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汤少梁赵兴华董慧秋孟娟...
    649-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采用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脑卒中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从2010年的201.06/10万、94.72/10万和153.0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00.84/10万、86.96/10万和150.77/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0.1%、-0.8%和-0.2%,美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5);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从2010年的164.90/10万、31.16/10 万和 98.66/10 万下降至2019 年的 127.25/10 万、30.76/10 万和 84.19/10 万,AAPC 值分别为-2.9%、-0.2%和-1.8%,中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01);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年龄标准化DALY 率分别从2010 年的 3 018.40/10 万、734.77/10 万和 2 048.37/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2 412.52/10 万、713.87/10 万和1 768.05/10万,AAPC值分别为-2.5%、-0.3%和-1.6%,中国和全球居民下降趋势显著(均P<0.001);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全球男性和女性居民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的净漂移值均>0,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的净漂移值均<0;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美国和全球居民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随时期推进而增长,其中美国情况较为严重,2018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脑卒中发病时期RR值分别为2.14(95%CI=1.45~3.16)和2.18(95%CI=1.48~3.23);中国和全球居民的脑卒中死亡风险均随时期推进而降低,但美国居民的脑卒中整个时期风险RR值均>1;中国和美国居民脑卒中的发病出生队列RR值随时期推移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居民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014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脑卒中发病出生队列RR值分别为38.00(95%CI=6.08~237.32)和43.07(95%CI=6.84~271.27),全球居民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中国居民脑卒中死亡风险随出生队列推移呈下降趋势,男性居民脑卒中的死亡出生队列RR值从1.36(95%CI=1.31~1.41)波动下降至0.51(95%CI=0.18~1.49),女性居民脑卒中的死亡出生队列RR值从1.45(95%CI=1.41~1.47)持续下降至0.40(95%CI=0.19~0.83),美国和全球居民的变化趋势不显著.结论 中国和全球居民2010-2019年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率均有所降低,但中国居民的脑卒中疾病负担仍高于全球居民,美国居民近期脑卒中死亡率有小幅度增加,年龄是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脑卒中疾病负担趋势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中国美国全球

    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肾功能轨迹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胥雪红何佳马儒林郭恒...
    659-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肾功能轨迹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的关系,为CVD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6年9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招募6417名≥18岁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分别于2019年4月、2020年6月、2021年7月和2022年6月对5 585名基本信息完整且基线调查无慢性肾脏病和CVD的非频繁流动居民进行了 4次随访调查,基于群组轨迹模型构建肾功能轨迹确定轨迹的组数和趋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肾功能轨迹组居民的CVD累积发病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肾功能轨迹组与CVD发病的关系,并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截至2022年6月,5 585名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中失访414人,失访率为7.41%;排除血肌酐测定<3次的429人后最终纳入分析的4742名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共随访27 018.48人年,平均随访(5.70±0.96)人年,随访期间CVD共发病563例,CVD累积发病率为11.87%;基于群组轨迹模型构建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水平稳定进展组(2 128人,44.88%)、eGFR逐渐上升组(1 207人,25.45%)、eGFR逐渐下降组(988人,20.84%)和eGFR快速下降组(419人,8.83%)共4种肾功能轨迹,其CVD累积发病数分别为232、87、156和88例,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90%、7.21%、15.79%和21.00%,不同肾功能轨迹的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CVD累积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882,P<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是否超重肥胖、是否血脂异常、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无冠心病家族史和有无脑卒中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GFR逐渐上升组、eGFR逐渐下降组和eGFR快速下降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CVD发病风险分别为eGFR高水平稳定进展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0.766倍(HR=0.766,95%CI=0.598~0.983)、1.297倍(HR=1.297,95%CI=1.059~1.590)和 1.865 倍(HR=1.865,95%CI=1.458~2.38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45 岁和≥45岁eGFR快速下降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CVD发病风险分别为eGFR高水平稳定进展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2.577 倍(HR=2.577,95%CI=1.698~3.909)、1.629 倍(HR=1.629,95%CI=1.196~2.220)、1.729 倍(HR=1.729,95%CI=1.078~2.774)和1.867倍(HR=1.867,95%CI=1.399~2.492);依次排除基线调查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后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快速下降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CVD发病风险分别为eGFR高水平稳定进展组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 1.638 倍(HR=1.638,95%CI=1.157~2.319)、1.854 倍(HfR=1.854,95%CI=1.426~2.410)和1.667倍(HR=1.667,95%CI=1.227~2.264),结果稳健性较好.结论 肾功能轨迹eGFR上升和下降均与新疆维吾尔族农村居民的CVD发病风险相关,eGFR上升组居民的CVD发病风险较低,eGFR下降组居民的CVD发病风险较高.

