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双月刊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婴幼儿重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徐韬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其所导致的发病和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一般性预防措施和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特异性预防手段的结合,能有效阻止呼吸道病毒传播,降低婴幼儿的患病风险.目前,公众对婴幼儿等弱势群体呼吸道疾病预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组织专家制定本指南,旨在增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其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推广有效的创新技术和预防手段,以实现对婴幼儿广泛、高效和长期的保护,提升儿童远期健康水平.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单克隆抗体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投稿指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编辑部
    6页

    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婷高洁陈小英吴颖岚...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4-2023年湖南省经过省级评审的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死因分布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4年14.86/10万下降至2023年的5.62/10万,下降幅度为62.18%(x2趋势=51.312,P<0.001);死亡原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6.91%,直接产科原因占43.09%,直接产科原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x2趋势=4.630,P=0.031).排在前3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23.09%)、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2.50%)和羊水栓塞(11.91%).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结论 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和羊水栓塞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影响因素

    云南省边境地区不同国籍产妇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毛颖郭光萍李汶枷夏玮...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产妇主观幸福感现状,比较不同国籍产妇之间主观幸福感的差别,分析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居住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外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主观幸福感状况.对边境产妇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对总体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边境产妇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边境产妇360名,其中,184名外籍(51.10%),176名中国籍(48.90%).边境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83.54±9.87)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71.00±18.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籍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84.52±9.35)分略高于中国籍(82.51±10.3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越南籍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87.30±9.50)分高于缅甸籍(82.18±8.69)分和老挝籍(83.98±9.23)分,缅甸籍和老挝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较小学及以下的更高(b=-3.57,t=-3.45,P=0.001),做过孕前优生检查的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较没做过的更高(b=-3.04,t=-2.93,P=0.004),有村干部关心健康状况的产妇主观幸福感得分较没有村干部关心的更高(b=-3.20,t=-2.81,P=0.005).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产妇主观幸福感较高,外籍与中国籍无差别,越南籍高于缅甸籍及老挝籍.加强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动员村干部在内的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探索适合于边境孕产妇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提高对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利用,可促进边境产妇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边境地区产妇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广东省广州市13 802例6~36月龄儿童出生节气与体格发育不良关系研究

    陈英杰梁锐刘晓芳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广东省广州市部分6~36月龄儿童出生节气与体格发育不良之间的关系,为儿童健康管理及儿童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某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3 802名6~36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发布的0~5岁儿童生长标准,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圆形分布法检验体格发育不良的节气分布特征.结果 在一个自然年中,出生节气从立春开始,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检出率逐渐下降,在夏季达到最低,以芒种时节为最低点(低体重检出率1.68%,生长迟缓检出率1.01%,消瘦检出率0.84%).从出生节气白露后,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检出率开始逐渐升高,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峰值(分别5.82%和4.74%)位于霜降与小雪之间,消瘦检出率峰值(3.84%)位于小雪与小寒之间.冬季出生儿童发育不良检出率最高(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平均角α分别为298.61°、300.27°和292.42°,P<0.05),且生长迟缓和低体重检出率上升幅度明显;与冬季出生儿童相比,夏季出生儿童发生低体重(OR=0.471,95%CI:0.365~0.609)、生长迟缓(OR=0.631,95%CI:0.486~0.819)和消瘦(OR=0.471,95%CI:0.345~0.643)的风险较低;秋季出生儿童发生低体重(OR=0.625,95%CI:0.496~0.787)和生长迟缓(OR=0.682,95%CI:0.531~0.878)的风险也相对较低;春季出生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与冬季出生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时,与冬季出生儿童相比,夏季出生儿童发生低体重(OR=0.440,95%CI:0.293~0.659)、生长迟缓(OR=0.466,95%CI:0.306~0.709)、消瘦(OR=0.351,95%CI:0.190~0.648)的风险较低,秋季出生儿童发生生长迟缓(OR=0.693,95%CI:0.487~0.987)的风险较低;18月龄时,与冬季出生儿童相比,夏季出生儿童发生低体重(OR=0.464,95%CI:0.314~0.686)、生长迟缓(OR=0.594,95%CI:0.402~0.877)和消瘦(OR=0.496,95%CI:0.307~0.802)的风险较低,秋季出生儿童发生低体重(OR=0.554,95%CI:0.386~0.794)的风险较低;30月龄时,冬季出生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检出率与其他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广州市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与出生时的节气有关,其中6月龄和18月龄儿童受影响较明显,30月龄儿童受影响不明显,提示出生节气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仅限于生命早期.

