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咸恭

季刊

1003-8035

zgdh@mail.cigem.gov.cn

010-621710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本刊物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井-孔联合疏排高填方滑坡地下水典型案例分析

    赖国泉焦海平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攀枝花机场13#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在简述滑坡基本概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5%,中-大暴雨、3d及以上降雨天数出现次数集中于7-9月,占总数的95%以上.研究区降雨具有雨季降水量强度大且集中的特点.物探及钻探揭示,滑坡后缘场坪填方区地下水丰富,具有"窝"状不连续分布特征,有明显的成层性;含水层具有黏土含量高、赋水性较好、孔隙连通性差、径流不畅,坡内地下水难以快速消散等特点.基于该滑坡地下水丰富的突出特点,提出了抗滑桩支挡与集水井联合井内仰斜排水孔疏排地下水并重的治理方案.治理工程竣工后,评估了井孔联合疏排地下水措施的排水效果,证明排水效果良好.

    高填方滑坡滑坡地下水集水井仰斜排水孔

    云南某高填方边坡对油气管道的致灾风险及CFG加固效果分析对油气管道的影响

    刘章振阿发友张晶杨大慎...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位于云南省安宁市的某重点建设项目中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及对坡脚油气管道的影响.该项目于2023年初形成了长近1.6 km、最大高度约42 m的高填方边坡,由于场地规划选址的限制,在高填方边坡坡脚平行埋设有4条油气管道,边坡坡脚距离最近的管道仅有7 m,这给油气管道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研究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了填方边坡对坡脚管道的影响,并探讨了在边坡坡脚布置5排CFG桩的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失稳滑动面仅出现在人工填土内,位于油气管道上方;填方边坡的基本稳定系数为1.305,在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管道在天然工况下满足稳定性要求,但在暴雨工况下可能导致变形和破裂;边坡坡脚地基增设5排CFG桩后,暴雨工况下管道变形和椭圆度满足规范要求,边坡稳定系数提升了 4.2%,但仍未满足规范安全储备要求.建议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填方边坡的安全储备.

    油气管道高填方边坡边坡稳定性CFG桩边坡安全储备

    机器学习模型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张凯翔蒋道君吕小宁张曦...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机器学习模型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现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研究热点、研究机构等多视角详述机器学习模型、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机器学习模型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高频关键词及其关联度,并通过分类统计定量化分析得出研究热点、关联性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正由"图谱测量"向"图谱与几何测量"逐步转变,新一代机器学习算法伴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进步,已成为本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推动着地质灾害体自动识别和智能提取技术发展;未来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必然是围绕"空-天-地"协同应用与应急监测的综合技术体系.研究认为,针对不同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综合研究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各种遥感解译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遥感机器学习模型文献计量

    江西丘陵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多耦合模型对比研究

    张平平何书李滨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山区城镇居民交通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评价可以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贡献特征,对于公路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江西省S223省道竹头坑子—渠坎下段为例,基于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耦合熵指数(entropy index,EI)、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及二者组合权(EI-AHP),构建4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针对公路沿线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自然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面形态、切坡高度、切坡坡度、地层岩性、断层与斜坡的关系等8个评价因子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采用FR量化评价因子,结合AHP、EI计算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依托ArcGIS平台得到基于FR的多耦合模型,绘制不同评价模型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FR、EI-FR、AHP-FR及EI-AHP-FR4个评价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46,0.811,0.836,0.833,表明AHP-FR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能有效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最终划分江西省S223省道竹头坑子—渠坎下段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中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的面积依次为 0.295,0.570,1.509,0.354,1.732km2,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 6.66%、12.79%、33.86%、7.97%、38.71%.研究结果可为公路的安全建设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地质参考依据.

    公路地质灾害频率比熵指数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危险性评价

    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圳市滑坡易发性评价

    张清何毅陈学业高秉海...
    14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估,但传统CNN已难以满足要求.文章提出一种能够顾及深层与浅层特征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SCNN)模型,通过增加模型深度和样本的感受野,挖掘更深层和更稳定的特征,提高复杂场景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估可靠性.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区,根据系统性原则和代表性原则选取了 12个深圳市滑坡影响因子,构建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滑坡易发性评估模型,并与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MSCNN模型的AUC值(0.99)较高,优于MLP(0.97)、SVM(0.91)和RF(0.85),证明提出的MSCNN模型具有优异的预测能力;深圳市极高易发性区域面积约为105.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8%,主要分布在坡体较陡、植被覆盖稀疏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龙岗区,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起伏度成为影响深圳市滑坡的主控因子.文章实现的滑坡易发性图反映了深圳市滑坡灾害的分布现状,可为深圳市未来滑坡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和关键技术支撑.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滑坡易发性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深圳市

    广州北部丘陵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易发性评价

    王忠忠庄卓涵胡飞跃黄文龙...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塌陷是广州北部丘陵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对人民群众安全生产、和谐生活造成实际威胁,制约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在分析广州北部丘陵区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土体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岩溶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土层结构、地下水水位年变幅、断裂影响范围、塌陷点密度等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广州北部丘陵区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北部丘陵区岩溶塌陷高、中等和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4.77,14.24,21.71 km,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均分布在高易发区(94.29%)和中等易发区(5.71%),易发性分区评价合理.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区划提供依据.

    广州北部丘陵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层次分析法易发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