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张振华

月刊

1002-8552

GDXK3458@163.com

010-86093458

100866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ournal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随着广播电视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一批非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已经踏入传媒内容产业的大门。它们虽然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但已经凸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由它们制作的电视剧和综合文艺、益智竞猜、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深得受众青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水间的家》的叙事策略与艺术创新

    刘佳富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架构,把24个乡村样本容纳于12期节目中.每一期节目异地共时的两条线还通过"山水间的互联时刻"形成联结,在对比和类比中丰富叙事结构展开与整合的内蕴力量.节目通过嘉宾与嘉宾、嘉宾与村民的互动交流推动节目的叙事进程、增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感.节目着意在叙事时空上进行延伸,丰富叙事维度,多时空叙事有助于促成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节目有意识地融合自然、人文与诗性之美,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建构乡村美学有开拓之功.

    《山水间的家》叙事策略艺术创新

    《山水间的家》:特色田园乡村的多元呈现与意境创构

    潘健强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节目奖.节目通过24个美丽乡村,围绕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将田园牧歌的浪漫与乡村振兴的进程融合其中,以"思想+艺术+技术"的多元呈现与创作,完成特色田园乡村"诗与实"的意境创构,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勾勒出当代中国乡村的发展新故事.

    《山水间的家》特色田园乡村多元呈现意境创构

    《山水间的家》:乡村形象的建构与创新

    王薇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 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山水间的家》乡村形象文旅体验

    媒体视频内容制作的"账号化、人格化、个性化"探析

    齐金蓉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效果变得数据化、可视化,受传者对媒体内容的兴趣、态度和看法一目了然,由此推动了传播的载体、风格、工具发生巨大转变.传播方式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渠道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传递的双向传播.本文以"账号化、人格化、个性化"的制作实操手法,试从主流媒体传播者角度,解析如何重塑对传播内容的认知、传播符号的定义、传播技巧的打造,以实现主流价值观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分众传播议程设置人设标签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剧发展变革战略

    谢丹
    51-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播剧作为音频产品的重要品类,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创作积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音频平台的兴起使得广播剧再次受到大众与市场的追捧,音频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预示着"耳朵经济"的繁荣.本文从有声产业的市场前景、广播剧的播出状况等方面对广播剧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通过对比电台广播剧与网络广播剧,提出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与吸纳的具体路径.

    广播剧电台网络音频市场状况发展路径

    传统话语表达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转化与应用

    吉宁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媒体节目样态深度拓展取得显著成效.短视频,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主要传播形式,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并推动优质内容在不同场景的二次传播中不断放大传播效果.多元的话语表达,一方面搭建起了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的桥梁,使短视频更加受到用户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更加规范和专业的表达,使短视频更具活力.本文从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传播上的特征、方式、变化、交互、融合等几个方面,探析话语表达在短视频之间的相互赋能及其带来的传播影响和价值.

    传统表达话语创新垂直触达交互融合

    融媒体背景下影视类图书选题的优化与创新

    李晓光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媒体融合背景下,影视类图书选题方向和质量不仅是影视专业教学和从业人员是否接受该图书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引导社会影视文化走向的重要体现.影视类图书的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影视类图书选题甄选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查影视产业、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影视类图书市场产业人群的关注点,而且要有效借鉴社会实事新闻热点,及时转变传统选题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融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对影视产业与专业学者和读者的兴趣点予以深度挖掘.本文针对影视类图书的特点,立足融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趋势,从图书策划编辑的角度,阐述提升影视类图书选题质量的方法和原则,最后提出影视类图书选题优化和创新的路径方法.

    影视类图书选题策划融媒体原则方法

    浅谈电视标识音乐的创作思路

    王晓花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识音乐在电视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标识音乐体现节目形象、彰显节目风格,对节目有标注和识别作用.本文就标识音乐创作元素的概念、功能和作用进行梳理与归纳,以音乐的三大核心元素——节奏,旋律、和声为主,其他相关音乐元素为辅,探究标识音乐的创作思路、方法和步骤,力求对电视节目编导创作标识音乐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思路启发.

    标识音乐音乐元素创作思路

    融媒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审美空间建构

    董寅寅罗建永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出不穷的新的媒介形式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固有阵地,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不同媒介在碰撞中也产生了新的意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审美注意的唤起、审美内涵的延展、审美关联的重构,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语境之下,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空间建构是如何达成的.以新闻主播形象的双向建构、意象营造与意境生成、语言技巧的交互与想象为重构角度,审视"情、气、声"的艺术呈现怎样通过主播的情感实践与主体转换完成二度创作,并借助时间与空间的关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缔造出有重量的轻逸结构,完成审美空间的建构.

    电视新闻主播审美空间

    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路径

    王芳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播电视主持人身处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化的行业变局,既面临全媒体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也容易产生唯流量论、唯商业化的认识误区.广播电视主持人要主动适应全媒体传播新变化,从分众化、多元化、移动化的媒介传播方式出发,在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基础上,通过丰富知识储备、塑造个性化语言、强化沟通互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全媒体传播的能力水平,同时借助专业化团队对主持人的定位、产品、传播、运营进行精耕细作,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激励、队伍管理等制度机制,推动主持人全面挺进移动互联网主战场.

    全媒体主持人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