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防汛抗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防汛抗旱

中国水利学会

丁留谦

双月刊

1673-9264

cfdm2006@126.com

010-68781008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

中国防汛抗旱/Journal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国防汛抗旱》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国家防办业务主管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类刊物,旨在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系统的先进经验技术、探讨减轻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介绍防汛抗旱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重点面向全国防汛抗旱系统职工、广大水利科技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及从事灾害研究、灾害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均降水量算法在山东省水情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蔡振华王海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均降水量是水利、气象等行业最常用且很重要的指标,各行业自建设雨量站,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机制不畅通、资源浪费等现象,并且各行业、同一行业不同部门计算方法不一致.为解决平均降水量计算不统一的问题,实现数据快速查询和服务,结合水情业务系统建设,提出算术平均与面积加权相结合,利用系统计算入成果库的解决方法.本方法快速高效,便于维护,成果可作为后期分析多年均值的数据源.后期进一步优化算法,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避免重复建设.

    平均降水量数据共享资源优化防洪减灾山东省

    公众网络参与城市灾害应急响应的信息行为研究——以郑州市"7·20"特大暴雨为例

    陈彬高峰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面对频发的城市灾害,对公众网络参与应急响应的信息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决策效能的有效发挥.以郑州"7·20"特大暴雨这一典型城市灾害为例,采集公众在微博平台发布的相关文本信息,通过对其内容进行抽样,分析并归纳特大暴雨生命周期内公众网络参与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而对公众网络参与城市灾害应急响应信息行为规范的提升策略展开讨论.研究表明,微博将泛在环境下公众参与城市灾害应急的信息行为有机连接起来,公众网络参与信息行为具有典型的过程性和信息传播互动性.未来需在相应的法制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及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展开深入规范化的探究.

    公众网络参与信息行为城市灾害应急响应微博

    应对极端风暴潮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研究

    侯堋刘晓建朱小伟王强...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堤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大湾区海堤防潮能力被动降低,防潮安全备受挑战.通过现场调查梳理了大湾区海堤典型破坏形式,有防浪墙倾覆、迎水坡损毁及背水坡垮塌等,其中案例中背水坡破坏占比近1/2.为应对极端风暴潮灾害,迫切需要对大湾区海堤进行提标加固,但以提高堤顶高程为主的传统提标方式与城市亲水景观需求矛盾突出,基于此提出大湾区海堤建设应由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式向防浪防潮横向分离式转变,即利用堤身"挡高潮",利用堤前措施和堤身"消大浪".相较于传统提标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不抬高堤顶高程却提升防潮能力的目标,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提供借鉴.

    粤港澳大湾区风暴潮海堤破坏海堤提标生态海堤

    辽宁省草河行洪能力分析研究

    刘玉龙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辽宁省草河流域基本情况进行梳理,通过水文计算对草河流域开展设计暴雨洪水分析;通过平面和横向演变,对草河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总结现状堤防修建情况的基础上,对草河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复核,对堤防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分析,识别河流防洪薄弱环节;确定河流有关特征水位,提出河流防洪措施建议.

    行洪能力薄弱环节特征水位河势演变草河辽宁省

    无临设工程施工的沉桩方法及工法设计

    张宝森胡全义李宇鹏李春江...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打桩(振动、冲击)技术,不仅需要打桩机,还需要施工车辆、大型附带设备及暂设工程,施工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以黄河堤岸刚性加固为需求导向,设计了无临设工程施工的沉桩方法,并开发出整套设备,该设备主要包含静压植桩机、动力单元、桩用起吊装置及桩材自走装置.该工法实现了无暂设工程施工,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小了对生态的影响.从工法特点、施工周期、施工成本、硬质地层适应性、成桩质量、占地面积和环境影响(CO2排放)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此方法与传统施工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坝决口封堵、堤防加固、植入式斜桩护岸、挡土墙、止水墙、基础和地基工程加固等方面.

    沉桩方法无临设工程施工工法设计

    精心组织 主动谋划 有效发挥基层抗旱坚实力量

    郑德兵马晓霞麻智斌马建忠...
    85-86页

    变化条件下长江下游地区防洪问题与韧性提升对策

    胡庆芳方长风苏鑫杨富宝...
    前插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下游地区圩区广布、城镇众多、水网稠密,汛期受长江上中游来水、长江口及沿海高潮和本地暴雨共同威胁.目前,该地区形成了以江河湖海堤防为基本屏障,以水库、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洪涝调蓄空间,以长江及区域主要河道为洪涝行泄通道,各类闸站相配套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但近年来长江流域大洪水事件表明,长江下游防洪工程薄弱环节仍然明显,蓄泄矛盾突出,空间统筹治理和工程协同调度不足,灾害风险预防管控存在盲区,同时还面临着气候水文和经济社会条件双重变化的复杂形势.为强化长江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集成调控、提升应对大洪水的韧性,需在稳固长江干流防洪屏障和行洪主通道的基础上,科学优化各水系洪涝蓄泄格局、加快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洪涝治理空间均衡协调、加强洪涝灾害风险管控预防、提升防洪管理智慧化水平.同时,还应针对长江下游地区重大防洪科技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变化条件洪涝灾害风险集成调控韧性提升对策长江下游

    水利部迅速部署排查广西河池市4.4级地震水利工程受损情况

    水利部网站
    前插2页

    水利部调研推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工作

    水利部网站
    前插3页

    国新办举行推进灾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水利部网站
    前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