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公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马建

双月刊

1001-7372

glxb@chd.edu.cn

029-82334387

710064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中国公路学报/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公路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隧工程、筑路机械工程、汽车与汽车运输经济与工程经济等专业的应用技术及理论性文章,并适当报道有关公路交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工程建设及科技动态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群交通网络凝聚子群重叠性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

    刘欣杨琦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其与城市群交通网络的演化密切相关,关于交通网络结构与产业协同集聚关系的讨论仍存争议.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网络进行建模分析,采用凝聚子群的重叠性作为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并应用广义线性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群交通网络中的凝聚子群重叠性对产业协同集聚具有负面影响.这一结构特征通过促进资源的反向流动,可能降低某些区域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作为一种综合性指标,凝聚子群重叠性能稳定评估交通网络与产业协同集聚之间的联系,对于优化城市群交通网络规划和区域产业协同集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交通工程产业协同集聚凝聚子群城市群交通网络

    基于实车数据的城市地下螺旋匝道小客车运行特性研究

    郑展骥郑礼伟许宇轩饶嘉强...
    27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城市地下螺旋匝道的驾驶行为模式和车辆运行特性,选取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洪崖门地下道开展实车驾驶试验.利用车载仪器采集了 20名驾驶人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行驶速度、纵向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等运行参数,得到了螺旋匝道范围内车辆的速度特性、纵/横向加速度累积频率,探讨了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G-G图方法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辨识.研究结果表明:①螺旋匝道的实测速度远高于设计速度,驾驶人在连续下坡路段的弯道行车减速度高于加速度,连续弯道与独立弯道的横向加速度幅值在不同行驶方向下存在差异;②上行匝道弯道(R=80 m)的纵向加速度数据分布呈椭圆形,上行匝道弯道(R=40 m)和下行匝道弯道(R=80 m)的纵向减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下降,螺旋匝道其余弯道的纵向加(减)速度随速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③螺旋匝道弯道的横向加速度与速度呈正相关,仅上行匝道弯道(R=80 m)的横向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④螺旋匝道弯道的风险路段主要位于出弯加速段,仅下行匝道弯道(R=40 m+30 m)在入弯减速段也存在风险路段.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地下螺旋匝道小客车的运行特性,可以为未来城市地下道路螺旋匝道的限速方案和弯道几何设计提供参考.

    交通工程运行特性实车试验城市地下螺旋匝道运行速度纵(横)向加速度危险驾驶行为

    中国人体骨骼力学测试与材料参数识别

    张冠军马巾慧汪家文肖朝伦...
    289-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数字模型是损伤机理研究、防护装置研发等汽车碰撞安全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未来汽车安全虚拟测评的核心手段.骨骼材料本构参数是决定数字模型精度的关键,但长久以来中外各种数字人体模型所采用的材料本构参数,都来源于欧美人体的测试数据,还没有关于中国人体骨骼力学特性的系统研究,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人体数字模型的发展和高效应用.为了厘清中外人体在骨骼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获取中国人体骨骼材料力学特性数据,开展了一例中国男性人体骨骼材料测试研究.解剖出股骨、胫骨、腓骨、颅骨、肋骨、髂骨和胸骨,切割出每种骨骼的皮质骨区域,通过金相磨抛机、数控雕刻机等高精加工方法制备出数量众多、尺寸规则的长方体皮质骨试样,尺寸约为12 mm×2 mm×0.5 mm.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获得试样的生物力学响应,通过基于改进的梁理论方法的自编程序,自动高效地获取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切线模量和有效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该例中国人体骨骼皮质骨的材料本构参数在文献中欧美人体的数据范围内,且不同骨骼间材料参数的差异显著(p<0.05).提供的一例中国人体关键骨骼的材料本构参数,可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中国人体特性的完整汽车碰撞安全数字模型提供了初步数据参考.

    汽车工程材料本构参数三点弯曲试验骨骼汽车碰撞安全人体数字模型生物力学

    极限操纵工况下CACC汽车队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吴相稷杨秀建陈峥王申义...
    30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汽车队列控制研究中对车辆轮胎力附着极限操纵工况考虑较少,相应的队列控制策略可能无法满足低附着、高速近距跟驰等极限工况下队列的安全稳定行驶.因此,针对探讨较多且应用前景较好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汽车队列,研究轮胎力附着极限操纵工况下的CACC队列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旨在为极限操纵工况下CACC汽车队列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考虑轮胎力的非线性饱和特性,建立了队列-个体车辆一体化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基于控制增益参数空间分析研究了极限工况下队列的平衡点稳定性和头-尾弦稳定性特性.结果表明:极限工况下队列稳定性增益参数设计范围非常有限,在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队列的基础上增加对领航车的跟驰控制后变为CACC队列,会导致平衡点稳定性增益参数设计范围变小,但是可以大大增加头-尾弦稳定性的增益参数设计范围;极限工况下弦稳定性比平衡点稳定性的要求更为苛刻,弦稳定性的增益参数空间要显著小于平衡点稳定性的参数空间;与ACC队列相比,CACC队列对极限工况下车速、路面附着等变化在保持队列稳定性方面体现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扰能力,具有显著优势.

    汽车工程汽车队列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非线性动力学稳定性分析队列控制

    AMT半挂牵引车行驶工况构建与换挡场景分析

    李彬刘洪利宋瑞阮嘉赓...
    31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AMT重型半挂牵引车(简称AMT牵引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但针对该车型的相关研究并未及时跟进,车辆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着手建立中国AMT牵引车典型行驶工况,并由换挡场景分析和风格工况构建协助AMT换挡策略完善,有助于优化车辆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与环保性能,更好地发挥AMT车型优势.首先,基于车辆实测数据,利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分别稀疏化其车速和功率指标以获取相对应的差值和趋势数据,进而建立加速、减速、起步和停车4种典型换挡场景,统计分析不同场景下的换挡车速、功耗波动、换挡次数与换挡负荷;其次,结合t-SNE降维和K-means聚类,基于改进短行程法构建非高速行驶工况,并通过马尔科夫链构建高速公路行驶工况以弥补短行程法的固有缺陷;最后,基于非高速行驶工况,利用客观评分法区分保守型和激进型差值数据,分别与工况框架叠加以灵活构建不同风格工况.研究结果表明:AMT牵引车换挡车速集中在0~20 km·h-1和55~70 km·h-1之间,且4种典型换挡场景差异较大,应在不同场景下动态调整换挡策略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倾向;高速和非高速行驶工况的指标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4.834%和3.431%(后者相比传统方法降低了 27.49%),仿真油耗MRE分别为6.68%和4.13%,明显优于CHTC-TT和C-WTVC标准工况;激进和保守型风格工况的MRE均在5.6%左右,可用于评估换挡策略在不同驾驶强度下的性能表现;传统方法和风格工况的MRE均高于3.431%,表明有必要在工况构建过程中分离驾驶行为数据,以减轻其负面影响.

    汽车工程行驶工况与换挡场景道格拉斯-普克算法AMT重型半挂牵引车短行程马尔科夫链

    桥隧结构极端荷载与安全运维专栏导语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