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粉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粉体技术
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粉体技术

中国颗粒学会;济南大学;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专业委员会

魏飞

双月刊

1008-5548

zgft@ujn.edu.cn

0531-82765659

250022

山东济南济微路106号

中国粉体技术/Journal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在化学工程、冶金和材料工程、采矿和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大气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环保勤务员中涉及的颗粒的特殊概念、特性、现象等以及与粉体有关的工艺过程各单元,如粉碎、分级、混合、改性、造粒、干燥、烧结。散料输运、贮存、粉尘爆炸、粉体应用等也受到了关注。同时该刊也关注粉体及相关材料的合成、聚集、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研究和测试。并重点报导对颗粒(粉体)的体系、结构及生产设备的认识和应用状况,促进涉及该领域内的冶金、化工、建材、石油、煤炭、地质、医药、食品、轻纺、农业、气象、环保、军工等众多行业根据不同理论和技术进行的科研交流。该杂志内容涉及了气溶胶、流态化、超微颗粒(分子级~100nm)、颗粒测试、颗粒制备和表面处理等多个学术、技术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构建及预测方法

    张晓阳侯一哲黎翩李正...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丰富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手段,促进新原料的风险评估,提升中药原料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三七总皂苷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借鉴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概念,构建其物理指纹图谱,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对不同批次原料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关键物理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划分样品类别,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类模型并筛选出造成样品物理属性质量差异的重要变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原料的质量进行快速识别并建立重要物理属性参数的快速预测方法.[结果]首先清晰地阐明关键物理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对样本分类贡献较大的物理属性参数;建立能够快速有效鉴别原料差异的分类模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原料的质量进行快速识别并建立重要物理属性参数的快速预测方法.[结论]所建方法可以对不同批次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的物理属性质量进行准确分析,能够最大化地从物理属性参数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提升药品生产过程中原料的质量控制水平.

    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数据驱动近红外光谱

    MOFs衍生的Fe-N-C纳米酶用于对苯二酚的比色检测

    张元杰李金凯刘宗明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种方便的检测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的方法.[方法]采用化学掺杂法合成Fe-ZIF-8前驱体,对前驱体热解处理,得到Fe-N-C纳米酶粉末;通过活性对比、自由基捕获和动力学实验,系统探究Fe-N-C的类酶活性;依据HQ具有还原性强、可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还原为无色状态的特性,构建比色法检测HQ的传感平台.[结果]Fe-N-C表现出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快速将显色底物TMB催化氧化为蓝色;Fe-Nx是Fe-N-C 主要的活性位点,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是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氧;Fe-N-C纳米酶对TMB的亲和力优于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该方法检测HQ的线性范围为0~33 μmol/L,检测限为0.356 μmol/L,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结论]构建一种用于环境分析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s)衍生物纳米酶,可实现HQ的简单和灵敏检测.

    纳米酶金属-有机骨架比色检测对苯二酚

    基于回收聚合氯化铝钛混凝污泥的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田昌李曼曼闫良国赵艳侠...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钛(polyaluminum titanium chloride,PATC)的混凝产生的混凝污泥的性质及其资源化利用,分析回收所得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方法]采用尿素为外加氮源,通过加热缩合和煅烧的方式,从PATC混凝污泥中回收制备掺杂氮的二氧化钛纳米球(titanium dioxide nanospheres,TCN)材料;研究TCN的理化性质、光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TCN中N的掺杂使3号二氧化钛纳米球(titanium dioxide nanospheres-3,TCN-3)的禁带宽度变窄(禁带宽度为3.06 eV);TCN系列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性能优于常规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Al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能去除水溶液中90%以上的环丙沙星,且具有良好的循环能力.[结论]从PATC混凝污泥中回收得到的具有吸附或光催化能力的复合材料,可为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混凝聚合氯化铝钛污泥回收吸附性能光催化性能

    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机制研究进展

    杨毅张文瑞陈凯伟陈怡婷...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高效吸附核电站运行、核燃料后处理、核医学过程以及核事故等所泄漏的放射性碘,研究MOF复合材料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机制,消除环境中的放射性碘污染.[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MOF复合材料吸附放射性碘的基于化学反应、强化MOF空间结构和电子转移的吸附机制.MOF中掺杂银、铜和铋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生成的MOF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较多的活性位点,铋掺杂MOF复合材料对气态12的吸附性能最优.在MOF复合材料中掺杂多孔材料能增大孔隙体积;高温热解MOF复合材料使得活性位点均匀分布并提高利用率;在MOF复合材料中嵌合纳米复合膜或离子液体能够与吸附物充分接触,回收性和重复利用性好;改变MOF的金属节点或共轭同类MOF衍生出的MOF复合材料,可增强对放射性碘的物理吸附性能.MOF复合材料可以经过碳化作用增强与放射性碘的电荷转移作用,12能以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MOF复合材料的活性位点上.[结论与展望]虽然对MOF复合材料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吸附容量小、吸附速率慢、回收利用性差及活性位点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研究铋掺杂MOF复合材料,探究在高温条件下对放射性碘的吸附机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金属掺杂MOF复合材料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衍生材料放射性碘吸附机制吸附容量

    纤维基电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杨建平张方舟陈俊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一维纤维材料因为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电导率、连续的电子传输路径和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纤维材料可以作为载体来耦合金属催化剂,也可以直接用作催化活性物质;通过对纤维和催化剂形貌、结构、以及复合方式的调控,可以满足不同催化反应的需求.[研究现状]纤维基电催化材料主要包括用作催化活性的支撑性纤维和含有本征活性位点的电催化纤维;当纤维作为催化活性物质时,主要有无机纤维、杂原子掺杂碳纤维和单原子锚定纤维等结构;当纤维作为催化剂载体时,金属催化剂通过嵌入或负载等方式与纤维载体复合,进而调控纤维基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不同的纤维基电催化剂可以满足多种催化反应的需求.[展望]为了探索真实反应条件下活性物质的结构演变,原位实时表征技术和构建自支撑电极将是纤维基电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电催化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