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气污染物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关系时间序列分析

    葛南潘璐张欣李丹丹...
    1161-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大气污染物暴露与山东省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慢性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中青岛市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脑卒中新发病例相关数据以及同期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青岛市气象台气象监测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同时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单污染物模型大气污染物对脑卒中发病的效应.结果 青岛市2014-2020年共报告51 120例脑卒中新发病例,平均日发病数为(19.99±15.53)例.暴露-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PM2.5暴露浓度>121.90 μg/m3、CO暴露浓度>1.56 μg/m3和O3暴露浓度<64.00 μg/m3时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而O3暴露浓度>64.00 μg/m3时脑卒中发病风险呈上下波动趋势(均P<0.05).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 CO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2d~Lag5 d,O3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3d~Lag6d,PM10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3d~Lag4d,SO2暴露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易感滞后期为Lag6 d;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32.01 μg/m3、PM10暴露浓度每升高52.21 μg/m3,脑卒中 Lag3d 发病的 RR值分别为 1.018(95%CI=1.005~1.031)、2.027(95%CI=1.232~3.334);O3 暴露浓度每升高53.00 μg/m3、CO暴露浓度每升高0.39mg/m3,脑卒中Lag4 d发病的RR值分别为1.155(95%CI=1.080~1.234)、1.033(95%CI=1.016~1.050),SO2 暴露浓度每升高 14.93 μg/m3,脑卒中 Lag6d 发病的RR值为 1.431(95%CI=1.049~1.95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T、AP和RH的df变为4、5、6时对PM2.5、O3、CO、PM10、SO2和NO2暴露与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效应值的影响均较小,模型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PM2.5、PM10、O3、C O和SO2等大气污染物暴露对青岛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具有滞后效应.

    脑卒中发病大气污染物暴露关系时间序列分析

    极端高温天气与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关系时间分层病例交叉分析

    明小燕韩阳杨忠诚王早霞...
    1169-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极端高温天气与湖北省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为降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系统记录的宜昌市城区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46 170例非意外死亡者的相关数据以及同期宜昌市城区5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每日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城区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2.5且持续1 d(P92.5-1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2.5且持续2d(P92.5-2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2.5且持续3d(P92.5-3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5.0且持续1d(P95.0-1 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5.0且持续2d(P95.0-2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5.0且持续3d(P95.0-3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7.5且持续1 d(P97.5-1d)、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7.5且持续2d(P97.5-2d)和温度不低于研究期间平均温度的P97.5且持续3d(P97.5-3d)共9种极端高温事件对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湖北省宜昌市46 170例非意外死亡者的病例天数为46 170d,匹配的对照天数为157 134d;宜昌市46 170例非意外死亡者中,P92.5-1 d死亡3 371例(7.30%),P92.5-2d 死亡 3 041 例(6.59%),P92.5-3d 死亡 2 597 例(5.62%),P95.0-1 d 死亡2 436 例(5.28%),P95.0-2d 死亡 2 205例(4.78%),P95.0-3d 死亡 1 960 例(4.25%),P97.5-1d 死亡 1 343 例(2.91%),P97.5-2 d 死亡 1 148 例(2.49%),P97.5-3d死亡882例(1.91%);在排除了湿度(RH)、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以及死亡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时间分层病例交叉分析结果显示,P92.5-1d、P92.5-2d、P92.5-3 d、P95.0-1 d、P95.0-2 d、P950-3 d、P97.5-1 d、P97.5-2 d 和 P97.5-3d等9种极端高温事件均与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且关联具有滞后性,除P92.5-2d和P92.5-3d极端高温事件的作用持续到Lag3d外,其他7种极端高温事件的作用均持续到Lag1 d,9种极端高温事件均以 Lag0 d 的效应值为最大,分别为 P92.5-1 d(OR=1.09,95%CI=1.04~1.14)、P92.5-2 d(OR=1.08,95%CI=1.03~1.14)、P 92.5-3 d(OR=1.11,95%CI=1.05~1.16)、P95.0-1 d(OR=1.15,95%CI=1.09~1.22)、P95.0-2 d(OR=1.17,95%CI=1.10~1.24)、P95.0-3 d(OR=1.17,95%CI=1.10~1.25)、P97.5-1 d(OR=1.23,95%CI=1.15~1.32)、P97.5-2d(OR=1.27,95%CI=1.18~1.38)和P 97.5-3 d(OR=1.31,95%CI=1.19~1.4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极端高温事件对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在性别亚组和年龄亚组中依然存在,男性和女性居民均以P97.5-3d 的 Lag0d 效应值为最大,分别为男性(OR=1.36,95%CI=1.21~1.54)和女性(OR=1.24,95%CI=1.08~1.43),高年龄组居民对极端高温事件更为敏感,P92.5-1 d、P92.5-2d和P92.5-3d极端高温事件仅对70~79岁和≥80岁年龄组居民非意外死亡有显著影响,P92.5-1 d在Lag0 d的效应值分别为70~79岁(OR=1.17,95%CI=1.06~1.29)和 ≥ 80 岁(OR=1.19,95%CI=1.10~1.29),P92.5-2 d 在 Lag0 d 的效应值分别为 70~79 岁(OR=1.15,95%CI=1.05~1.28)和 ≥ 80 岁(OR=1.22,95%CI=1.12~1.32),P92.5-3 d 在 Lag0 d 的效应值分别为 70~79 岁(OR=1.15,95%CI=1.04~1.29)和 ≥ 80 岁(OR=1.23,95%CI=1.13~1.34).结论 极端高温天气可增加宜昌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风险.