    心血管疾病(CVD)发病肾功能轨迹关系农村居民维吾尔族前瞻性队列研究

    金昌队列职业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及其与脑卒中发病关联

    吕康张晓飞刘少东王雪...
    66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金昌队列职业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病情况及其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为CAS及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金昌队列平台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完成基线调查并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信息完整的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匹配2015年和2017年完成的第1期及第2期随访信息,在排除不合格对象后最终纳入6 262名职业人群计算其CAS和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S、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AS、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硬化斑块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及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金昌队列职业人群第1期随访0.08~3.75年,平均随访(1.71±0.55)年;共发生CAS者1 147例,累积发病率为18.32%,其中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和颈动脉硬化斑块者分别为287例和860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58%和13.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目前仍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异常、职业为干部或技术人员和内勤人员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CAS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CAS的保护因素;年龄≥45岁、职业为干部或技术人员、目前仍吸烟、高糖饮食和高血压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女性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保护因素;女性、年龄≥45岁、职业为内勤人员、高血压、糖尿病和TC异常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是金昌队列职业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金昌队列职业人群第2期随访0.06~4.37年,平均随访(2.67±0.55)年;共发生脑卒中者240例,累积发病率为3.83%,其中CAS、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颈动脉硬化斑块者的脑卒中发病数分别为104例、19例和85例,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9.07%、6.62%和9.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情况、是否高盐饮食、是否高脂饮食、是否高糖饮食、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是否高尿酸血症、体质指数(BMI)、是否TC异常、是否高油三脂(TG)异常、是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是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和是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混杂因素后,金昌队列职业人群中CAS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为非CAS者的1.421倍(HR=1.421,95%CI=1.030~1.961);年龄≥45岁、高盐饮食和超重是CAS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和高尿酸血症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高盐饮食和超重是颈动脉硬化斑块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金昌队列职业人群CAS和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均较高,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CAS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较高,年龄较大、高盐饮食和超重是CAS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脑卒中发病关系职业人群金昌队列

    深圳市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吉徐珊陈洪恩梁亚萍...
    674-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高血压管理及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南山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约建档且资料完整的47432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情况,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地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47 432例高血压患者中,患脑卒中者3 630例,脑卒中患病率为7.65%;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8.34%(2 144/25 696)]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6.84%(1486/21 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46,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病程>5年、吸烟、患糖尿病、患冠心病和肌酐水平较高是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进行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物、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是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65岁、高血压病程>5年、吸烟、患糖尿病、患冠心病和肌酐水平较高是南山区男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和大专及以上、服用降压药物、总胆固醇(TC)、TG和LDL-C水平较高是南山区男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65岁、高血压病程>5年、吸烟、患糖尿病、患冠心病和肌酐水平较高是南山区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服用降压药物和LDL-C水平较高是南山区女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是否吸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冠心病、是否服用降压药物以及肌酐、TC、TG和LDL-C水平为该地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脑卒中患病情况影响因素高血压患者

