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杨玉凤

月刊

1008-6579

cjchcl@163.com

029-87679391

710004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专属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技术性期刊。本刊以反映中外儿童保健学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交流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及儿童保健管理经验,介绍新的适宜实用技术,提高儿保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广大儿保工作者、儿科医生、科研人员,计划生育人员等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349-358,361页

    维生素A维生素D儿童

    中国麻疹防控历史回顾

    朱宗涵申昆玲李涛陈祥鹏...
    359-361页

    麻疹疫苗传染病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新理念

    汪之顼
    36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婴儿在母乳喂养后期至完全适应于多样化平衡膳食之前,有一段食物过渡期,这个阶段引入的乳类以外的食物,从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角度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引入辅食的过程称为辅食添加(CF)。添加辅食的目的和意义,除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以外,还包括促进进食技能发育和精细运动功能,促进进食与食物相关心理行为合理发展,影响食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以及促进儿童肠道菌群多样化发展。在婴儿满6月龄时,从富含优质铁营养的肉泥类开始,尽快实现多样化食物暴露,是符合上述原则的喂养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目的,回顾了 CF的历史发展,解读基于CF新理念的相关婴幼儿喂养建议。

    辅食辅食添加婴幼儿

    声 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辑部
    367页

    营养与生命早期脑发育

    邵洁高嘉滢
    368-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早期是大脑发育的快速时期,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敏感期。蛋白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铁、锌、碘、叶酸、胆碱以及维生素A、D、B6、B12通过参与关键神经发育过程而影响大脑发育。不同大脑区域/回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依赖特定营养素的关键/敏感期,发生于该时期的营养素缺乏,即使予以补充纠正,仍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轨迹而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受损。本文通过阐述生命早期主要营养素缺乏对大脑发育的作用及可能的敏感/关键时间窗,及其与远期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为营养疾病的预防干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防控、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思路。

    营养生命早期脑发育

    4~5 岁儿童静态平衡中的感觉融合特征研究

    刘如强徐子纯张如磊刘阳...
    372-376,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5岁学龄前儿童维持静态平衡时的感觉融合特征,为促进儿童的动作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月22-31日采用随机数字法在苏州市某公办幼儿园抽取128名学龄前儿童,将可穿戴传感器佩戴在质心(COM)位置进行4项测试:T1睁眼双脚站立、T2闭眼双脚站立、T3海绵垫上睁眼站立、T4海绵垫上闭眼站立。提取COM晃动的角速度模值(ω)计算Romberg商(RQ)、前庭Romberg商(VRQ),以及融合不同感觉时身体稳定性增加比率,分析视觉、本体觉与前庭觉对静态平衡的贡献权重、感觉融合特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展现性别差异、半岁龄差异。结果 RQ为1。20、VRQ为1。58,视觉、本体觉、前庭觉对身体平衡贡献比例约为9。28%、28。19%、62。53%。前庭觉正常,融合视觉与融合本体觉时身体稳定性增加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hen's d=-1。14);前庭觉、视觉正常时融合本体觉与前庭觉、本体觉正常时融合视觉身体稳定性增加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hen's d=2。30);前庭觉融合视觉、前庭觉融合本体觉之和,与前庭觉同时融合视觉与本体觉身体稳定性增加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hen's d=-0。86)。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间RQ、VRQ、融合不同感觉时身体稳定性增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学龄前儿童维持静态平衡时,前庭觉融合本体觉对身体稳定性的贡献大于前庭觉融合视觉,前庭觉与视觉融合本体觉对身体稳定性的贡献大于前庭觉与本体觉融合视觉;男女童、半岁龄儿童之间感觉融合特征基本相同。

    学龄前儿童静态平衡感觉权重感觉融合

    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乳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的研究

    王银妃殷勤曾思洁孙蕾...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评估母乳外泌体miRNA在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乳中的差异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调控途径,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收集13例早产母乳喂养儿(早产组)和9例足月母乳喂养儿(足月组)的母乳样本,提取母乳中的外泌体,对外泌体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母乳外泌体miRNA表达谱;筛选早产组和足月组母乳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用生物学功能软件进行GO及KEGG分析。结果 母乳外泌体miRNA表达丰富,hsa-let-7b-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22-3p、hsa-miR-99a-5p、hsa-miR-200、hsa-miR-146b-5p、hsa-miR-26a-5p 等 miRNA 在早产组和足月组母乳中均相对高表达。与足月组母乳相比,早产组母乳有7个上调(差异倍数对数值分别是2。803、2。714、1。632、2。360、1。350、3。387、2。137),5 个下调(差异倍数对数值分别是-2。553、-2。197、-2。771、-1。395、-1。136,P<0。05),其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中早产儿母乳组下调的miR-29b(P=0。001)、上调的miR-133a-3p(P=0。004)与炎症相关,上调的miR-126-5p(P=0。021)、miR-126-3p(P=0。041)与脂质代谢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显著富集,miR-7-5p、miR-29b-3p和miR-100-5p在脂肪酸合成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早产儿与足月儿母亲的母乳外泌体miRNA含量丰富且存在显著差异,早产儿母亲母乳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炎症相关,并通过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母乳微小核糖核酸早产儿外泌体

