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工程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工程咨询
中国工程咨询

王永银

月刊

1009-5829

cce@cnaec.com.cn

010-68365393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1号四川大厦东塔楼1415、1416室

中国工程咨询/Journal Chinese Consulting Engineers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工程咨询界第一本公开发行杂志。主要刊登国家经济发展,投资建设法规、政策,介绍国内外工程咨询业发展信息和动态,推出工程咨询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工程咨询界热点人物和事件,报道咨询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刊载有关工程咨询业务知识等。进而为提高投资建设质量、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岁末年终话革新

    乔珂然
    1页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专访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松

    《中国工程咨询》编辑部
    10-17页

    2023年度工程咨询行业排名

    18-28页

    投资发展指数编制方法的理论研究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课题组
    29-31页

    投资信心指数问卷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课题组
    32-34页

    浅议建筑工程领域"新咨询"服务模式定义、要点与实践——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升级和优化

    蔡利博周驰徐张邱晓磊...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针对建筑工程领域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项目工程,传统的工程咨询模式由于建设单位管理能力不足、咨询单位各自为政,工程建设与运维脱节等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咨询行业服务模式亟待例新.笔者在总结金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咨询"的概念,"新咨询"项目管理总控、技术经济融合、数字化技术应用、科研创新等为核心的服务要点,并结合实践案例,总结和提炼了"新咨询"模式在夯实服务基础、保障服务效益、赋能服务智力等方面的效果,对工程项目的价值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

    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交付实施路径——以数据中心项目为例

    马振威马晓斌王婉扬丁健文...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信息化、数字化加速推进,传统工程项目建设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建筑数字化的需求.近年来,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数据中心项目在数字化方面有所突破,可为"数字建筑"的建设提供借鉴,但是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建筑"还为时尚早.本文基于既往点状数字化应用成果(BIM设计)的经验,结合数据中心的特点和项目金周期设计与建设场景,研究适合"规设建维营"各阶段数智化应用,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座,对各阶段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梳理,打通建设项目金生命周期数据链条,探索工程建设金过程数据管理标准、流程以及数字化交付相关标准,形成金阶段的成套数智化体系,建立工程项目金过程数字化交付的路径.

    山东省深海开发未来产业发展初探

    蒋永建王鑫范海玲曹昆...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山东省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近年来在深海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介绍了深海开发产业国内外发展形势、山东省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山东省深海开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海洋强省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创新开展低效用海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建议——以浙江首创实践为例

    毛翰宣冯程瑜张博闻王维...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领海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区利用自身海洋优势,发展布局了大量的船舶、海工等临港项目.自2008年以后,船舶产业进入漫长的下行周期,部分船舶企业关停倒闭,却仍占用着宝贵的海域资源.2021年以来,浙江在金国率先开展临港船舶企业低效用海有机更新试点,通过实操运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当前金国严控城乡建设新增用地、合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导向下,创新开展船舶企业低效用海有机更新可充分激活低效海域资源二次开发潜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深入到浙江三门县创新开展低效用海有机更新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情况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在金国沿海地区复制推广的建议,以期为开展低效用海有机更新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十五五"时期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及举措建议

    张志雄杨镜司张立异岳明...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对山西省可再生能源在"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针对大规模开发、消纳、安金可靠等多重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