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发展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发展观察

月刊

1673-033X

guancha@drc.gov.cn

010-68352880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南楼

中国发展观察/Journal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端牢端稳端好中国饭碗

    赵海娟
    1页

    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张来明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已成为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为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需要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要义及实施展望

    李蕊李佩璇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作为一部以粮食安全保障为主题的专门法,有许多亮点值得关注.本文认为,该法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结合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实践需要,统筹粮食安全全要素发展保障和粮食安全全产业链条协同保障,为提升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基本的规则遵循.为推动该法有效落地实施,需要压实粮食安全行政监管责任,推进严格执法;提升粮食安全司法裁判效能,促进公正司法;强化粮食安全法治普及教育,推动全民守法.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困难与三重路径

    韩冬钟钰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推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对保障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升.当前,提升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粮食价格波动大、种粮成本持续上升、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等.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要从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入手,重点关注提升农民种粮所得、增进身份认同、夯实生产基础条件等.

    推进种业振兴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谢慧敏杨晓颖李春顶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业是粮食安全的"芯片",自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良种供应能力也明显增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逐步成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种业振兴的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主要体现在种子供应、种子企业发展、种业保障支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机遇主要表现为当前国家政策倾斜性增强、制种繁种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工作不断完善.未来,我国应通过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优化种业市场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等举措,推进种业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保险应发挥更大作用

    龙文军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2022年已基本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2023年扩大到全国所有产粮大县;2024年明确要扩大至全国所有县.未来,要更好发挥农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在投保理赔的精细化科学化、做好风险减量提高保障水平、提升农险服务质效等方面继续发力,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有益贡献.

    种好"责任田" 筑牢"安全线"——基于辽宁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研究

    洪英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辽宁省的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2023年,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0%,但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的3.7%,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辽宁贡献.当前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辽宁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着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并提出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等对策建议.

    以中欧班列引领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尹佳音李大伟周晓雪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其开行和运营不仅为我国与欧亚合作打通了重要运输通道,同时也为我国内陆省市充分发挥自身综合要素禀赋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供了便利抓手.总的来看,中欧班列开通的十余年时间里,我国内陆各省市依托中欧班列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当前中欧班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不足、和其他主要运输通道的联动效应偏弱、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围绕班列的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境外通道建设仍有短板等问题也愈发突出.因此,需要在中欧班列未来发展中继续以补贴机制为重点推动中欧班列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中欧班列关键路段难点堵点,围绕班列集结中心大力发展适铁制造业,确保中欧班列对外开放引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助力西部大开发

    王一军刘帆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10年来,西部地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抓手,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全方位互联互通,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还存在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向型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制度型开放需深入推进、周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等问题和挑战.未来,应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与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规则标准"软联通"、深化人文交流"心联通",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稳妥防范合作风险.

    人才培养助力西部大开发的思考与展望

    蔡春虹刘亚荣闫伟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大开发关键靠人才,人才培养关键靠教育.本文详细梳理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人才培养取得的良好成效,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而提出要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西部人才培养结构优化;聚焦高质量发展格局,提升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能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内容与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