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国情国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国情国力

月刊

1004-2008

cncs238@163.com bsgqgl@gj.stats.cn

010-63376744;63375651;63375652

100826

北京市三里河月坛南街75号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

中国国情国力/Journal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尤以经济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为主打产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钢铁行业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建议

    史君杰何培育熊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行业未来发展会面临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约束,而应用清洁能源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我国钢铁行业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钢铁行业清洁能源现状概况发展建议

    西部地区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研究

    岳广龙杨效林张琴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攻坚难点.本文针对西部地区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增加金融产品供给、明确金融助力目标和建立风险保障措施三个角度,探讨构建西部地区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

    西部地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新发展阶段稳步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汪建华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发展的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判断和把握三农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要紧紧抓住工作重点、难点、薄弱点,稳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建立和完善乡村振兴的新机制.

    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道路下的夜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邵璇璇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经济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要阵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我国五大区域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发展夜间经济所需要的条件,如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人口及其结构、城镇化水平及其配套设施等,发现当前发展夜间经济存在个体消费不足、城镇化质量和效率低、发展差异大等问题,并据此对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发展夜间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夜间经济城市群新型城镇化

    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

    白翠芳王勃苏炜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八年以来,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合作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域协同合作亟待深化,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一条必然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京津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和障碍,进而提出需加强区域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以公共服务协同场景化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区域数字化创新实践的交流扩散等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策略建议.

    数字化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京津冀

    以系统思维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

    张娟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经过持续系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地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体系、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效循环农业发展势头迅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但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系统形成时间较短,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淡水资源不足、能源结构过重等问题亟需改善.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以自然需求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基本理念,以法制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科学的思维来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以"五水统筹"作为黄河三角洲水治理的基本模式,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系统思维

    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新趋势、市场影响与风险防范研究

    周景彤吴丹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和宏观政策一波三折,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跨境资本流动不仅对一经济体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也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资金变化,通过多个指标观测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阶段性新特征,探讨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利弊影响,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短期资本流动风险、灰色资本流动风险与资本外流压力上升等问题.最后,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与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短期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资本外流压力

    专家预判数字化行业就业形势良好

    张涵
    79页

    国企就业劳动力市场化进程仍需持续推进

    田佳奇
    79页

    2022年《法治蓝皮书》系列成果发布

    张涵
    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