    节气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不良广州

    深圳市罗湖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候芳万梓豪杨洁陈艳琳...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家长喂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7所幼儿园的儿童家长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长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β=0.13,P<0.001)、超重肥胖儿童(β=0.05,P=0.036)和认为子女超重或肥胖(β=0.08,P=0.025)的家长更可能存在限制孩子进食的行为.独生子女(β=-0.09,P=0.002)、母亲高学历(β=-0.07,P=0.010)及认为子女超重肥胖(β=-0.20,P=0.016)的家长更不可能发生逼迫孩子进食的行为.主干或联合家庭(β=0.12,P=0.001)的家长更可能发生把食物当作奖励孩子的行为.独生子女(β=0.08,P=0.043)、高月总收入(β=0.09,P=0.001)的家长更可能发生监督孩子进食的行为.结论 家长对儿童的体重感知偏差,独生子女、高收入家庭及主干/联合家庭可能更容易存在不合理的喂养行为.

    喂养行为学龄前儿童体重感知

    2019-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特应性皮炎儿童过敏原结果分析

    余莉柯海劲龙梓瑜吴婕翎...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特应性皮炎儿童的过敏原结果,为广东省广州市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6岁的特应性皮炎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分析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共纳入1 465名特应性皮炎儿童,其中43.2%的特应性皮炎儿童对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多过敏原儿童过敏原阳性率(26.4%)比单一过敏原阳性率高(16.8%).特应性皮炎儿童主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和鸡蛋白,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和猫毛.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2岁儿童中最高(53.8%),在>2岁儿童中有所下降(46.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夏秋季节略高.结论 广州市特应性皮炎儿童常见过敏原为牛奶、鸡蛋白、尘螨和猫毛.因不同年龄过敏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年龄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给予重视.

    特应性皮炎儿童过敏原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感知脆弱水平和育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张译文韩霞金欣张文婷...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探索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儿童家长感知脆弱水平和育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先心病患儿的家庭养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为今后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21-2022年在江苏省昆山市及苏州市某儿童医院随访到的先心病患儿家长为病例组,并按照患儿有无进行先心病手术分为未手术组和手术组.同时,选取2021-2022年在江苏省昆山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同年龄段无先心病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和简式育儿压力问卷评估3组儿童家长感知脆弱水平及育儿压力,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家长感知脆弱水平和育儿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涉及对照组312例、病例组中的未手术组65例、手术组167例.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手术组中分别有3.85%、9.23%和20.35%的儿童家长脆弱感知水平较高(得分≥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2,P<0.001).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年龄低、家庭年收入低、联合家庭(与祖父母同住),以及低出生体重是导致儿童家长感知脆弱水平高的影响因素(均P<0.05).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手术组中分别有24.36%、18.46%和33.53%的儿童家长存在养育压力(育儿压力问卷得分≥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P=0.047).手术组儿童家长的育儿压力总分、育儿愁苦得分和困难儿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未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控制了年龄、填报人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下,儿童家长育儿压力总分升高与全职父亲、儿童年龄大、先心病家族史、带养人是父母、带养人文化程度低、父亲每日陪伴时间<2 h有关(均P<0.05).结论 先心病患儿家长的养育压力及自身情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先心病患儿的疾病和身心健康情况,还要了解患儿家长在照顾患儿过程中的感知脆弱水平和养育压力,并提供个体化的应对方式和干预措施,培养家长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以达到患儿与父母共同健康的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感知脆弱程度育儿压力影响因素

    2015-2022年广东省河源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刘雨张金婵李碧云欧惠朗...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河源市出生缺陷总体情况以及主要病种发生情况的空间及时间分布,为今后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2年广东省河源市26家助产机构内出生的围产期出生缺陷儿的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主要病种的时间趋势,使用R4.3软件spdep包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及计算莫兰指数以评估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5-2022年河源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合计监测围产儿309 789例,其中共报告围产期出生缺陷儿3 642例,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7.56/万,前5位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并指/趾、外耳畸形(除外小耳和无耳).2015-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河源市报告的出生缺陷全局莫兰指数(I=0.18,P=0.02)呈较弱正相关,具有空间聚集性.河源市出生缺陷儿的诊断依据以超声诊断为主,其次为临床诊断,染色体诊断再次之,染色体和基因诊断近年来占比上升.2015-2022年确诊的出生缺陷儿平均活产率为63.78%.结论 在产妇高龄化和诊断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河源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面临进一步上升的压力.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应坚持防治结合、统筹协调的防控措施.

    出生缺陷时间趋势空间聚集性产前诊断

    睡眠家庭养育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

    赵利娟张璐王涛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睡眠家庭养育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共纳入120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98例完成随访,其中对照组48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接受常规家庭养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特定的睡眠家庭养育干预,两组均于0~4月龄接受体格测量,第1~4月龄接受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1~4月龄身长、体重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时干预组发育商、适应性、语言、社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家庭养育干预可以提高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早期总的发育商,对适应性、语言和社交分维度影响明显,但对大运动、精细运动无影响.

    睡眠家庭养育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发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