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共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

王宇

月刊

1001-0580

zgggws@vip.sina.com

024-23388443,23388479

110005

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中国公共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以及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及与家庭同住人关系

    赵海王路夏志伟张京舒...
    964-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结构现状及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9月-2023年2月抽取北京市16个区共计26 403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同住人的相关性.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每天饮用≥1次含糖饮料率为7.5%(1 955/26403);每天摄入≥3种蔬菜率为44.2%(11 614/26403);白天户外活动≥2h率为35.0%(8 838/26403);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2h率为42.0%(8547/26403).中学生中的抑郁倾向率为17.9%(3 130/17486).与父母同住是每天饮用≥1次含糖饮料的保护因素(OR=0.80),而与祖辈同住是危险因素(OR=1.26).与父母同住是每天蔬菜摄入<3种(OR=0.76)及抑郁倾向(OR=0.70)的保护因素.与祖辈(OR=0.93)和兄弟姐妹同住(OR=0.89)是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h的保护因素.与父母同住是每天≥2h移动电子产品使用率(OR=0.72)的保护因素,而与祖辈(OR=1.16)和兄弟姐妹同住(OR=1.12)是危险因素.结论 与父母同住是影响健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与大部分的健康相关行为均相关且与父母同住均呈正向作用.与祖父母及兄弟姐妹同住,可能会增加使用电子产品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在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同住人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

    健康家庭同住人学生北京市

    2020年中国内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现状

    陈润滋马宁王云锋白羽...
    969-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内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资源情况,为后续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于2021年5-6月,采用自编调查表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3 833家机构进行资源调查;由各地各级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收集汇总数据,上报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结果 全国64.56%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65.24%的精神专科医院和69.44%的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52.54%的机构设有独立科室承担心理治疗/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人员中以精神科医生最多,占65.61%.东部地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内心理治疗/咨询服务资源数量(机构1 663家,人员13 061人)以及单位土地面积提供服务人员数量(每万平方千米提供服务人员数122.14)高于中部(机构1 022家,人员9 064人,每万平方千米提供服务人员数53.63)和西部地区(机构1 148家,人员9259人,每万平方千米提供服务人员数13.52).结论 近年来提供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数量有明显增加,但其覆盖面及东、中、西部地区间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均有待改善.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资源

    我国内地高血压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及对防控效果的影响

    皇甫慧慧俞沁雯施培武沈群红...
    974-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并探索其完善程度对高血压防控效果的影响,为提升高血压防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高血压防控相关的政策文件,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模型及标准系统评价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对高血压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 2018年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适宜程度为43.68%,较2000年提升了 21.64%,与适宜标准仍存在48.61%的差距.其中,协调与激励机制适宜程度最低(14.03%),计划与评价机制适宜程度最高(63.04%).从具体定位看,中长期规划覆盖程度(100.00%)、内容形式完备程度(94.45%)适宜程度较高,管理机制可行程度仅为9.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OR=1.012,P=0.007)和保持患者血压稳定性(OR=1.010,P=0.029).结论 2000-2018年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机制建设趋于完善,有效地推动了高血压防控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与激励机制并明晰部门职责分工.

    高血压管理运行机制中国内地适宜程度

    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4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赵玉芹郭世成邬辉徐菲...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ETS)、指数平滑空间状态模型(TBATS)和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NAR)4种时间序列模型对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率的预测效果,为流腮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江西省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报告的流腮发病数和发病率数据,以其中2010年1月-2018年12月的流腮报告发病率作为训练集,应用R4.1.2软件构建SARIMA、ETS、TBATS和NNAR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2019年1-12月的流腮发病率,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比较4种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 江西省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和2019年流腮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20.49/10 万、32.03/10 万、31.89/10 万、19.95/10 万、12.22/10 万、14.10/10 万、16.56/10 万、16.21/10万、14.29/10万和21.14/10万,2010-2019年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84/10万;江西省流腮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4-7月为发病主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次高峰;4种模型拟合值的变化趋势均与实际值一致,除SARIMA模型MAPE(32.01%)较高外,其他3个模型的MAPE均<15%,其中NNAR模型的拟合值更贴近实际值,其RMSE、MAE和MAPE均最低,分别为0.20、0.14和8.24%;除SARIMA模型外,其他3种模型的预测值变化趋势均与实际值一致,此3个模型的MAPE均<15%,其中TBATS和ETS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结论 ETS、TBATS和NNAR模型对江西省流腮发病率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结果可为该地区流腮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率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ETS)指数平滑空间状态模型(TBATS)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NAR)预测效果

    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何晓泳毛凡孔灵芝张润...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价和比较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提供依据.方法 围绕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重点,结合相关文献,构建候选指标库.遴选29名慢病管理领域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咨询确定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德尔菲咨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90.91%和96.6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4,Kendall's W分别为0.15和0.20(均P<0.001).经过2轮咨询,最终构建了由组织管理与基本条件、慢病管理信息化、县乡慢病协同管理、慢病管理能力建设与质量控制和慢病管理质量与效果5大维度、45个指标组成的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5大维度的权重分别为0.2122、0.1801、0.2194、0.1794和0.2089.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实用,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可为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后续的建设提供重点方向.

    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水平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石家庄市非适宜气温对居民急救影响归因分析

    杜茜茜曲玥曾芳婷陈凤格...
    991-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河北省石家庄市非适宜气温造成的人群急救归因风险.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的气象数据、大气污染物数据以及居民急救个案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定量评估非适宜气温造成的归因风险(AF).结果 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收集石家庄市非意外急救人数293 236例,气温与非意外急救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呈"V"型,由非适宜气温造成的非意外急救AF为8.71%(95%CI=-1.76%~17.70%).分段情况下,非适宜气温对居民急救的影响以低温为主,由强低温造成的非意外急救AF为3.09%(95%CI=0.55%~5.18%).分层分析发现,男性更容易受低温的影响,而女性和≥65岁人群对高温更敏感.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可导致居民急救风险的增加,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且男性对低温更敏感.

