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健康视角下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实践报告

    黄旸木党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早期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的健康不平等间接反映了国家儿童保健、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世界范围内,193个国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探索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明确"将儿童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国在改善儿童福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困农村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肥胖、近视、心理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中国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从全球健康的视角,系统综述了全球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机遇挑战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儿童早期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全球健康儿童早期发展现状与挑战健康公平

    儿童早期发展中应重视创造性人格发展趋向的培养

    杨玉凤
    7-9页

    早期发展创造性人格趋向培养儿童

    声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9页

    陕西农村地区10~14岁青少年性发育特点及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

    王良祝瑛泽齐琪朱中海...
    10-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陕西省农村地区10~14岁青少年的性发育特点及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为促进青春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的青少年阶段随访。使用Tanner 5分期法评价性发育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价认知发育,青少年自评量表(YSR-2001)评价行为发育。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青少年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 887名青少年,男生1 111人(58。9%),男、女生中性发育已启动的比例分别为78。22%和89。30%。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0%,男生11。80%,女生6。7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7,P<0。001)。与Tanner Ⅰ期青少年相比,Ⅲ期青少年认知总分高出2。19分(95%CI:0。15~4。23),Ⅳ-Ⅴ期的总分要高出3。84分(95%CI:0。85~6。83,P<0。05)。Tanner Ⅳ-Ⅴ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是Ⅰ期的2。63倍(95%CI:1。27~5。46,P<0。05),男生 Tanner Ⅳ-Ⅴ 期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是 Ⅰ 期的 3。96 倍(95%CI:1。60~9。81,P<0。01),内化问题检出率是Ⅰ期的2。88倍(95%CI:1。19~7。01,P<0。05)。结论 陕西省农村地区10~14岁青少年性发育时相与认知和行为发育存在显著关联,随着性发育水平的升高,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也增高,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青少年性发育时相认知发育行为发育

    多基因风险评分在儿童肥胖干预效果可持续性中的作用

    陈敬单蕊肖伍才宋洁云...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与儿童肥胖干预效果可持续性的关联,为未来开展基于遗传背景、可持续、个性化的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一项研究儿童干预效果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9月-2021年4月)中,选取北京地区148名基线时处于超重肥胖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唾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4个PRS:加权和未加权PRS69,加权和未加权PRS67。分析PRS与干预组别对干预效果可持续性(干预结束到最后一次随访期间肥胖相关指标变化)的交互作用。结果 PRS与干预组别对干预结束后儿童校正体质量指数(BMI)的腰围、校正BMI的腰臀比和收缩压的反弹程度存在交互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加权PRS69每增加一个单位(1个s),校正BMI的腰围(β=0。34,95%CI:0。05~0。63,P=0。020)和校正 BMI 的腰臀比(β=0。29,95%CI:0。03~0。56,P=0。031)在干预结束后反弹得越多;加权PRS67和未加权PRS67每增加一个单位(1个s),收缩压在干预结束后反弹得越多(β=3。58,95%CI:0。50~6。66,P=0。023;β=3。75,95%CI:0。78~6。71,P=0。014)。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 PRS 越高(携带风险等位基因越多),其在干预结束后的校正BMI的腰围、校正BMI的腰臀比和收缩压越容易反弹。未来应在干预结束后重点关注这些高危儿童的饮食和运动行为,预防和控制发生肥胖反弹。

    儿童肥胖多基因风险评分干预效果可持续性

    转乳期早产儿喂养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陈蝶彭文涛唐孟言刘孝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转乳期早产儿喂养困难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喂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中文版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MCH-FS)及自行设计《早产儿喂养困难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2021年4-5月成都市5所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的矫正6~24月龄早产儿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231例早产儿中喂养困难发生率32%,其中轻、中、重度喂养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5。2%、7。8%、9。1%;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过敏(OR=4。253,95%CI:1。430~12。649)、带养人焦虑情绪(OR=6。064,95%CI:2。998~12。268)、进食时逗引或追喂(OR=2。873,95%CI:1。382~5。970)、进食时伴有娱乐活动(OR=2。328,95%CI:1。115~4。860)、强迫喂食(OR=2。772,95%CI:1。239~6。198)是转乳期早产儿发生喂养困难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转乳期早产儿喂养困难发生率较高,喂养指导应重点关注食物过敏、家长焦虑情绪、不当喂养行为的早产儿,采取恰当干预措施促进科学喂养。

