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田勇泉 肖健云

双月刊

1007-1520

xyent@126.com

0731-84327469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5年7月创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国内唯一综合报道耳鼻咽喉、颅颌外科的专业性杂志,注重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本刊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病案报道和综述等栏目,其内容反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进展,更侧重报道与耳鼻咽喉相关的颅颌外科的新进展,目的在于为广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专业的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王洪田杨钦泰叶菁余少卿...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变应性鼻炎过敏原免疫治疗环境控制健康教育预防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

    钟华王霖露黄蕾蕾魏甜...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的早期诊断及导航辅助下真菌病变清除术.方法 对2007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7例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及术后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7例患者影像学均符合真菌性鼻窦炎,且术后病理确诊为真菌感染.11例患者术后眼部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包括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等,6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上病因不明的渐进性视力下降及迁延不愈的头痛,应考虑真菌性蝶窦炎可能,及时完善头颅CT、MRI等检查,一经确诊首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导航技术可辅助准确定位病变并判断病变范围,保障手术安全并提高手术效率.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需要联合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真菌性蝶窦炎鼻内镜眼部症状导航

    慢性鼻-鼻窦炎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邹庆云李皓楠徐恩鸿董龙宝...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经鼻内镜治疗179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确定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CRS患者接受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1年内复发35例(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伴鼻息肉、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进行换药、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与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1年内复发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其中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是影响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是影响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复发

    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大鼠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吴敏曼邱博文王旋马越...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为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客观实验数据支持.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克拉霉素片组、通鼻消涕颗粒低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中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克拉霉素和通鼻消涕颗粒灌胃治疗2周后,HE染色检测鼻黏膜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实验检测各组鼻黏膜组织的PLUNC、Cu/ZnSOD、PAC-AP、DJ-1、谷胱苷肽S转移酶-pi、NKEF-B的蛋白和mRN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h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各组大鼠服药前后各个阶段的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均表达在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后,大鼠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反应性增生,产生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增多来抵抗慢性炎症,克拉霉素治疗后主要是促进炎症消退,而鼻黏膜保护性蛋白产生不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的NF-KB表达水平提示:通鼻消涕颗粒及克拉霉素片均能减轻慢性鼻窦炎大鼠血清中的NF-κB水平达到抗炎效果.流式检测结果表明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均能提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2细胞比例,从而有助于促进炎症消退.结论 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可通过提高鼻黏膜组织中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含量来改善鼻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NF-κB和Th2细胞比例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慢性鼻窦炎通鼻消涕颗粒克拉霉素片动物实验扶正祛邪

    白细胞介素-17A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张容彭益谭钰思张晏林...
    29-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15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的钩突组织和17例对照组黏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组织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TIMP-1)、IL-17A、中性粒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蛋白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L-17A受体的定位情况;不同浓度IL-17A刺激游离鼻息肉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MMP-9、TIMP-1、CXCL1、CXCL2、CXCL8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和CRSsNP组中MMP-9、IL-17A、CXCL1、CXCL2、CXC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CRSwNP组更明显(P<0.05).免疫荧光显示鼻息肉组织中IL-17A受体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在IL-17A刺激下,游离鼻息肉细胞分泌MMP-9、CXCL1、CXCL2、CXCL8水平升高(P<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尤其是CRSwNP中,存在显著的IL-17A高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重塑水平.IL-17A促进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分泌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诱导MMP-9的产生促进炎性部位组织重塑.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白细胞介素17A中性粒细胞组织重塑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临床特点分析

    曲喆于亮高振峰王玉芝...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12例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AH)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2018年1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12例鼻腔RE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3.16岁.对其好发部位、主要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年以上,11例未再复发,1例复发.病理改变以被间质组织分隔的广泛增生的圆形或椭圆形腺体结构为主.结论 鼻腔REAH好发部位为嗅裂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嗅裂手术治疗

    计算流体力学在鼻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李亚奇薛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腔鼻窦由于结构性变化导致的气流场改变会影响鼻的生理功能,然而对鼻腔气流场的定量研究一直存在困难.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为研究鼻腔气流变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基于数字化鼻腔模型的CFD技术已在正常鼻腔生理功能的研究、异常鼻腔结构的气流特征分析、手术疗效评估和虚拟手术以及鼻用药物研究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尽管CFD技术的临床应用还面临许多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在鼻科临床诊疗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鼻科疾病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模拟

    原发性鼻窦黏膜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周雪筠刘穹王小路袁虎...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鼻窦黏膜黑色素瘤(SNMM)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性高、预后不良等特点.SNMM出现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鼻腔是最常见的起源部位.SNMM在组织病理学上具有多样性,基因表达谱分析已经识别了许多常见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为新兴的生物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另外了解AJCC手册提供的TNM分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基础上结合多模式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SNMM患者常在就诊时已达晚期,因此本文将SNMM近年发病情况、组织病理学特点、特有分子标记物、临床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与预后的最新信息进行总结.

    鼻窦黏膜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鼻旁窦

    支架移植技术在功能性鼻整形中的应用进展

    童华余庆雄宋楠张天宇...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鼻整形旨在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改善鼻部美学形态.支架移植技术是结构鼻整形的基础,目前在功能性鼻整形中亦被广泛运用.通过支架移植扩大鼻瓣角并支撑鼻侧壁等,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本文回顾鼻中隔支架、上外侧支架和下外侧支架等多种功能性鼻整形相关支架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中隔撑开移植(SSG)和中隔延伸移植(SEG)适合鼻中隔偏曲患者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蝶形移植(BG)和上外侧展开移植(ULSG)可有效降低内鼻阀气流阻力并防止外侧壁塌陷.外侧脚支撑移植(LCSG)和鼻翼缘移植(ARG)适合对外鼻阀形态和通气功能进行同步改善.人工合成材料在支架制作中的应用以及鼻内镜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尽管如此,功能性鼻整形仍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未来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不同技术的远期有效性.

    功能性鼻整形鼻中隔鼻阻塞软骨移植

    PAX3基因突变的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分析

    张彩虹温馨王喜悦周逸云...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1例Waardenburg综合征(WS)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探究其致病基因.方法 对该WS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及利用外显子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研制的EVA、Waardenburg基因诊断试剂盒筛查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 该家系共3代,进行听力学检测者为5人,3例患者同时具有毛发色素脱失及虹膜蓝染、内眦增宽及鼻梁扁平,其中听力下降者1例,先天性聋者1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常见候选基因鉴定,EVA、Waardenburg基因诊断试剂盒(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利用外显子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研制)筛查,发现致病基因PAX3两个位点突变,PAX3 NM_181457:exon6:c.803G>T和exon6:c.801delT.本家系检测到PAX3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的c.803G>T突变、c.801delT,c.803G>T可导致PAX3基因编码的第268位密码子由丝氨酸改变为异亮氨酸,c.801delT突变,可导致第267位密码子由苯丙氨酸改变为亮氨酸,并使后续碱基序列错乱,导致蛋白在第283位密码子处提前终止,可能严重影响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疾病.结论 由于该家系其母亲和患儿中都检测出PAX3基因突变,故该家系是因PAX3 NM_181457:exon6:c.803G>T和exon6:c.801delT突变而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WS家系.本研究丰富了PAX3基因的突变谱,为临床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

    耳聋Waardenburg综合征PAX3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