    中国15~79岁城乡居民2006-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趋势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刘可钱东福
    68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15~79岁城乡居民2006-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趋势,为制定AMI防治策略和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我国15~79岁城乡居民2006-2020年的AMI死亡率相关数据,以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的计算,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AMI的死亡趋势,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AMI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中国15~79岁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AMI粗死亡率分别从2006年的43.93/10万、25.53/10万和18.40/10万上升至2020年的138.94/10万、60.29/10万和78.6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6年的48.54/10万、22.67/10万和25.87/10万上升至2020年的91.95/10万、30.60/10万和61.35/10万,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8.94%、3.44%和5.49%(均P<0.05).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从年龄效应看,中国15~19岁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AMI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均最低,分别为-2.477(95%CI=-3.413~0.894)、-2.532(95%CI=-3.741~0.901)和-2.413(95%CI=-3.362~0.790),随后不断增加,到75~79岁时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AMI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433(95%CI=1.867~2.802)、2.353(95%CI=2.071~2.827)和2.587(95%CI=1.936~2.911);从时期效应看,中国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2006-2010年AMI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均最低,分别为-0.497(95%CI=-0.793~-0.139)、-0.234(95%CI=-0.502~-0.119)和-0.619(95%CI=-0.913~-0.205),2016-2020 年 AMI 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均最高,分别为 0.591(95%CI=0.074~0.629)、0.616(95%CI=0.293~0.956)和 0.570(95%CI=0.119~0.897);从出生队列效应看,中国 1929-1933年出生队列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AMI死亡风险的出生队列效应均最高,分别为1.630(95%CI=0.849~1.979)、1.713(95%CI=1.029~1.938)和 1.203(95%CI=0.639~1.712),随后不断降低,到 1999-2003 年出生队列城乡居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AMI死亡风险的出生队列效应均达到最低,分别为-2.574(95%CI=-2.991~-1.249)、-2.733(95%CI=-3.370~-2.238)和-1.856(95%CI=-2.193~-0.329).结论 中国 15~79 岁城乡居民2006-2020年AMI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AMI死亡风险与年龄变化呈正相关,且随时期推移而增长、随队列延伸而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趋势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城乡居民中国

    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乐郭丹王竞郭玉婷...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6-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和临汾市4个市的8个县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抽取1 882名老年人进行抑郁情况问卷调查,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山西省最终纳入分析的1 851名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简化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平均得分为(11.75±5.88)分;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检出抑郁症状者915例,检出率为49.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31,95%CI=1.296~2.051)、患慢性病(OR=1.952,95%CI=1.573~2.421)、日常生活能力受限(OR=1.801,95%CI=1.269~2.555)和低社会网络水平(OR=1.627,95%CI=1.333~1.987)是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身体锻炼(OR=0.773,95%CI=0.605~0.987)是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性别、是否身体锻炼、是否患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网络水平为当地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抑郁影响因素老年人易地扶贫搬迁

    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阴道镜检查召回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苏蒙党乐李煜霏谭森森...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阴道镜检查召回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宫颈癌阴道镜复查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鄂尔多斯市各旗区妇幼保健院宫颈癌筛查项目2016年1月—2020年12月参与筛查且初筛阳性的4 094名35~64岁妇女的相关数据及各旗区城镇化率和生产总值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阴道镜检查召回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鄂尔多斯市应召回做阴道镜检查的4094名宫颈癌初筛阳性妇女中,实际召回阴道镜检查者2 742人,阴道镜检查召回率为67.0%;2 742名召回做阴道镜检查的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中,2681人(97.8%)返回原筛查机构进行阴道镜检查,61人(2.2%)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复查或阴道镜检查;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6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阴道异常排液和有既往宫颈癌筛查史的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更易被召回参与阴道镜检查,所在旗区城镇化率>80%和生产总值110~270亿元的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更不易被召回参与阴道镜检查;所在旗区城镇化率70%~80%以及生产总值110~270亿元和>270亿元的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更倾向于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复查或阴道镜检查.结论 鄂尔多斯市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阴道镜召回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阴道异常排液、有无既往宫颈癌筛查史等个体层面因素和所在旗区城镇化率、生产总值等地区层面因素均可影响该地区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的阴道镜检查召回情况.