    非适宜气温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归因风险急救石家庄市

    基于LASSO回归的胃癌失巢凋亡相关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与分析

    陈艾陈晓伟汪亚男沈孝兵...
    997-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胃癌(GC)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分析失巢凋亡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及该模型在胃癌患者免疫治疗及化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集数据库(MSigDB)筛选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预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基于LASSO回归分析选出关键失巢凋亡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以风险评分的中位值作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胃癌临床样本与胃癌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采用CIBERSORT和ESTIMATE算法对不同风险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进行分析;通过R软件"ggplot2"、"ggExtra"数据包分析胃癌患者风险评分与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评估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与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在胃癌化疗中的价值.结果 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ARGs(VCAN、FEN1、BRIP1、CNTN1、P3H2、DUSP1),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RT-qPCR检测显示VCAN、FEN1、BRIP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P<0.05),CNTN1、P3H2和DUSP1基因均低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1),胃癌患者生存率和TMB水平在高、低风险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年龄和风险评分与生存显著相关(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肿瘤免疫基质评分明显高于低风险组(P<0.05),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状态的指标;通过R软件"ggplot2"、"ggExtra"数据包分析显示,构建模型的风险评分与免疫检查点TIM3、VISTA、TIGIT、BTLA 和 B7-H3(r=0.26、0.40、0.16、0.26、0.21,P 均<0.05)的表达上调相关,TMB 水平与风险评分呈负相关(R=-0.4,P<0.05);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用于指导胃癌患者的化疗.结论 基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疾病预后;模型的风险基因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为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胃癌失巢凋亡癌症基因组图谱风险评分模型预后

    2023年白银市200例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基因特性分析

    王彦博马宏东杨雅倩张小梅...
    1006-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3年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在甘肃省白银市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住院和监测的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病例鼻(口)咽拭子样本200份,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GI metargetCOVID软件进行序列组装分析、Pangolin平台分型,使用FREEBAYES检测变异位点、基于NIRVANA进行注释,使用MAFF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IQTREE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采用GGTREE和GGTREEEXTRA软件对进化树和相关的临床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23年1-9月白银市检出SARS-CoV-2均为Omicron变异株,其中第1季度(1-3月)为BA.5.2(32例,100.00%),第2季度(4-6月)主要为 XBB(56 例,62.92%)和 FL(20 例,22.47%)家族,第 3 季度(7-9 月)主要由 EG.5.1.1(52 例,65.82%)主导;在中型病例中显著富集了 42个突变位点,包括ORF1ab基因突变25个、S基因突变9个、ORF3a和ORF8基因突变各3个以及N基因突变2个.结论 白银市流行的SARS-CoV-2基因组与武汉参考株处于不同分支,并与Pangolin分型谱系和输入时间基本一致,不同临床症状之间存在遗传关联,接种疫苗和既往感染与进化树的关联不显著.

    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特性突变位点白银市

    2021年黑龙江省成年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勇王蕾靳林赵健成...
    1013-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成年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3-4月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外区,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绥化市北林区,大庆市大同区,鹤岗市萝北县,佳木斯市桦川县,牡丹江市穆棱市和宁安市,七台河市勃利县共8个地市的10个县区抽取5238名 ≥18岁成年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分析黑龙江省成年居民的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黑龙江省最终纳入分析的5 226名成年居民中,知晓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者3 388人,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为64.83%;黑龙江省成年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中慢性病危害程度认识、预防慢性病的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控核心知识、糖尿病防控核心知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核心知识、癌症的危险因素识别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核心知识维度的得分率分别为88.88%、81.92%、80.95%、85.72%、85.07%、86.80%和83.0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岁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黑龙江省成年居民的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较高,职业类型为体力劳动者的黑龙江省成年居民的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结论 黑龙江省成年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率已达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020年60%的目标要求,但距2025年70%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且不同维度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存在差异,其中高血压防治核心知识维度的得分率最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当地成年居民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影响因素成年居民黑龙江省

    2021年辽宁省城市与农村居民癌症早诊早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梦丹于慧会于志福刘运泳...
    1017-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早诊早治素养水平差异,为提高居民癌症认知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网络方便抽样方法,对辽宁省14个市15~69岁17474名居民进行癌症早诊早治的意义、癌症警示信号的识别、癌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就医等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人群早诊早治素养水平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辽宁省居民癌症早诊早治素养总体水平为35.61%(95%CI=33.87%~37.36%),城市为 41.36%(95%CI=39.39%~43.32%),高于农村的 23.67%(95%CI=20.37%~26.99%).在不同维度中,居民对早诊早治意义(67.19%,95%CI=65.09%~69.28%)和及时就医的素养水平(64.56%,95%CI=62.43%~66.69%)相对较高,癌症警示信号识别(25.98%,95%CI=24.24%~27.73%)和癌症早期发现的素养水平(31.18%,95%CI=29.52%~32.84%)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中,女性、35~5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家庭年均人收入≥16 666.6元、有肿瘤家族史或筛查史者,更易具备癌症早诊早治素养(均P<0.05),从事第一产业、曾吸烟或现吸烟者不易具备早诊早治素养(均P<0.05);农村居民中,女性、35~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家庭年均人收入≥10 000元者,更易具备癌症早诊早治素养(均P<0.01),未就业或退休者、曾吸烟或现吸烟者更不易具备癌症早诊早治素养(均P<0.05).结论 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早诊早治素养水平差异明显,今后可借助癌症筛查项目,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干预和健康宣传.

    早诊早治健康素养筛查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