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篆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

月刊

1007-2942

zggbsfzz@126.com

(0571)87053227 87053228

310025

浙江省杭州市省府大院2号楼

中国篆刻/Journal China Pen Calligraphy Press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水平为宗旨的硬笔书法专业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十五举》节录

    吾丘衍
    4-5页

    近百年来对古玺印研究之发展(三)

    罗福颐
    6-11页

    战国时期带"门"字的官印

    李家浩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时期,有一些带有"门"字的官印(包括官印封泥),除齐国官印之外,按照内容、性质等大致分为四类.第一、二类应该是守城门官吏或官署所用的玺印;第三类只有三方,可能与管理城门及其道路有关;第四类是封泥,与城门管理商贩制度有关.这些带"门"字的官印或封泥的职掌,大概跟《周礼·地官》的"司门"相似.

    官印封泥城门

    咸阳出土战国秦汉印章的考古学释读

    赵旭阳李昆桦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咸阳市渭城区碱滩区域考古发掘出土战国秦汉印章十余枚,质地上可分为铜、玉、绿松石三类,从形制上可分为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类,从印文内容上可分为私印、吉语箴言、冥器三类,对于研究先秦秦汉印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此作了分类介绍,并从考古学角度出发进行释读.

    咸阳考古战国秦汉出土印章

    咸阳市渭城区碱滩村秦墓新出土玉印小考

    李婷璇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咸阳市渭城区碱滩村秦墓出土的一枚原释"公子惑"的战国玉印应释"公子(亥)(㤥)",印主当是三晋某国的核心公室成员.本文试分析了几种该印流落秦地的可能原因.

    战国印(亥)公子

    略论元朱文印在明清流派印中的发展与衍变

    沈乐平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徵明、文彭父子接续光大赵孟頫朱文传统,尤其文彭,不仅推动了以石制印的潮流,艺术成就更为一代宗师.自文彭以下,形成汪关、林皋诸家一脉.同时,也有其他流派的印人吸取了元朱文的特点,改变其空间与线质,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味.元代元朱文印的发展中心在浙江,至明中期而转移到吴门一带.

    元朱文印文氏父子发展衍变

    明清古文奇字印章布局初探

    李飞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文奇字印章的印文布局方式较其他印章多有不同,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对其进行总结和讨论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印文字数的增加,印文的布局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据已有资料对古文奇字印章印文的布局方式进行初步探索.

    古文奇字印章布局

    马一浮论篆刻艺术的"行布"与"圆融"之道

    朱惠龙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一浮深谙华严要义,他曾用《华严经》中的"行布"与"圆融"阐释篆刻艺术之道.在对"行布"与"圆融"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时候,又将之同儒家的"礼"与"乐"以及"序"与"和"相对应.对马一浮的"六艺论"和相关文艺观念进行考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他所谓的"礼""乐"及"序""和"的关系与内涵.

    马一浮篆刻行布圆融六艺论

    来楚生《然犀室印学心印》理论管窥

    文贻锋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然犀室印学心印》是来楚生多年的创作心得,文章虽短,所论甚宏,集中体现了来氏对篆刻艺术的深刻理解.概要而言,可归为三方面:一是篆刻基础技法观,包括篆法、刀法、章法、做印、磨刀、选材、边款、钤印等各项内容;二是强调印从"书法"出的理念;三是"印宗秦汉"的主张.总体而言,是文在继承前贤印论的基础上,多有新见,对于初学者,抑或寻求进阶的印人,都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来楚生然犀室印学心印印从书出印宗秦汉

    清末收藏家韩惠洵用印辑考

    孙羽浩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惠洵是清末的古物收藏家,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他在陕西任职时,与吴大澂和谢(谢)邨交往甚密,就青铜器和金文拓片交流颇多.本文从已公布的与韩惠洵相关的裱轴材料中,分类辑录韩惠洵用印41方.

    韩惠洵用印吴大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