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振华

月刊

1002-8552

GDXK3458@163.com

010-8609345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ournal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位理论视域下广播媒体战略转型探析

    徐宏宋佳辰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平台,深刻地颠覆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格局和媒体发展模式.实现广播媒体转型升级,是拓展广播发展空间、优化制播流程生产、实现用户社群深度渗透的关键.本文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对广播战略转型的分析中,从生态位视域出发探讨广播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广播生态位保护、生态位增值、生态位特化等策略,为广播媒体战略转型提供视角和方法参考.

    广播媒体生态位战略转型媒介生态

    体育赛事传播中短视频的应用与发展

    闫书芳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和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民众的社交手段和平台发生了重要变化.较传统传播方式而言,短视频在表达方式和社交功能等方面有极大优势.体育赛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助力,体育赛事短视频的出现为体育文化创造了新的传播场景,但也带来了新的侵权问题.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体育赛事短视频版权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为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垂类短视频的应用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体育赛事短视频版权保护新技术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对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播

    杜丽萍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媒体是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重要场域.十年以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转化,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 信自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原创性、知识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与文博类纪录片和网络综艺节目积极交流互动,同时不断褪去对游戏内核和明星流量的依赖,强化电视媒体的美育功能,在舞台空间的剧场效应和数字艺术的仿真效应加持下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

    电视综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传播美育

    文化自信视域下当代电视舞美创作研究

    张凯
    49-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学之根文化自信之源.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地位明显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合理把握当前我国电视舞美发展现状,提升电视舞美创作水平,融合各方所长,构建电视舞美民族化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视舞美意境空间文化自信虚拟现实

    县级融媒体中心生根乡村的治理路径

    陈春彦谢欣颖林晖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入乡村并向下生根是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治国理政平台属性和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条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入乡村社会的有效路径,但需要后者改变"俯视"的参与视角,从单向赋能转向互动共生.以治理为媒,基于对话理论和互动战略理论,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与 乡村社会的共生模型,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回归、赢得并生根乡村社会的发展观.

    县级融媒体中心乡村社会治理对话理论互动战略共生模型

    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语言的大数据表达与创作策略

    贾雯李楠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依托传媒技术的变革,实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和创作上,创作者在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优劣、保不住收益,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问题.在积极推动影视艺术进步的征程中,创作者应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抓取更具时效性的创作主题,构建能够保证品质的模型,以多元化创作和分发实现收益的有效保障,形成"以大数据应对大数据"的新模式,切实推动影视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高效能突围.

    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语言表达与创作大数据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创新实践

    张文龙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正确认识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大意义,如何全面、准确、生动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以及用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等角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宣传阐释方面的具体举措、创新实践和打造精品力作的成功经验.

    中华文明中国故事文化自信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歌的影像化书写与传播——以音乐纪录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例

    韦华
    63-6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入广西各民族文化血脉的广西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遍海内外.本文基于音乐纪录片《山歌好比春江水》,从影像化书写、传播渠道和传播价值三个方面研究分析广西民歌的多元生态、族群轨迹、文化精髓,并总结了民歌传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展示改革成果、记录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山歌好比春江水》纪录片民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遇鉴文明》对推进青年文化自信自强的启示

    季海君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度策划、重磅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遇鉴文明》,立意宏大、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以鲜活表达生动展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主题,体现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国家站位",是增进青年文化认同、拓宽青年文化视野、提高青年文化站位的鲜活素材,对新时代推进青年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青年文化自信自强《遇鉴文明》

    《中国这么美》对"中国式生活美学"的诠释

    赵峰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这么美》由纪录片《早餐中国》原班团队操刀,采用"音乐+旅行"的形式诠释中式美学的气韵与智慧,以真实、富有烟火气的叙事风格,成为年度诠释"慢生活"的纪录片翘楚.该片立意新颖,风格朴实无华,以乐曲为经线,以人文自然景观为纬线,呈现出踏歌行千山的中国传统意趣,使乐队从亚文化圈层中跃出,完成音乐与生活、精英与大众的价值融合,为小众题材的大众化表达找到了确切路径,实现了我国旅行纪录片品类下的垂直创新.

    《中国这么美》纪录片生活美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