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肺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肺癌杂志
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防痨协会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中国肺癌杂志

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防痨协会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周清华

月刊

1009-3419

cnlungca@gmail.com;cnlungca@yahoo.com.cn

022-27219219、27219052

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28号

中国肺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肺癌杂志》(CN 12-1395/R, pISSN 1009-34197)——我国唯一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肺癌专病杂志,创刊于1998年,为中文月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担任本刊名誉主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我国著名肺癌专家周清华教授任主编。另有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和日本的多位国际著名肺癌专家以及国内的100多位从事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的知名专家担任副主编和编委。   本刊以提高我国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水平,提供学习交流和学术争鸣的园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发展为办刊宗旨。本刊被Medline/Pubmed/Index Medicus、DOAJ、CAB Abstracts、CSA、EBSCO-CINAHL、Global Health、Index Copernicus、Elsevier EMBASE/SCOPUS、CA、HINARI等数据库收录,已被收录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国家肿瘤学核心期刊。   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报道肺癌防治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与临床以及边缘学科等领域的论著、综述、述评、讲座、临床经验、病理(例)报道、新技术、新理论、短篇报道、继续教育和各类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ircCCND1 调节 miR-340-5p/TGIF1 轴对H446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董怡朱翠敏柳新赵继伟...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探究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环状RNA细胞周期蛋白D1(circular RNA Cyclin D1,CircCCND1)在肺癌中高表达,可能是治疗肺癌的潜在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CircCCND1调节miR-340-5p/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因子同源框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induced factor homeobox 1,TGIF1)轴对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检测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及人肺癌H446细胞中CircCCND1、miR-340-5p及TGIF1 mRNA表达.将体外培养的H446细胞分为对照组、CircCCND1 siRNA组、miR-340-5p mimics组、阴性对照组、CircCCND1 siRNA+miR-340-5p inhibitor组,检测细胞增殖、线粒体膜电位、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以及各组细胞 CircCCND1、miR-340-5p、TGIF1 mRNA、BCL2 相关 X 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剪切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TGIF1蛋白表达,并验证miR-340-5p与CircCCND1、TGIF1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BEAS-2B细胞相比,H446细胞CircCCND1、TGIF1 mRNA升高,miR-340-5p表达降低(P<0.05).敲低CircCCND1或上调miR-340-5p表达可抑制H44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降低TGIF1 mRNA和TGIF1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下调miR-340-5p可拮抗敲低CircCCND1对H446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CircCCND1可能靶向下调miR-340-5p,miR-340-5p可能靶向下调TGIF1.结论 敲低CircCCND1可抑制肺癌H446细胞恶性行为,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iR-340-5p/TGIF1轴实现的.

    CircCCND1miR-340-5p/TGIF1肺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

    《中国肺癌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69页

    肺结节大小、深度对肺切除治疗≤2 cm早期肺癌手术方式的影响

    唐再滨戈文珂周鼎晔何志成...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现有研究显示,在确保安全切缘的前提下,≤2 cm含磨玻璃成分的早期肺癌宜采用亚肺叶切除,但部分病例需行肺叶切除以保证切缘.本研究探讨≤2cm早期肺癌的大小、深度对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手术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确保亚肺叶切除的安全切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接受肺切除手术治疗的≤2 cm含磨玻璃成分的早期肺癌病例385例,包括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术三组.深度测量肺结节内缘至所属肺支气管开口最短距离(OA值)及结节内缘至胸膜距离(AB值).行肺段及肺叶切除术者,进行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统计若行肺段切除术所需切除亚段数.统计楔形、肺段切除的切缘宽度和肺段切除所切除的亚段及数量.结果 在楔形、肺段和肺叶切除手术中,肺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08±0.29)cm、(1.31±0.34)cm、(1.50±0.35)cm,结节的深度(AB值)分别为6.05(5.26,6.85)cm、4.43(3.27,5.43)cm和3.04(1.80,4.18)cm,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P<0.001).肺段切除获得的中位切缘宽度为2.50(1.50,3.00)cm,显著大于楔形切除的1.50(1.15,2.00)cm(P<0.001).当楔形切除切缘<2 cm时,AB值>2 cm的病例占29.03%,高于切缘≥2 cm时AB值>2 cm的占比12.90%(P=0.019),以结节大小为切缘标准时,切缘/直径<1较切缘/直径21,AB值>2 cm病例的比例依旧更高(37.50%vs 17.39%,P=0.009).肺段组切除的中位亚段数为3个,肺叶组病例若行肺段切除须切除的中位亚段数为5个(P<0.001).结论 肺癌结节大小和深度综合影响肺切除术方式的选择,本研究首次证实越深越大的肺结节需要切除更大范围的肺组织才能获得安全切缘,肺结节内缘距离最近胸膜≤2 cm可能是楔形切除的理想指征.

