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防汛抗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丁留谦

双月刊

1673-9264

cfdm2006@126.com

010-68781008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中国防汛抗旱/Journal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国防汛抗旱》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国家防办业务主管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类刊物,旨在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系统的先进经验技术、探讨减轻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介绍防汛抗旱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重点面向全国防汛抗旱系统职工、广大水利科技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及从事灾害研究、灾害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I的洪涝过程快速模拟预报方法及应用

    侯精明潘鑫鑫陈光照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洪涝预报对时效性较高的技术需求,基于AI技术,结合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对典型暴雨和洪涝过程进行学习训练,形成可快速预报洪涝过程的AI方法.首先构建研究区域洪涝过程的水文水动力数值模型;其次使用水文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不同降雨下的洪涝过程,形成成果库;再次使用不同类型的AI学习方法,对降雨主要特征要素和洪涝过程的相关关系进行机器学习,并验证该学习方法的可靠性,形成该研究区域洪涝过程的快速模拟预报机器学习模型;最后输入预报降雨值,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快速预报洪涝过程.分城市内涝和流域洪水两种洪涝类型进行了方法介绍和应用展示.表明所构建的AI模型可在相似精度的基础上,较物理过程模型提速300~400倍.

    水文水动力模型机器学习城市内涝AI洪涝快速模拟预报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研究

    陈畅王帆张大伟向立云...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既适用于对场次洪水的预报,又适用于对长系列洪水过程的连续预测,且能够灵活地输出流量、水位过程,在一定预测步长内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网络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且随预测步长的延长,其性能衰减最弱,能够作为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的新方法新手段.

    洪水预报城市河道山前平原型城市神经网络BiGRU

    基于深度学习和水动力模型的洪水演进快速模拟方法

    廖耀星高玮志张轩赖成光...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的快速模拟及预警预报是洪涝防灾减灾的重点,但目前基于物理机制的城市洪涝模型的模拟时效仍然过低.通过结合水动力模型模拟生成的洪水淹没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洪水模拟模型,对城市洪水淹没演进情况进行快速模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NN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水淹没的演进情况,预测峰值水深误差在8%以内,对淹没范围模拟效果良好.CNN模型具有极高的洪水淹没模拟效率,在保持和水动力模型近似精度的同时,计算效率可提升约400倍.研究结果可为流域与城市洪水淹没快速模拟、洪涝灾害预警预报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

    洪水淹没水动力模型深度学习快速模拟

    广东省重点易旱区干旱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程涛赵璧奎李宁宁谭超...
    23-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2022年,广东省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抗旱保供水形势十分严峻.采取文献调研、座谈走访、评估分析、实例解析等方法,详细调查了11个易旱县(市、区)的干旱历史和现状,梳理绘制供水工程体系一张图,开展水平衡分析,计算供水缺口,努力实现供需平衡,并进行风险评估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水资源保障体系、应急工程建设、抗旱队伍建设、智慧化防旱抗旱技术等方面提出分类抗旱措施.研究表明:广东省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干旱特征和抗旱方法具有地域差异性,调查研究工作有利于发现抗旱工作短板,有助于完善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探索总结了适用于广东省实际的干旱调查、旱情分析评估与抗旱支撑工作方法,可为相关省份乃至全国提供技术参考.

    干旱调查抗旱对策易旱县(市、区)水平衡分析广东省

    2022-2023年枯水期珠江流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调度与思考

    王凤恩谢旭和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2023年枯水期,珠江流域受降雨、江河来水持续偏少影响,西江遭遇特枯水年.随着径流减少,珠江河口咸潮上溯严重,直接威胁澳门、珠海等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安全.通过筑牢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先后实施8次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有效压制河口咸潮,增加了下游河道取水口抽取淡水的概率,有效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总结2022-2023年珠江流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调度实践,对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工作进行思考,为今后抗旱保供水实践提供经验参考.

    珠江流域枯水期"三道防线"压咸补淡

    宁波市2022年夏季旱情分析及对策建议

    王颖樊进娟吴华广许洁...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出梅后,宁波市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遭遇3轮大范围、持续性的罕见高温天气,高温少雨导致宁波市各区(县、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9月初,受2211号台风"轩岚诺"降雨影响,干旱解除.通过研究宁波市2022年夏季干旱成因及旱情等级评估,并与历史同期旱情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旱情灾害防御相关对策建议,为其他地区发生类似旱情提供决策参考.

    干旱成因干旱评估2022年夏季宁波市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洪水风险信息提取与应用研究综述

    张扬陈轶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数据作为一种时空大数据,具有实时性和位置服务的特点,近年来在国外洪水风险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针对该数据类型在洪水风险管理中的研究较少,相关应用受限.通过对国内外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洪涝灾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洪水风险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指出社交媒体数据在洪水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向,包括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灾情的时空分析、情绪和响应行为分析、救灾部署及灾害损失评估等.此外,社交媒体数据具有实时性、多类型性、可视化的优势,也存在质量与精度有限、虚假信息过多、用户群体受限和文化差异等挑战.如何发挥社交媒体数据的优势,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对于我国城市应急管理部门高效应对洪水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社交媒体数据洪水风险信息提取数据应用研究综述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的河南扶沟县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研究

    姜晗兵邓文彬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中受灾较为严重的河南扶沟县为研究区,基于洪涝灾害发生前后的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灾前的Sentinel-2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基于Sentinel-1影像利用水体指数SDWI对灾中、灾后的水体范围进行提取,并结合GIS对研究区的灾情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基于支持向量机提取的土地利用分类图,总体精度达95.85%;②利用SDWI水体指数法提取的水体范围结果显示灾中、灾后的水体面积分别为36.468 km2、18.770 km2,总体精度分别为97.6%和95.4%;③由灾情评估结果可得,曹里乡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最大水体变化面积达到12.63 km2.

    Sentinel-1Sentinel-2洪涝灾害水体指数SDWI灾情评估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

    2013-2022年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分布、成因及对策

    罗守敬
    56-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市现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8 186处,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生受极端天气影响,为落实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要求,减轻地质灾害危害,搜集整理了2013-2022年北京市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4种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别细化研究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格局,总结出降雨、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两大诱发因素,并提出"提高调查精度、开展早期识别、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完善斜坡类灾害专业监测及做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5个方面针对性防治对策.

    突发地质灾害分布格局危害特征诱发因素防治对策北京市

    上海市苏州河高水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韦浩俞汇李琪易文林...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上海市苏州河水位抬升趋势明显,高水位屡次超历史纪录.为分析苏州河高水位抬升趋势和2212号台风"梅花"期间高水位成因,探索高水位变化对策,采用趋势检验法对水位年极值序列进行了趋势检验,并用模型反演台风"梅花"期间水情过程.通过分析,在现状工情水情下,台风"梅花"期间暴雨和风暴潮增水2种影响因子对高水位的影响比例为8∶2.未来,待苏州河西闸和苏州河深隧建成后参与调度,苏州河最高水位可降低0.26 m,若新建黄浦江河口闸,苏州河最高水位可降低0.55 m,可显著提升苏州河两岸尤其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高水位苏州河台风"梅花"趋势检验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