    非意外死亡极端高温关系时间分层病例交叉分析宜昌市

    2015-2023年合肥市两城区空气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朱昱余林玲鄢德瑞肖长春...
    1176-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两城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组分及污染特征,评估金属元素经吸入途径的慢性健康风险.方法 2015-2023年连续监测合肥市包河区和瑶海区两监测点空气PM2.5中锑、铝、砷、铍、镉、铬、汞、铅、锰、镍、硒和铊等12种金属元素组分,分析其污染水平及时空特征,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WS/T 777-2021《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对金属元素经吸入途径对人群产生的慢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015-2023年合肥市两城区共采集有效滤膜1 522份,瑶海区铝、硒和锑浓度高于包河区(Z铝=-3.505,P铝<0.001;Z硒=-2.148,P硒=0.032;Z锑=-4.919,P锑<0.001),其余金属元素两城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城区锑、砷、镉、铅、硒和铊年均浓度均随年份逐渐下降,铝则随年份先下降后上升,季节上各重金属浓度基本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两城区各金属元素非致癌风险(HQ)中位数均<1,其中砷、铍、镉和锰HQ值均>1,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砷、铍、镉、铬、铅和镍等6种金属元素均存在致癌风险,其中铍、镉、铅和镍致癌风险(CR)有1%~29%在1 × 10-6~1 × 10-4范围,砷和铬CR均100%超过1×10-6,包河区砷、铬和瑶海区砷均有1%超过了 1 × 10-4,致癌风险较高.结论 合肥市两城区空气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冬季最高,铝、铅、锰和砷污染水平相对较高,非致癌风险主要风险物为砷和锰,致癌风险主要风险物为砷和铬.

    PM2.5金属元素健康风险合肥市

    基于增强回归树模型评估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影响

    刘祥龙陈琳琳余佳玉龚瑞...
    1183-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早期预防和反应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以及每日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增强回归树(BRT)模型来确定最能解释流行性腮腺炎新发病例的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的最佳滞后,并评估该地区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新发病例数为6 660例,其中男性 3 936 例(59.1%),女性 2 724 例(40.9%);年龄<4 岁 2 230 例(33.5%),4~15 岁 3 537 例(53.1%),>15 岁 893 例(13.4%).BRT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滞后7 d时模型具有最大的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5、测试集AUC值为0.717、标准误为0.027,宁夏回族自治区1周前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流行性腮腺炎新发病例变化的解释作用最大.BR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相对重要性最大为26.36%,其次为日均相对湿度,相对重要性为13.90%;日均气温-3 ℃~23 ℃和日均相对湿度>40%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风险增加的原因;较高的日均气压和日均风速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具有抑制作用;空气中臭氧(O3)浓度较低时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100μg/m3时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浓度≥100μg/m3则转变为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压、日均风速等气象因素以及O3、SO2、CO、NO2、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在一定范围内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影响增强回归树(BRT)模型评估

    贵州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及其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转杜向东李忻张晓琴...
    118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7~18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90个区县的187 674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血压,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182 616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23.0%;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9%:超重肥胖且血压偏高共病率为4.4%,其中经济差片区共病率(4.6%)高于中片区(4.3%)、好片区(4.1%)(x2=23.679,P<0.001),男生(4.7%)高于女生(4.0%)(x2=55.967,P<0.001),高中生(5.1%)高于初中生(4.8%)、小学生(3.9%)(x2=118.41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校学生发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风险是非住校生的0.773倍(P<0.05),每天进行≥60 min中高强度运动组是未每天运动组的0.765倍(P<0.05),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时长<1 h、1 h~分别是≥3 h组的0.833倍、0.894倍(P<0.05),睡眠充足学生发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风险是睡眠不足学生的0.912倍(P<0.05).结论 贵州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较差的地区,男生、高中生是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共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住校、每天进行≥60 min中高强度运动、睡眠充足是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保护因素,放学后写作业时间≥3h是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血压偏高影响因素中小学生贵州省

    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现状调查

    何田静张岚祝淑珍沈妙言...
    1195-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为该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5-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冈市英山县、宜昌市长阳县、荆州市石首市、恩施州利川市、荆门市东宝区、十堰市丹江口市、襄阳市枣阳市、鄂州市鄂城区和孝感市汉川市10个地区抽取21 973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0 286名湖北省成年居民中,患高血压者8 287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为33.3%;8 287例患高血压的湖北省成年居民中,知晓患高血压者、治疗高血压者和控制高血压者分别为3 807、3 324和828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和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3.1%、37.2%和9.2%;3 324例治疗高血压的湖北省成年居民中,控制高血压者为828例,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治疗控制率为24.6%;湖北省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不同,不同文化程度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控制率不同,不同居住地成年居民复杂加权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湖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水平较低.

