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张君良

月刊

2096-8132

3799092@fjdx.gov.cn

0591-83799092;22853069

350001

福建省福州柳河路61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FuJ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理论学习月刊)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1978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本刊于1992、1996、2000、2004、2005年连续五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统计,本刊2002年全文转载量在全国政治类1470种报刊中名列第26名,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期刊排名中名列第5位;2004年本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稳中有升,全年总计达32篇;2005年人大资料中心转载率政治类1380种刊物中排名第7位。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发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我国学术界的赞誉和关注。本刊力争以多维的视角、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开设的重点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与公共行政、经济与社会、当代世界、执政党建设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坚持走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

    杨雪冬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因应历史和时代变化,走出的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其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现代化顺利展开的重要支持.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和对优秀传统治理智慧经验创造性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鲜明特征.整体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确保了中国式治理现代化不断释放制度效能.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抓好重点领域中重要关系的调整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世界潮流中国实践

    国家生产方式下的空间生产——列斐伏尔《论国家》第四卷研究

    张一兵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列斐伏尔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当下形态,就是以国家生产方式的样态,全面控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正是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模型使资本主义得以幸存.原先处于自发放任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现在已经被国家操控的力量统一和"重铸"起来了,这既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力和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之流,也包括了以股票金融市场为中心的资本运作和科技之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同时实现于生产力增长、都市化消费主义和空间化拓展的三重过程之中.并且,这种国家生产方式的空间生产,不仅表现为由高速公路、高铁和空中飞行构筑的交通空间,以及由网络和信息通信系统建构起来的数字化交流空间,还体现为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统一民族意志的精神空间.

    列斐伏尔《论国家》国家生产方式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

    辩证的界限与历史的叙述:《资本论》对二重化概念的扬弃

    陈珂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于价值实体向价值形式转化的运动,辨析出价值运动规律同黑格尔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之间的相似性.黑格尔所揭示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也由此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叙述方式.然而,这种"近黑格尔"的逻辑叙事并非《资本论》的唯一视角,马克思还在其中注入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视野.通过对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体的历史叙述,马克思澄清了资本与价值运动之同一性逻辑的历史前提与历史界限.在无产阶级"在场"的历史性视野下,《资本论》对黑格尔二重化概念的超越才得以澄清.

    《资本论》二重化逻辑叙述历史叙述无产阶级

    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李东明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俄国现代化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批判民粹派的"资本主义破坏论"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永恒论",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暂时性;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必须割断与一切旧文化联系的主张,深刻阐明了俄国走向现代化传承和创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批判所谓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和否定工农民主专政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利用先进工农政权和制度优势为社会主义创造文明前提的必要性;批判所谓新经济政策是"演变""走回头路"的错误主张,强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和依法规范资本主义.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列宁俄国现代化错误思潮批判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切入点

    贺东航于世润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独特性,不仅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议题.同时,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寻找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以及这一议题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过程追踪法、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者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多维度特点,还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动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切入点

    中央苏区时期局部执政视角下的中共党内法规建设

    高艳阳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建设,并且在执政过程中自觉地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中央苏区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党内法规建设首先要解决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局部执政的实际状况.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局部执政过程中,既积累了党的领导和局部执政的基本经验,也取得了党内法规建设同局部执政互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以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为视角,考察中央苏区时期党内法规建设的历史实践,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带来重要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时期局部执政党内法规建设

    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内在机理

    徐曼王亚军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形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本体和本源.符号化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工具与过程,它将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客观性和人们对中国共产党认知评价心理的主观性相联结,从而赋予中国共产党形象以意义.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是抽象的心理,探求其中规律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影响因素投射检验.调研发现,刻板印象、现实利益和信息传播在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中分别起到先导、决定和关键作用,三者共同影响着人们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图式的生成.确证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心理需要发挥认知图式的同化和顺应作用,同化和顺应即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形象原有认知图式的完善和转换,两者的目的均指向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符号心理图式

    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自觉研究

    吕永红董俊光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民族自觉.以政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环境与功能取向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群面对现代化开端的苦难历程以及功能取向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反思自我,其中具有认知倾向的群体首先"睁眼看世界",并不断修正感知世界的思维框架,具有调和取向的群体接受并内化民族主义原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自觉,同时现代化进程会激起具有自我防卫取向的群体共鸣,强化中华民族的心理自觉,三种不同感知群体形成的不同感知聚合催生了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归属与认同.

    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自觉

    共同富裕实践的空间正义维度:来自沿海四省发展的证据

    房亚明古慧琳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破解空间结构性失衡为要旨的空间正义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价值尺度.立足空间正义理念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促进"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空间治理结构、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现代化发展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有效支撑.面向新时代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基于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四省的发展实践,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空间治理体系、全方位民主的空间规划配置机制、渐进灵活的空间政策试点机制和结果正义的空间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探寻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有益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动能.

    空间正义共同富裕沿海四省实践机制均衡发展

    政府内规制:理解中央环保督察的一个新视角

    林迪芬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环保督察是我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学界诸多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其运作逻辑和实施效果,但是现有文献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过程、机制和工具运用的阐释仍不够具体和深入.利用政府内规制的理论视角,详细剖析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机制和多样化工具,从而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规制逻辑有较为微观和细致的认知.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的政府内规制过程涵盖了标准设定、信息收集、行为矫正三个要素,通过充分利用强制性、随机性、互动性等规制机制,大幅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央环保督察需要通过引入竞争性机制、开展自我规制、加强规制者监管、开展成本收益分析等一系列规制设计来加以完善.

    中央环保督察政府内规制标准设定信息收集行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