    肺肿瘤手术方式深度大小亚肺叶切除切缘

    《中国肺癌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178页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星张洪张逊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CT-PLB)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肺部病变诊断方式,但其为有创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和肺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CT-PLB不同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CT-PLB且临床资料完整的605例患者的资料.依病变位置分为胸膜下组和非胸膜下组,根据并发症分为气胸组、肺出血组、气胸合并肺出血组及无气胸/肺出血组,计算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影响不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各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气胸发生率为34.1%,肺出血发生率为28.1%,同时发生气胸及肺出血63例,发生率为10.8%.影响胸膜下组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变大小(P=0.002).影响非胸膜下组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走行区域平扫CT值(P=0.035)、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3)、穿刺针经过胸壁厚度(P=0.020);影响非胸膜下组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1)、穿刺针走行区域△CT值(P=0.001)、病变大小(P=0.034)及患者体位(P=0.014).影响气胸、肺出血同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1)、穿刺针走行区域△CT值(P<0.001).结论 CT-PL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可减少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提高诊疗效率.

    肺肿瘤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气胸肺出血

    气管镜介入治疗肺部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的回顾性分析

    霍小森李媛董延妍边灵杰...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气管镜介入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临床特征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BP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诊治的BPF患者64例,总结BPF发生部位及瘘口特点,并采用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瘘口较小者(≤5 mm)进行黏膜下注射聚桂醇及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生物蛋白胶或硅胶假体封堵相结合治疗;对瘘口较大者(>5 mm)分别置入不同类型的气道金属覆膜支架和心脏封堵器;观察术前、术后的卡氏体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气促评分(shortbreath scale,SS)、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64例患者实施全肺、肺叶或肺段切除96个,发生瘘的部位65处,瘘口74个;右肺瘘口数量(63.5%)明显多于左侧(36.5%),且右下叶支气管瘘最为常见(40.5%).术后患者的KPS评分明显升高,而SS评分、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或住院随访1-3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完全缓解33例(51.6%),临床完全缓解7例(10.9%),部分缓解18例(28.1%),无效6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肺部手术后发生的BPF临床症状较严重,常危及生命,气管镜下介入治疗BPF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肺部手术支气管胸膜瘘气管镜介入治疗

    《中国肺癌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3-2024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192页

    初诊Ⅳ期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肖平潘海马晴宋丽平...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随营养不良,与预后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体内炎症的指标,能够预测多种疾病的营养不良风险,然而其与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NLR与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NLR的截断值以更好地预测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09例初诊Ⅳ期肺癌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量表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收录患者人口学信息、病理、卡氏体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体重指数、合并疾病及临床生化指标的资料.分析NLR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确定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最佳NLR临界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评估NLR与营养不良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初诊Ⅳ期肺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比率为36.36%(76/209).对NLR与NRS 2002营养不良风险评分进行分析发现,NLR与营养不良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765,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最佳截断值NLR为3.9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47,95%CI:0.678-0.815,P<0.001],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68%,阴性预测值为77%.相比于NLR≤3.94组的患者,NLR>3.94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69.49%vs 23.33%,P<0.001),并且NLR为初诊Ⅳ期肺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初诊Ⅳ期肺癌患者中与营养不良风险有关,NLR可作为Ⅳ期肺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指标之一.

    营养肺肿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PCDHGB4在肺鳞癌发生中的作用

    鲁瑞娇谢伊代·阿不都海力力李玉霞宁杰...
    19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亚型之一.有报道原钙黏蛋白γ家族的成员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原钙黏蛋白γB4(protocadherin-gamma subfamily B4,PCDHGB4)作为家族成员在LUSC中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PCDHGB4在LU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BioPortal和UALCAN等数据库,对PCDHGB4在LUSC中的表达与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基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和甲基转移酶等进行分析.单细胞水平的研究对细胞亚型的聚类结果和PCDHGB4在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还比较了LUS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PCDHGB4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对其进行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突变分析.最后基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生信分析结果显示PCDHGB4在LUSC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生存分析显示,PCDHGB4表达增加与患者较差的预后有关.单细胞分析显示,PCDHGB4主要在T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中表达,进一步发现PCDHGB4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证实了PCDHGB4与免疫检查点途径基因、免疫调节基因和甲基转移酶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通过富集分析发现PCDHGB4参与了癌症相关的多条通路.结论 PCDHGB4在LUSC中低表达,PCDHGB4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并且PCDHGB4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和通路密切相关.PCDHGB4可能是LUSC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PCDHGB4肺肿瘤预后

    铁死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进展

    郭晓琦王天琪夏金婵曾华辉...
    21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铁死亡是铁依赖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异常堆积导致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氧自由基反应与脂质过氧化之间的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NSCLC治疗过程中化疗耐药及放疗抵抗等的出现,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药物和治疗策略,中药具有靶点多、副作用小等特点,在防治NSCLC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中药活性成分、单味药及中药复方通过铁死亡干预NSCLC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铁死亡通路研究及中药靶向铁死亡防治NSCLC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肺肿瘤铁死亡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