    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成年居民湖北省

    北京市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中小学生睡眠与近视关系

    张京舒李婷杨涵秦冉...
    1201-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下睡眠与近视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2 95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户外活动时间学生睡眠与近视的关系.结果 参与调查学生的近视率为71.6%,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占比为61.0%,睡眠时间不足的学生占比为70.0%.睡眠时间不足学生的近视率(73.6%)高于睡眠时间充足的学生(67.2%)(x2=96.9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城乡、学段、父母是否近视、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时间、看电视时间、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是否关灯后,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中,睡眠时间不足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是睡眠时间充足学生的1.10倍(95%CI=1.03~1.18,P<0.05).按性别分析,男生结果与总体类似,而女生未发现睡眠与近视存在关联.结论 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中,睡眠不足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家长和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从而减少近视发生的风险.

    睡眠户外活动近视学生北京市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关系

    孙宇超冯晶雷子辉屈歌...
    1206-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分析抑郁症状对不同性别、省份和居住地区的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45岁的中老年人,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比较抑郁症状对认知功能影响在不同性别、省份和居住地区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4 979名受访者,平均年龄为(58.05±9.35)岁,男性7 661人(51.18%),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为33.3%(4985例),认知功能的平均得分为(12.09±3.54)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女性(B=-0.31)、高龄(B60~69岁=-0.19;B70~79岁=-1.18;B80~89岁=-2.12;B≥90岁=-3.66)、中西部省份(B中=-0.36;B西=-0.57)、吸烟(B=-0.15)和抑郁症状(B轻度至中度=-0.90;B重度=-1.51)是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抑郁症状对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在不同性别、居住地区、省份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抑郁程度越高,认知功能越差.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患病率高,认知功能状况差;抑郁症状对认知功能存在负向预测作用,且抑郁症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在不同性别、省份和居住地区间无明显差异.

    认知功能抑郁症状中老年影响因素

    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卫生应急装备体系构建

    孙晓文张永忠赵超邓天阳...
    1212-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重大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卫生应急装备规范化水平,构建事件现场卫生应急装备体系.方法 基于国内法律法规、2004-2023年国内外卫生应急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卫生应急装备企业和相关应急队伍装备配置情况调研数据,首先,应用情景分析法,从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环境、现场人员的生存需求和任务需求、应急响应采取的方法3个方面探讨卫生应急装备功能需求;其次,参考国家卫生应急装备配备标准,通过文献分析和市场调研,确定装备体系初步方案;最后,采用德尔菲法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85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26和0.258(均P<0.001),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最终构建了包括"侦查、检验、洗消、防护、治疗"5个方面的32个功能单元,构建了由162种装备组成的重大公共场所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卫生应急装备体系.结论 构建的卫生应急装备体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可为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体系建设以及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卫生应急装备的使用提供参考.

    生物恐怖卫生应急装备体系情景分析

    河北省18~44岁居民脂质蓄积指数水平与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关系

    祁琪唐丽娟刘玉环高金钗...
    1220-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18~44岁居民脂质蓄积指数(LAP)水平与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当地居民的糖尿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河北省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6 373名18~44岁常住居民的相关数据,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LAP与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河北省6 373名18~44岁居民中,男性居民3 177人(49.85%),女性居民3 196人(50.15%);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LAP的M(P25,P75)分别为29.47(13.67,62.33)和16.58(9.24,31.50),其中最低四分位数、第二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最高四分位数分别为794人(24.99%)和799人(25.00%)、794人(24.99%)和799人(25.00%)、795人(25.03%)和797人(24.94%)、794人(24.99%)和801人(25.06%);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数分别为178和91例,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60%和2.85%;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LAP最低四分位数、第二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最高四分位数组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数分别为3和6例、25和3例、42和15例、108和67例,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0.38%和0.75%、3.15%和0.38%、5.28%和1.88%、13.60%和8.36%;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身体活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LAP第二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高四分位数组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为最低四分位数组的7.78倍(OR=7.78,95%CI=2.33~26.01)、12.74 倍(OR=12.74,95%CI=3.90~41.63)和 34.38 倍(OR=34.38,95%CI=10.75~109.93),女性居民 LAP最高四分位数组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风险为最低四分位数组的11.32倍(OR=11.32,95%CI=4.76~26.96).结论 河北省18~44岁居民LAP水平与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风险随LA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脂质蓄积指数(LAP)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