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田勇泉 肖健云

双月刊

1007-1520

xyent@126.com

0731-84327469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5年7月创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国内唯一综合报道耳鼻咽喉、颅颌外科的专业性杂志,注重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本刊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病案报道和综述等栏目,其内容反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进展,更侧重报道与耳鼻咽喉相关的颅颌外科的新进展,目的在于为广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专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焦亡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李正阳叶惠平彭聪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5年生存率仍低于50%.近年来,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过程由炎性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激活,并通过依赖gasdermin蛋白家族来形成质膜孔.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肿瘤进展和治疗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炎性小体,作为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的一个成员,能激活Caspase-1,从而诱导炎症效应和细胞焦亡,进一步影响肿瘤疾病的进展.然而,关于细胞焦亡和HNSCC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有限.本文综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强调了更多针对细胞焦亡在HNSCC中的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焦亡炎性半胱氨酸天冬酶家族炎症小体

    鼻部美学亚单位重建原则在鼻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与发展

    何爱娟余庆雄李辰龙傅窈窈...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如何有效重建鼻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恢复鼻部美学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经典鼻部美学亚单位重建原则的提出为鼻修复重建提供了重要指导.然而,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患者对美学和功能的需求不断提高,经典的鼻部美学亚单位重建原则是否仍适用?学者们对这一经典原则做了哪些补充与改良?该原则在鼻部衬里重建中如何有效应用?本文重点针对鼻部美学亚单位的解剖基础、修复原则的发展及应用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部修复重建手术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美学亚单位鼻部重建鼻部衬里皮瓣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李玲王乐户红艳朱晓丹...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 6 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植入老年性聋词表识别率评估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

    成都市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

    陈佳孟娟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成都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地AR患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2022年,依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对接受过敏原检测的拟诊AR患者进行登记并采集临床信息,统计AR患者的过敏原类型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共计有12 486例患者完成了临床信息登记并确诊为AR患者,其中单一过敏原过敏患者5 408例(43.31%),双重或多重过敏原过敏患者7 078例(56.69%);过敏原类型构成中前3位分别为尘螨、豚草与猫皮屑,其中单一过敏原的AR患者中尘螨占比达69.80%;在尘螨类型的单一过敏原AR患者中,反应强度为+++及以上占比61.83%.不同年龄组的AR患者过敏原种类数的分布显著不同,且年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2~14岁组AR患者占比为38.49%,高于 15~24 岁组(21.39%)、25~34 岁组(18.46%)、35~44 岁组(8.87%)、≥45 岁组(12.79%);2~14 岁组双重及以上过敏原AR患者占比(70.02%)也显著高于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岁组(依次为55.52%、51.58%、44.17%、34.56%);2~14 岁组、15~24 岁组尘螨过敏原占比(41.81%、22.47%)高于25~34 岁组、35~44岁组和≥45岁组(依次为15.45%、8.34%、11.94%).另一方面,夏、秋季的AR患者占比远高于其他时节,且不同季节的过敏原种类分布存在显著差异;AR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过敏原种类的分布在不同年份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尘螨与猫皮屑的分布比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成都市近年来确诊的AR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尘螨是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种类,夏、秋季是AR患者的高发季节,儿童、青少年是AR的主要患病人群,且更易发生多重过敏,应当更加注重易感人群的健康防护.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分布特征成都市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

    李建华杨倩陈志勇李仕晟...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行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扁桃体切除术(91例)与2017年1月一2018年7月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100例)治疗儿童O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下极被膜保留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出血率传统手术组(7/100,7%)高于下极被膜保留组(2/91,2.19%)(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感染及再发扁桃体肥大情况.结论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童OSA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及术后疼痛.

    扁桃体切除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术后出血手术方式

    眶尖神经鞘瘤内镜手术切除疗效分析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

    李沁轩袁璇谢邵兵王风君...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纳入临床、手术和预后资料等.结果 术后随访10~95个月,9例患者中8例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全部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以好转或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手术死亡、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相关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眶尖神经鞘瘤经内镜手术切除安全有效,配合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全切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利于保护神经功能的优势.

    内镜外科手术神经保护神经鞘瘤眶尖肿瘤

    87例鳃裂畸形临床特征分析

    李秋菊李汝婷肖旭平刘斌...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鳃裂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诊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22年9月确诊为鳃裂畸形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第一鳃裂畸形患者10例,第二鳃裂畸形患者52例,第三鳃裂畸形患者20例,第四鳃裂畸形患者5例.15例患者有过相关颈部手术史.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仅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随访6个月至16年,81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6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再次行颈部肿物切除术+等离子梨状窝瘘口封闭术,随访7~8年均未再复发.结论 先天性鳃裂畸形诊断较为困难且相对容易复发,术前结合多种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案,急性感染期患者先予以颈部清创,待稳定期再行手术切除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鳃裂畸形鳃裂囊肿鳃裂瘘管外科手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秀钦赵琪余沈暘杨玉成...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重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通过问卷收集信息,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定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嗅觉功能.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67例,其中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182例,无嗅觉功能障碍患者185例.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46.7%、63.2%,均高于无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嗅觉下降持续时间长(OR=1.660)、嗅觉功能VAS评分高(OR=8.993)是产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女性(OR=2.964)、嗅觉功能VAS评分高(OR=4.423)是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SARS-CoV-2感染后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伴有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更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改善和促进其心理健康.

    嗅觉功能障碍新型冠状病毒焦虑抑郁

    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的病理临床特征分析

    王军李文婷孟宇宏付先利...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SDSC)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状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深圳大学总医院诊治的1例SDS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TNM分期为T3N0M0;CT和MRI显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占位,伴骨质破坏;组织学见肿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伴轻度多形性,呈上皮样或基底细胞样形态,核分裂像较易见,未见明显鳞状或腺样分化特征,肿瘤周边可见少许残留的正常黏膜上皮;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见肿瘤细胞INI-1细胞核表达完全缺失.结论 SDSC是鼻窦未分化癌的一种新亚型,较为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复发、早期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形态学分化差的鼻腔鼻窦癌行INI-1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该亚类的准确诊断;术前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促使病灶缩小,有助于根治性手术切除.

    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病理细胞学临床特征

    后鼻孔息肉骨化生1例

    叶磊田霖丽
    103-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