置间隔和横纵坐标观测尺度的影响,存在滑面位置定义不清晰、数值不确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提升测斜曲线滑动面辨识的准确度,基于"D"型测斜曲线变化特征,将滑坡抽象为由"滑动体""滑动区间"以及"不动体"三者组成的概化模型,根据三者抗弯刚度的差异建立外界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力学模型,深入分析滑坡运动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土体的变形特点.研究表明,由于"D"型曲线滑动面并未完全贯通,使得土体沿深度方向变形连续无突变,力学模型中杆件正负弯矩的分界点是变形曲线水平位移最大处,能够真实地反映滑坡变形特点以及滑动面的位置.将土体累计位移转化为相对位移,则"D"型深孔测斜曲线变为了"S"型相对位移-深度曲线,且"S"型曲线的拐点与滑动面的位置相近;通过提取监测期内不同深度处土体的平均相对位移,运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S"型区段内拐点的深度值,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滑动面位置,更好地提升深孔位移监测的可靠度和准确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测斜曲线滑动面位置相对位移滑坡三次样条插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