    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召回情况影响因素阳性妇女

    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冯石献闫雅丽王梦微田惠子...
    697-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胃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河南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在淮河流域4个县(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确诊的198例新发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1:2匹配选取与病例组胃癌患者同乡镇或临近乡镇居住的396名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胃癌患者吸烟、二手烟暴露、饮水量<1 000mL/d、经常发脾气、近10年情绪变化较差或压力越来越大、口味偏咸、盐阈值检测为4、偏好烫食、偏好硬食、喜食辣食、偶尔或经常吃剩饭、食用或处理后食用霉变食物、食用盐渍食品>1次/周、体质指数偏瘦和有胃部疾病史的比例分别为 57.6%、69.2%、52.0%、17.2%、27.8%、47.0%、34.8%、36.9%、19.2%、51.5%、70.7%、8.1%、21.2%、11.6%和 54.0%,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居民的 49.7%、60.6%、33.1%、4.5%、9.3%、28.5%、24.5%、27.5%、8.8%、40.7%、49.7%、2.5%、11.9%、1.8%和29.0%,病例组胃癌患者饮酒、饮茶、日常锻炼≥3天/周、饭后散步≥3天/周、安装家用净水器、规律就餐、每天吃早餐和食用生蒜或蒜苗≥10g/d的比例分别为11.1%、16.2%、15.2%、34.3%、26.8%、78.8%、86.9%和 25.3%,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居民的 36.1%、25.0%、23.7%、48.5%、41.9%、89.4%、92.7%和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手烟暴露、经常发脾气、近10年情绪变化较差或压力越来越大、口味偏咸、偏好硬食、偶尔或经常吃剩饭、体质指数偏瘦、有胃部疾病史和有胃癌家族史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 5 000元、安装家用净水器、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性格情绪特征、饮食习惯、胃部疾病史和胃癌家族史均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胃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22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急救素养现状调查

    郑舒遥许铁李亦琛覃朝晖...
    704-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城镇居民急救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居民急救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2年7-9月抽取苏州、徐州、泰州三地2 804名城镇居民进行急救素养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建立决策树算法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江苏省城镇居民急救素养平均得分为(14.40±7.965)分(问卷总分为45分),具备急救素养(问卷得分≥27分)的占7.99%,其中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意外伤害处理、日常危急重症处理、突发事件应对5个维度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17.58%、22.47%、16.01%、5.53%、34.91%.不同城市、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的居民急救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急救素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职业、文化程度、城市、年龄.结论 江苏省城镇居民急救素养水平较低,其中急救知识掌握率较低的维度为日常危急重症处理、意外伤害处理和心肺复苏.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强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居民急救素养.

    急救素养影响因素决策树

    2023年中国省、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李玉刚蒋慧莉冯录召杨维中...
    71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省、市、县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不同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培训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按照中国地理单元划分,于2023年9-10月采取分层随机抽取北京市、湖南省、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吉林省和四川省7个省(直辖市)的7个省级、7个市级、14个县区级疾控机构,对2 520名疾控人员进行基本信息、培训内容、时长、频率等需求情况调查.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以x2检验比较不同层级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对象选择培训理想频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290份,来自省、市和县区级疾控人员分别为671、607和1012人.不同层级的人员均比较关注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县区级更偏好实践技能训练(x2=7.917,P=0.019)和应急模拟演练教学方法(x2=6.255,P=0.044).省级和市级人员更需要数据分析软件(58.9%和59.6%)、科研项目设计(54.2%和43.0%)和论文撰写(34.4%和35.3%)培训,县区级人员更需要信息系统使用(41.4%)和计算机技能(39.1%)培训.选择理想的培训频次影响因素(P<0.05)为性别、学历、资格证书类型和岗位,女性比男性选择高频次培训(≥4次)的可能性低(OR=0.745,P=0.001);与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比较,本科(OR=2.093)和硕士(OR=2.519)及以上学历者选择高频次的可能性增加(P<0.001);与具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人员比较,其他类型人员选择高频次的可能性增加(OR=1.488,P<0.001).结论 不同层级人员均有参加培训的强烈意愿,需增加培训机会以满足需求.不同层级人员对培训内容、时长等需求存在差异,应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探索并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模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培训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