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神经生理学基础的抽动障碍心理行为干预

    陈燕惠柯钟灵
    1045-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心理行为干预是其一线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抽动障碍的心理行为干预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探讨了基于此基础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及其效果。通过整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抽动障碍心理行为神经生理学

    先兆冲动在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儿童抽动严重程度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陆彦婷陈亮亮刘秀梅
    1050-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抽动障碍(TD)儿童抽动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先兆冲动在二者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于福建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发育行为科门诊就诊的TD共患ADHD(TD+ADHD)患儿68例,单纯TD患儿150例,采用先兆冲动量表(PUTS)、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患儿的先兆冲动及抽动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关联,通过PROCESS软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1)TD+ADHD组PUTS总分高于单纯TD组(t=2。22,P<0。05),运动性抽动的频率(t=2。20)及复杂性(t=2。05)、发声性抽动的强度(t=2。19)及复杂性(t=2。64)在TD+ADHD组与单纯TD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PUTS总分与YGTSS的运动性抽动(包括种类、复杂性、干扰性、总运动抽动的严重程度)、发声性抽动、总损害率、总的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170~0。354,P<0。05);3)控制儿童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PUTS总分在共患ADHD与TD发声强度关联间的中介作用为25。70%,在共患ADHD与TD发声复杂性关联间的中介作用为14。32%。结论 TD+ADHD患儿先兆冲动明显,先兆冲动是共患ADHD影响TD发声强度及复杂性的中介因素。

    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先兆冲动抽动严重程度中介效应

    睡眠呼吸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定量脑电图频谱功率的关联

    金玲凛翟丰王广海陈洁...
    1055-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睡眠呼吸障碍(SDB)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定量脑电图(qEEG)频谱特征之间的联系,以便及时发现并诊治SDB的情绪并发症,从而保障SDB儿童神经心理的健康发育。方法 2020年12月-2022年10月期间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存在SDB症状的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收集其睡眠qEEG数据。受试者父母填写儿童抑郁量表(CDI),Spence儿童焦虑量表家长版(SCAS-P)[或学龄前焦虑量表(PAS)],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问卷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SDB儿童各个组别之间的变量,并构建SDB儿童心理健康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5例3~12岁SDB患儿。学龄期SDB患儿的CDI评分[6。50(3。00,9。00)]高于学龄前期组[3。00(1。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00,P=0。010)。相对δ和θ功率与学龄前SDB儿童的社交恐惧症状(β=-1。06,0。62,P<0。05)和学龄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β=-3。62,-2。36,P<0。05)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PSG是诊断SDB的必要检查手段,PSG中的qEEG特征与SDB患儿情绪状况相关,为日后在临床实践中对于SDB患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提供了便捷准确的方法。

    焦虑抑郁脑电图睡眠呼吸障碍社会交往儿童

    声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1063页

    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求助行为的关联

    丁永刚李立博马臻扎西曲扎...
    1064-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状况及与求助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预防NSSI和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2023年4-5月选取西藏农牧区的那曲和阿里地区4 204名农牧区藏族中学生进行NSSI和求助行为的自评问卷调查,并采用x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3%(1 401/4 204),其中初中学生检出率为36。00%(878/2 439),高中学生为29。63%(523/1 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8,P<0。01)。高中生存在NSSI的学生求助意愿、求助对象(家人、教师、朋友)和求助方式(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微信QQ)得分均显著低于非NSS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女生(OR=1。46)、班干部(OR=1。28)、城市学生(OR=1。47)、亲子关系一般(OR=1。46)、亲子关系较差(OR=2。01)、教养方式一般(OR=1。44)、教养方式较差(OR=2。11)、常被训斥(OR=1。99)、学习压力较重(OR=1。42)与NSSI发生呈正相关(P<0。05)。高中生求助意愿(OR=0。85)、求助家人(OR=0。96)、求助教师(OR=0。98)与NSSI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 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NSSI不容忽视,与求助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应鼓励农牧区藏族中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缓解学业压力和减少训斥,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以降低NSSI的发生。

    藏族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求助行为

    兰州市中小学生睡眠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梁桂烨弓建周玥龚林琳...
    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中小学生睡眠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小学生睡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通过问卷星调查兰州市8 934名10~15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使用自制问卷测量睡眠时间,小学、初中、高中生睡眠时间不足10、9、8h为不达标(GB/T 17223-2012),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反刍思维量表、手机依赖量表测量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兰州市10~15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为23。1%。学业压力很重(OR=1。686)、父母教养方式为过度保护(OR=1。013)、父亲受教育程度高(大专、本科、硕士 OR分别为1。399、1。731、2。045)、症状反刍(OR=1。016)、手机依赖低效性(OR=1。035)是睡眠时间不达标的危险因素(P<0。05)。学业压力很轻(OR=0。796)、手机依赖逃避性(OR=0。951)、一般在乎老师评价(OR=0。694)、非常不在乎同学评价(OR=0。458)是睡眠时间不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兰州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过低。睡眠时间与学业压力、教养方式、父亲受教育程度、症状反刍、手机依赖、对同学和老师评价在乎程度有关。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

