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陈浩李石纯

半月刊

1002-4417

010-62243806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高等教育/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探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各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中华美学精神涵育时代新人

    金一斌
    1页

    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沈壮海李健民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担负有神圣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教育与文化的紧密关联和相互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推动创新创造、加强价值观教育、增进文明交流,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造就主体力量、塑造内生动力、凝聚价值共识、拓展互鉴渠道.

    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新的文化使命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路径

    曹杰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高校文化建设,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原创性和价值性,把握"两个结合"根本导向,遵循"七个着力"根本要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文化主体性.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凝心聚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文化供给,用前沿数字科技巩固壮大文化主体性,用高校文化引领战略承载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文化建设科学理念重要原则实践路径

    深刻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基本规律

    柏路包崇庆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基本规律的根本途径,在于揭示"价值观""铸育过程""人"三个关键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把握"价值的理想性规定"与"群体的现实性需要"的关系、"价值的整体性统摄"与"铸魂育人的层次性结构"的关系、"铸魂育人的形塑性本质"与"群体的能动性实践"的关系.以此为基础,阐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三大基本规律:价值理想的群体感召律、铸育过程的循序贯通律、灵魂铸塑的实践生成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人的现代化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中华诗教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蔡世华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教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青年学生体验诗意人生、涵养家国情怀、砥砺道德品行、启迪哲思智慧.弘扬中华诗教传统,要充分认识诗教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正确把握当代诗教与传统诗教的联系与区别,着力开好诗教课程、编好诗教教材,探索建立高校学生诗教素养评价考核机制,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助力赋能.

    诗教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重点问题与关键路径

    谢树华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战略转变的关键实招,是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谋篇布局的系统工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聚焦高等教育发展中根源性、深层次矛盾,立足"两个先行先试"的主要任务和"三个有组织"的路径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聚焦内涵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分类发展、理顺管理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两个先行先试""三个有组织"

    面向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等教育协同治理

    刘惠琴靳天宇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其关键是构建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以科技创新为共同愿景,以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政府善治、高校铸魂、企业有为、专业组织赋能,处理好学术、政府与市场逻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模式,公平与质量导向,短期与长期评价,国际合作与国内安全这六组关系.

    未来产业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协同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重要进展和前瞻思考

    艾四林刘武根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思政课,离不开强有力的学科和学理支撑.五年来,各方面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扎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如持续抓好学科点和学科依托单位建设、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整体推进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本硕博学科点数量大幅增加,配齐建强教师队伍成效显著、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卓著、科研水平稳中有进、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社会服务有声有色.新征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切实建强建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建设重要进展

    以高度的学科自信服务党的创新理论建设

    邢云文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必须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进一步坚定学科自信,强化学科自觉,实现学科自强,积极回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使命责任、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彰显学科力量、以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自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均衡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创新

    王树声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均衡发展,在理论指导上坚持正确方向、配齐优良师资、建设大课程体系、形成共建效应.陕西以试验区建设、大练兵、三级领导听课与对口帮扶为依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善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巧用学科资源、共用数字资源、广用文化资源,积极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均衡发展高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