    蒙自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现状分析

    金彩娥李高强杨庆伟杨顺玲...
    3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蒙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4所学校中3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开展研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7~17岁儿童青少年4 015人。超重、肥胖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2。53%、10。01%及12。38%。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9。96%、19。48%及25。62%。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 2。190 倍(95%CI:1。696~2。926,P<0。001)和 3。243 倍(95%CI:2。501~4。204,P<0。001)。对 1 604 名 9~17 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等行为进行分析,非寄宿生(15。09%)、食用新鲜水果≥1次/d(13。49%)学生的肥胖率更高(x2=18。012、7。225,P<0。05);不饮用含糖饮料(16。88%)、每周进行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2d(14。47%)的学生血压偏高率更高(x2=9。403、14。921,P<0。01)。结论 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增加而增高,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有效的体重控制与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十分必要。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血压偏高

    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

    邓莎莎孟玉梅孙榕伯沈玲玲...
    38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况,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6月抽取苏州市各区域共24 452名3~6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分析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问卷调查3 786例(肥胖组与对照组各1 893例)儿童的基本信息、饮食、运动、睡眠等情况,分析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1)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超重总检出率为14。8%(男14。6%、女15。0%);肥胖总检出率为7。9%(男8。7%、女7。1%),男女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28,P<0。01)。2)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15,P<0。01),3~<4岁组最低(5。8%),6~<7岁组最高(11。8%)。3)轻度、中度、重度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8%、2。6%、0。5%。在各年龄组中,中重度肥胖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x2=57。275,P<0。05)。4)出生体重>4 000g、剖宫产、父母超重/肥胖、儿童食欲旺盛、吃饭速度快(<10min/正餐)、油炸食物频率高(>1周/次)、看电视就餐、喜好静坐(>2h/d)、运动耐力不足、屏幕暴露时间长(>1h/d)、睡觉时间晚(21:30后)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早餐食量最大、蔬果作为常吃零食、饭后活动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5)学龄前儿童肥胖程度的影响因素:父亲超重(OR=1。33,95%CI:1。06~1。65)、父亲肥胖(OR=1。91,95%CI:1。46~2。49)、母亲超重(OR=1。25,95%CI:1。01~1。54)、母亲肥胖(OR=1。94,95%CI:1。40~2。69)、父亲学历低(初中及以下)(OR=1。57,95%CI:1。25~1。96)、儿童食欲旺盛(OR=1。72,95%CI:1。41~2。11)、吃饭速度快(<10min/正餐)(OR=1。29,95%CI:1。05~1。57)、喜好静坐(静坐>2h/d)(OR=1。51,95%CI:1。24~1。85)、运动耐力不足(OR=1。56,95%CI:1。12~2。19)、屏幕暴露时间长(>1h/d)(OR=1。42,95%CI:1。16~1。75)。结论 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较高,肥胖检出率与严重程度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除了遗传因素外,学龄前儿童肥胖还与孕产史及出生后不良的生活方式相关。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病学

    石家庄市正定县青少年近视与营养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

    尤奕刘方芳秦宏宇徐腊梅...
    395-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的营养相关因素,为实现近视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正定县青少年385人进行视力检测,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及膳食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探究近视可能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对饮食模式进行提取,分析其与近视的关联性。结果 385名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68。6%。多因素分析发现进食油炸食品(OR=8。480,95%CI:1。058~67。971)为近视的危险因素;摄入奶及奶制品(OR=0。994,95%CI:0。991~0。999)、大豆及坚果(OR=0。997,95%CI:0。994~0。999),父母双方均不近视(OR=0。312,95%CI:0。115~0。845),每周 4 节体育课(OR=0。269,95%CI:0。074~0。984)为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种饮食模式,分别是多样化、大豆杂粮及零食饮料饮食模式。Logistic分析发现大豆杂粮饮食模式对近视具有保护作用(OR=0。85,95%CI:0。73~0。99,P<0。05)。结论 石家庄市正定县青少年近视问题较为严峻。青少年应增加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的摄入量,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调整整体的饮食结构,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近视食物频率饮食模式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