    睡眠时间健康教养方式反刍思维手机依赖

    M-CHAT筛查阳性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稳定性的前瞻性研究

    干凯滟黄安琪张子一关陆阳...
    1076-1079,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婴幼儿孤独症检查表(M-CHAT)对疑似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婴幼儿的早期筛查结果及临床诊断随访情况之间的一致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ASD早期识别率。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首次就诊于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16~30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基线期完成一般资料调查以及全面评估。并在2023年4-9月使用电话随访儿童的诊断情况,分析低于30月龄的高危ASD儿童筛查结果与随后的诊断随访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M-CHAT筛查ASD的敏感度为0。937,特异度为0。514,阳性预测值(PPV)为0。929,阴性预测值(NPV)为0。545,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筛查阳性率在16~23个月和24~30个月两个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8%vs。90。6%,x2=2。824,P=0。113)。结论 M-CHAT在ASD患儿早期识别中具有良好的筛查效能,并表现出较好的诊断稳定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诊断稳定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屏幕使用现状及其与核心症状的相关性

    杨帆李庆红李翌鸣杨顺波...
    1080-1084,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长期屏幕使用现状及其与核心症状的相关性,以期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屏幕使用习惯。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3-11月确诊的2~5岁136例ASD儿童。采用自制屏幕使用问卷对ASD的屏幕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另通过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社交沟通量表(SCQ)、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分别评估ASD儿童核心症状及认知方面的情况。结果 62。2%(74/119)ASD儿童看电视/智能手机或平板;79。8%(95/119)ASD的儿童2岁以前开始接触屏幕;46。2%(55/119)ASD儿童最初接触屏幕时间>2h/d。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屏幕暴露组(屏幕时间>2h/d)和非屏幕暴露组(屏幕时间<2h/d)儿童CARS、交往(ABC)、SCQ总分、社交互动(SCQ)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1、2。475、2。131、2。076,P<0。05)。高危风险组(<2岁屏幕使用时间>2h/d)和非高危风险组儿童CARS总分、ABC总分、运动(ABC)、自我照顾能力(ABC)、社交互动(SCQ)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1、2。621、2。828、2。847、2。050,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屏幕暴露与CARS、交往(ABC)、SCQ总分、社交互动(SCQ)呈正相关(b=1。41、3。05、2。53、1。56,P<0。05)。高危风险与CARS、ABC总分、社交互动(SCQ)呈正相关(b=1。53、6。17、1。27,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态化期间,学龄前ASD儿童存在屏幕使用时间较长的情况。早期长时间屏幕使用可能与ASD核心症状有关。

    孤独症谱系障碍屏幕使用核心症状儿童

    延边地区不同家庭社会资本的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和成瘾检出情况比较

    金桂花崔文香
    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青少年新媒介依赖、成瘾现状,对其家庭社会资本与新媒介依赖、成瘾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新媒介问题使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月在延边地区选取1 78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家庭资本调查问卷、中文版青少年手机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百分比、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延边地区青少年网络依赖、网络成瘾、手机依赖、手机成瘾率分别为4。5%、7。3%、6。2%、3。7%。朝鲜族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和成瘾率均高于汉族青少年(P<0。05)。2)不同亲子关系(x2=9。24)、亲子交流频率(x2=16。03)和父母关系(x2=9。72)的网络依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关系(x2=13。33)、父母与老师交流频率(x2=8。16)、亲子关系(x2=21。33)、父母与邻居交往程度(x2=14。35)、亲子交流频率(x2=36。58)和父母期望子女达到教育程度(x2=15。89)的网络成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社会资本的手机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父母关系(x2=10。74)、亲子交流频率(x2=8。75)、亲子关系(x2=10。20)的手机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与成瘾有差异化影响,需针对不同类型新媒介问题行为量身定制干预策略,更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新媒介,避免成瘾。

    家庭社会资本新媒介依赖青少年

    肠道菌群与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性

    张盼盼赵婷婷肖绪武
    1091-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动障碍为儿童早期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脑-肠轴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对抽动障碍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详述肠道菌群与抽动障碍的研究现况,并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在儿童抽动障碍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抽动障碍的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抽动障碍肠道菌群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