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法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刘耀

双月刊

1001-5728

bjb303@sina.com

010-63495531 010-83901261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楼303室(北京市3817信箱)

中国法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法医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的法医学术性期刊,主要发表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等及其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微生物检验区分人体不同部位样本初探

    彭真杨博杨帆苑美青...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利用微生物组追溯人体生物样本部位来源的可行性,为案件侦查提供新思路.方法 连续三个月采集 10 名志愿者的口腔颊黏膜、足弓、腋窝等部位的生物样本,利用 16SrRNA基因序列信息确认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和随机森林分类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 人体三个部位生物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准确率高达90%以上的随机森林三分类预测模型.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利用人源生物样本的微生物组信息判断其来源部位的分类预测模型,拓宽了人体微生物的法医学应用场景.

    微生物组生物痕迹随机森林模型溯源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人类SNP遗传标记检测体系的建立及验证

    杨晶许敏敏黄舒律娜...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构建人类SNP遗传标记检测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多重PCR扩增捕获技术开发出一套包含621个常染色体SNPs和398个Y染色体SNPs的检测体系,用于个体的精准识别.并从整体的覆盖度和均衡性、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模拟降解检材、检材类型适用性、种属特异性、混合样本区分等方面对该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结果 本体系表现出较高的覆盖度、均一性和准确性.体系在起始DNA量为0.062 5 ng时能够检测到>1 000 SNPs位点.在合适的起始量下本体系对降解检材有较高的检出效率.不同人员间、不同PCR仪器间的重复性均为 99.7%,展现出较好的重复性.适用于法医常见检材,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对非人源样本均无位点检出.在男女混合比例为1∶20 或 20∶1 时,仍能将单一样本和混合样本区分开.结论 本体系的分型准确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通量大,对降解检材和混合样本的检出能力较强,能有效排除非人源物种的干扰,提高个体识别能力.

    法医遗传学遗传标记二代测序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体系构建及验证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2C-B-FLY和25B-NBOH的体外代谢研究

    施妍翟文娅王鑫阳硕...
    444-449,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 建立人肝微粒体孵育模型,样品在 37℃水浴共孵育 3 h后离心、吹干、复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Q Exactive质谱ESI+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Full scan-ddMS2 数据依赖型采集模式对母药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经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实验,2C-B-FLY经代谢共产生 4 种I相代谢物和 1 种乙酰化的II相代谢物,发生了羟基化、去溴化、N-乙酰化等代谢反应.25B-NBOH经代谢共产生8种I相代谢物和2种葡萄糖醛酸化的II相代谢物,包括的主要生物转化反应为O-去甲基化、羟基化、胺基脱氢、N-脱烷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为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新精神活性物质2C-B-FLY25B-NBOH体外代谢产物代谢途径

    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脑组织5种RNA降解与早期PMI的相关性

    黄诗发吴岳
    450-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死亡原因下早期PMI与RNA △Cq值的数学模型,为死因变化条件下的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颈动脉大失血致死、勒死、溺死、服有机磷农药致死、CO中毒致死),每组 6 只.处死后大鼠置于恒温恒湿箱(20℃,55%湿度),死后 0~24 h内 7 个时间点分别取脑组织RNA.测定每个时间点 5 种RNA(β-actin、GAPDH、miR-9、miR-124、miR-125b)Cq值,通过QBase+V(3.4)软件geNorm程序选择内参,运用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并得到数学模型.另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死后 10 h、20 h取材进行反推验证.结果 (1)miR-124 在本实验体系中无法捕捉荧光,不能作为本实验体系的候选基因;(2)不同致死原因下大鼠脑组织β-actin、GAPDH、miR-9、miR-125b四种基因稳定性不同,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得到数学模型可用于早期PMI推断.结论 (1)死因会影响大鼠死后脑组织RNA的降解,不同死因应选用不同的内参基因;(2)本实验体系下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不同死亡原因致死后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

    法医病理RNA内参基因死亡时间死亡原因

    法医鉴定中经验的价值

    闵建雄
    457页

    UPLC-MS/MS检测全血中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

    马秀琴接强栾玉静王泽宇...
    458-4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全血中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ST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1%乙酸︰乙腈(1︰3,v︰v)溶液提取全血中的13种PSTs,采用UPLC BEH Amide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电喷雾(ESI)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13种PSTs在1~1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检出限为0.5~2 ng/mL,定量限为1~4 ng/mL,回收率为65.55%~114.12%.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以准确定性定量13种PSTs,适用于全血中PSTs的快速检测.

    法医毒物分析全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麻痹性贝类毒素

    1,8-二氨基萘衍生化GC-MS法检测血液中亚硝酸盐及其稳定性

    陈百慧孙婧李昀倩辛国斌...
    46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亚硝酸盐中毒死亡案例血液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并考察在血液中亚硝酸盐的稳定性,为推断死亡时血液中亚硝酸盐浓度及判定是否为亚硝酸盐中毒死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 1,8-二氨基萘(1,8-DAN)衍生化GC-MS法检测亚硝酸盐中毒死亡的血液检材;取空白血液添加亚硝酸盐标准,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观察血液中亚硝酸盐的稳定性,得出其浓度变化趋势.结果 11 例亚硝酸盐中毒死亡案例血液中亚硝酸盐浓度为1.165~351.551 μg/mL;随时间增加,加标血样中亚硝酸盐浓度逐渐降低.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亚硝酸盐在血液中不稳定,建议尽快检测,以防漏检.

    法医毒物分析中毒GC-MS亚硝酸盐

    血液中依托咪酯及依托咪酯酸成分的HPLC-MS/MS检测

    何天夫林贤文唐定睿田源源...
    467-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检测血液样品中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酸成分.方法 待测样品加入乙腈沉淀蛋白,经振荡、超声后离心取上清液过 0.22 μm滤膜,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150 mm×3.0 mm,2.7 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为含0.1%甲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质谱仪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血液样品中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酸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8 8,检出限分别为 19.94 和 40.25 ng/mL,定量限分别为 50 和 100 ng/mL.基质效应在 1.47%~10.34%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在82.81%~90.07%范围内.采用本方法从阳性检材中检出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酸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 138.89和3 126.41 ng/mL.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样品用量少、线性范围宽,可应用于依托咪酯相关的法医学检测工作.

    法医毒物分析HPLC-MS/MS依托咪酯依托咪酯酸血液样品

    《中国法医学杂志》关于投稿要求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等的说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社
    472页

    免疫标记技术在死后经过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张思航郑吉龙李海鹏张安杰...
    47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后经过时间的准确推断是法医病理学和刑事侦查领域的一项困难且极为关键的任务.近年来,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昆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方兴未艾,特殊染色、光谱、质谱、色谱、影像学等技术不断发展,用于死后经过时间推断的方法日益增多,其中免疫标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免疫标记技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相关研究,包括免疫组化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等,总结并分析这些技术在死后经过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拓法医病理学死后经过时间推断的研究思路,并能更好地将之应用于法医实践中提供参考.

    法医病理学免疫标记技术死后经过时间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