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发展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发展观察

月刊

1673-033X

guancha@drc.gov.cn

010-68352880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南楼

中国发展观察/Journal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向"新"而行的春天

    赵海娟
    1页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

    李伟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正呈现明显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对人口总量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年度人口负增长,2023年人口总量进一步减少,预计人口负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人口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育率持续降低,这是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进入一定发展阶段以后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口负增长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也有中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人口负增长显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负增长,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和政策.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张俊伟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两方面的有机统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经济目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宏观调控力度,增强政策合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掘内生增长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等.

    以进促稳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徐静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并对"更好统筹消费与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出明确部署.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进促稳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需要激发消费潜能、稳固消费与投资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塑强高质量发展的底盘与后劲,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方向

    魏际刚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形势、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产业政策应以建设产业强国为目标,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核心,结合对特定产业、领域与对象的结构性安排,消除发展中的约束因素,增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遵循"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弥补市场缺陷,强化功能性政策,优化选择性政策,兼顾政策协调性,实现共赢国际化"等原则;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徐静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各地区、各行业都在探索如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特邀多位智库专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话题分享新观点、新思路.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三农"新图景

    蒋莹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景壮阔.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都谈到,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根基.

    以碳监测卫星技术产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徐静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这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的工作部署.如何发挥碳监测卫星技术产业作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伍爱群,深入解读"双碳"监测卫星技术功能、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应用前景.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胡晓鹏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型生产关系的支撑和保障,而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又需要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和引领.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提出六方面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构建协作共赢的劳动关系、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等.

    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和重点任务

    于凤霞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前瞻谋划和引领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面向未来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本文在分析新质生产力"三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产业可以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的颠覆性突破、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方面的驱动力,并梳理了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