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马建

双月刊

1001-7372

glxb@chd.edu.cn

029-82334387

710064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中国公路学报/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公路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隧工程、筑路机械工程、汽车与汽车运输经济与工程经济等专业的应用技术及理论性文章,并适当报道有关公路交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工程建设及科技动态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快速路汇入区瓶颈交通流早发性失效研究(第2部分):致因分析

    叶颖俊孙剑
    27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路汇入区是典型的常发性瓶颈区域,其交通流失效严重制约通行效率,影响交通安全.现有研究实证发现,大量汇入瓶颈存在早发性失效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瓶颈的制约作用,而 目前尚未有理论方法对这一独特现象进行建模仿真与致因分析.本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定义并建模了3类新的汇入行为,并与汇入区跟驰和换道模型整合,构建了瓶颈交通流高精度仿真系统.作为系列研究的第二部分,重点探讨瓶颈交通流早发性失效致因:即基于仿真受控试验分析瓶颈失效的影响因素,并解析不同微观驾驶行为与宏观瓶颈交通流失效之间的内在机理.首先,对瓶颈汇入区仿真系统进行了精细化参数标定,作为受控试验的研究工具.其次,基于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设计正交试验,排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各类驾驶行为对于瓶颈通行效率的主效应.最后,利用因果推断理论设计仿真试验,构建早发性失效因果网络图,深入分析上述驾驶行为之间的交互影响链,以及与瓶颈交通流失效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发性失效的关键致因与失效机制中的影响因素是一致的,其中并行式汇入和主线压迫式换道会对通行效率产生显著负效用,而主动-回应汇入会产生一定正效用.因果网络图显示,引发瓶颈失效的驾驶行为事件链为主动-回应汇入→并行式汇入→主线压迫式换道→里程生产量,而驾驶特性参数(期望时距、汇入动机生成距离等)作为外生变量会对上述行为的出现频率产生影响.

    交通工程因果网络图致因分析早发性失效汇入区瓶颈仿真试验

    基于中低频阻抗谱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快速估计方法

    孙丙香庞俊峰苏晓佳付大伟...
    293-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批量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电池评估专用设备的技术研发面临迫切需求,但评估软件的算法策略开发难度大.兼顾快速性与准确性的阻抗谱方法在专用设备实现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因此选择测试时间短且对采样频率要求低的中低频阻抗谱,在硬件实现中既节约了高频采样成本,又避免了低频正弦难以精准实现的难题.通过拟合电荷转移阻抗特征圆,提取顶点虚部、拐点虚部、圆心横坐标、圆与实轴的交点及其模态分解残值5个健康特征,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验证健康特征与容量的相关性,利用高斯过程回归指数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并验证,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快速估计.首先应用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方法验证,试验值均在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内;然后应用公开数据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建立估计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估计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490 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343 1%.此外,分别选取减少阻抗谱拟合圆数据点、选取中低频阻抗谱顶点和拐点阻抗、提取实轴以上全频段固定频率点阻抗3种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度优势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拟合特征圆提取关键参数,融合拐点和顶点特征,在保证较高精度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电池容量的快速估计.

    汽车工程容量快速估计中低频电化学阻抗谱锂离子电池高斯过程回归弛豫时间分布

    基于信号权重分析的汽车耐久性用户关联模型优化求解方法

    杨永乐董帅王庆华林伟雄...
    30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场测试规范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汽车耐久性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针对目前"用户-试验场"损伤关联模型求解时未考虑关联信号匹配优先级而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联通道权重分析的模型优化求解方法.根据整车关联需求和信号类型划分系列子目标,利用准则间相关性方法分析子目标函数的权重,采用折衷规划方法融合权重系数构造综合目标函数,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基于该方法,以某轻型商用车为应用对象进行关联分析验证.划分轮心垂向力、纵/侧向力、悬架位移、力和应变信号等5类子 目标,计算并依次赋予权重0.255、0.230、0.153、0.203和0.159,然后结合权重构造了新的综合目标函数,求解获得一组试验场强化工况循环,并与基于多 目标直接求解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权重分析的优化求解方法计算所得重点关联通道-轮心垂向力通道的相对损伤比可匹配至0.8~1.1,其余通道基本保持在0.5~2之间,而基于直接求解法的关联通道相对损伤比在0.4~2.5之间.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反映各关联子目标间相对重要程度,使整车各部位的损伤复现更符合实际应用中关联匹配要求;载荷分布和试验里程表明,求解的测试规范满足实际工程上强化加速试验理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整车试验场耐久性测试提供有效参考.

    汽车工程用户关联模型求解目标权重系数耐久试验规范综合目标函数遗传算法

    表征车辆实际行驶排放的行程动力学因子构造

    张力付明明李阳常虹...
    315-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法规认证的车辆排放更真实地反映车辆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排放水平,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程序被确立并广泛使用.然而,RDE试验易受到驾驶人操作行为、交通状况、道路坡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行程动力学试验边界对RDE试验结果的影响特别敏感.为有效表征与车辆实际行驶排放特性相关联的行程动力学特性,提取了描述车辆行驶状态的瞬时参数,包括整车速度、加速度、发动机转速、转矩、功率变化率、整车比功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并通过共性因子的线性组合构造出行程动力学因子.为验证行程动力学因子的有效性,设计试验车辆在保守驾驶、中性驾驶和激进驾驶风格下进行RDE试验,利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将保守、中性和激进驾驶风格下RDE试验的瞬时数据划分为数据窗口;并将这些数据窗口的排放数据视为路段排放数据样本进行动力学因子的计算、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行程动力学因子可以通过构成因子的方差百分占比反映出RDE试验驾驶风格的差异;在各种不同驾驶风格情况下,行程动力学因子与污染物排放均良好相关,且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不随驾驶风格的差异而发生改变;行程动力学因子被证实是与车辆行驶排放所关联的行程动力学特性的准确度量.

    汽车工程实际行驶排放因子分析行程动力学驾驶风格排放法规

    机器视觉法桥梁表观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专栏导语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