    转乳期早产儿喂养困难

    上海市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敏张红梅康淑蓉李云...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月抽取闵行区10个幼儿园30个班级1 035名3~6岁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童每天使用视屏产品>1h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5名儿童中,有屏幕暴露730人(70。53%),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为(1。67±0。98)h。周末时3、4、5岁和6岁组儿童每日屏幕暴露时间分别为(1。77±1。13)、(1。76±1。04)、(1。98±1。10)、(2。08±1。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5岁年龄组(OR=1。79,95%CI:1。19~2。68),抚养人每天在儿童面前使用视屏产品时间1~2h(OR=2。61,95%CI:1。90~3。60)及>2h(OR=2。10,95%CI:1。35~3。27),抚养人支持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59,95%CI:1。17~2。15),儿童临睡前使用视屏产品(OR=1。94,95%CI:1。32~2。86)和抚养人不陪伴儿童使用视屏产品(OR=1。94,95%CI:1。36~2。77)是3~6岁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OR=0。61,95%CI:0。43~0。89)和硕士及以上(OR=0。49,95%CI:0。34~0。73)是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3~6岁儿童屏幕暴露问题值得重视,应有针对性地向抚养人普及早期屏幕暴露对儿童危害的认知,倡导抚养人制定屏幕行为准则,科学规范儿童的屏幕暴露行为,增加亲子交流,以减少屏幕暴露对儿童健康的不良影响。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家庭养育环境

    肠道菌群构成与儿童血压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方国庆张鑫查达永陈珊珊...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6~9岁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广州招募411名6~9岁儿童,使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测定肠道菌群,分析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利用MUVR算法,通过重复交叉验证分析筛选出与血压相关的OTUs。运用Spearman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肠道菌群构成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压正常儿童与血压异常儿童肠道菌群的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加权=0。015,P加权=0。01;R2非加权=0。027,P非加权=0。001)。经校正多个协变量和错误发现率(FDR)校正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血压水平随OTU_3(布劳特氏菌属)、OTU_131(无害梭菌属)、OTU_1776(布劳特氏菌属)、OTU_2159(普雷沃式菌属)和OTU_91(短双歧杆菌种)的丰度增加而下降(β:-0。18~-0。14,PFDR<0。05);相反,儿童血压随OTU_108(萨特氏菌属)、OTU_1(普拉梭菌种)、OTU_8(罗氏菌属)、OTU_48(蓝绿藻菌属)、OTU_81(粪球菌属)、OTU_401(毛螺菌科)、OTU_1284(毛螺菌科)和OTU_2793(毛螺菌科)的丰度增加而升高(β:0。14~0。21,PFDR<0。05)。而肠道菌群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体质量指数(BMI)的增加来介导的。结论 儿童血压水平与其肠道菌群的构成有关,BMI在二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建议调节布劳特氏菌属和萨特氏菌属等菌群来控制儿童高血压,同时加强BMI的健康管理。

    肠道菌群血压儿童

    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血清25-(OH)D3、白蛋白、铁蛋白与STAMP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宋捷黄林娟郭碧丹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前营养不良儿童血清25-(OH)D3、白蛋白(ALB)、铁蛋白(SF)与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改善营养不良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福州儿童医院90例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学龄前儿童予以营养指导,连续3个月,随访统计治疗后3个月内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使用STAMP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分析血清25-(OH)D3,ALB、SF与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STAMP评分的关联性,并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营养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3、ALB、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TAMP评分高于对照组(t=9。700、6。047、4。771、26。976,P<0。05);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血清25-(OH)D3、ALB、SF水平与STAMP评分均呈负相关(r=-0。813、-0。792、-0。829,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结局不良患儿血清25-(OH)D3、ALB、SF及其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临床结局良好患儿(t=3。622、2。189、2。163、8。704、4。354、5。296,P<0。05);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血清25-(OH)D3、ALB、SF治疗前后差值处于低水平时,其临床结局不良风险分别是高水平的7。250倍(95%CI:3。008~17。476)、9。167 倍(95%CI:2。954~28。444)、5。730 倍(95%CI:2。364~13。890);血清 25-(OH)D3、ALB、SF 治疗前后差值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一指标,为0。927;DCA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3、ALB、SF治疗前后差值联合预测方案预测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临床结局具有临床净获益。结论 低水平血清25-(OH)D3、ALB、SF可增加学龄前营养不良患儿临床结局不良风险,联合检测对临床结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营养不良铁蛋白25-(OH)D3白蛋白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学龄前儿童

    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联

    刘晶芝李琴秀胡燕燕阿依努尔·买买提...
    45-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联,为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体型及健康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2年4-6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农牧区对6 242名10~20岁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进行肥胖状况测试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为18。71%,其中男生(22。24%)高于女生(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4,P<0。01)。不同年级、吃水果频次、每天不同看电视时长、感觉未来有希望、是否感到疲惫、孤独、忧伤的学生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9、4。61、694。51、7。15、10。33、6。51、8。07,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0。63,95%CI:0。56~0。69)、感觉未来有希望(OR=0。96,95%CI:0。94~0。99)是学生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高中及以下年级(高中:OR=1。38,95%CI:1。24~1。57;初中:OR=1。82,95%CI:1。58~2。06;小学:OR=2。67,95%CI:2。33~2。99)、吃水果≥1 次/d(OR=1。07,95%CI:1。03~1。16)、看电视≥ 2h/d(OR=1。07,95%CI:1。02~1。17)、经常疲惫(OR=1。07,95%CI:1。03~1。12)、经常孤独(OR=1。08,95%CI:1。02~1。19)、经常忧伤(OR=1。09,95%CI:1。04~1。14)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且与生活方式存在密切关联,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该地区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肥胖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