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吴安华

双月刊

1671-9638

zggrkz2002@yahoo.com.cn

0731-84327658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办刊宗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经验,反映和推广感染控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和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为提高科研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生儿肠道CRKP定植和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翟誉李庆蓉李江何薇...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 h内进行CRKP首次筛查,此外在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肛拭子主动筛查,并监测CRKP菌株感染情况.分析定植组、非定植组和感染组新生儿临床数据.对肠道定植菌及定植后继发感染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共有1 438例新生儿进行了 CRE主动筛查,174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为12.1%.174例定植新生儿中有35例继发感染,发病率为2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OR=2.050,95%CI:1.200~3.504,P=0.00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OR=1.889,95%CI:1.086~3.288,P=0.024)、鼻胃管喂养(OR=2.317,95%CI:1.155~4.647,P=0.018);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506,95%CI:0.284~0.901,P=0.021)、口服益生菌(OR=0.307,95%CI:0.147~0.643,P=0.002)、灌肠(OR=0.334,95%CI:0.171~0.656,P=0.0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9.869,95%CI:1.778~222.029,P=0.015)和住院时间延长(OR=1.118,95%CI:1.082~1.157,P<0.001).耐药基因结果显示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均为blaKPC-2,且同属于ST11型.同源性关系结果分析显示肠道CRKP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肠道定植可能会增加CRKP感染的风险.因此,可通过重点关注新生儿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危险与保护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CRKP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感染新生儿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同源性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FRT、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探讨

    唐宁汤展宏易其琼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检测血清VitD、FRT、HB-EGF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FRT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VitD、HB-EGF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55例存活,3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CT、TNF-α、IL-1β、FRT高于存活组患者,而VitD、HB-EGF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itD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HB-EGF 与 APACHE Ⅱ 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 呈负相关关系(均 P<0.05);FRT 与 APACHE Ⅱ 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血清VitD、FRT、HB-EG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82(95%CI:0.72~0.86),灵敏度为84.39%,特异度为69.3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HB-EGF水平较低,FRT水平较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脓毒症维生素D铁蛋白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预后ROC曲线

    优化T-SPOT.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周莹胡小江江仲景陈俊宝...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优化后的T-SPOT.TB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78例(59.09%)为STB,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1.847~9.974,P<0.001).优化T-SPOT.TB评价指标,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19.5、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较优化前T-SPOT.TB的67.42%高.结论 T-SPOT.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SPOT.TB检测呈阳性,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脊柱结核脊柱感染化脓性脊柱炎T-SPOT.TB结核感染T细胞干扰素γ释放试验诊断试验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一项为期十年的回顾性研究

    薛野邹超世李泰阶覃美香...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微生物学相关特征及临床结局等数据.选取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RAB血流感染16例,占10.7%,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134例.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短期病死率为15.3%(23/150,95%CI:9.6%~21.1%),其中CRAB血流感染短期病死率(56.3%,9/16)高于 CSAB(10.4%,14/134).深静脉置管(OR:15.598,95%CI:1.831~132.910)和合并其他部位感染(OR:15.449,95%CI:1.497~159.489)与老年患者发生CRAB血流感染相关.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OR:11.856,95%CI:2.924~48.076)、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9.387,95%CI:1.941~45.385)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OR:7.019,95%CI:1.345~36.635).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深静脉置管与CRAB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血液透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是影响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死亡危险因素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韩才均黄媛吴政燮金星...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肝硬化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胃肠道损伤

    全国71所医疗机构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的现况调查

    蒙景雯张倩男于书慧李变...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全国93个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消毒剂类型、消毒工具、清洁与消毒次数、消毒剂待干情况、脱消毒剂情况和消毒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25个省/直辖市71所医疗机构的93个护理单元.新生儿病房中,使用最多的3种消毒剂分别是乙醇(79.57%)、碘伏(74.19%)、安尔碘(62.37%),氯己定在护理单元(<2个月龄婴儿)中的使用情况分别为禁用28个(30.11%),慎用23个(24.73%),可用9个(9.68%),无统一要求33个(35.48%).13个(17.57%)护理单元使用乙醇时仅擦拭1次,部分护理单元对消毒剂擦拭次数未做统一规定.使用碘伏后,去除残留消毒剂情况,包括29个(42.03%)护理单元使用生理盐水,8个(11.59%)使用乙醇,19个(27.54%)未做统一规定.消毒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接触性皮炎,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毒剂有乙醇、碘伏、安尔碘及氯己定.结论 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尚缺乏统一规范,选择和使用差异性较大.新生儿皮肤消毒剂存在较普遍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护人员消毒剂使用规范的培训,并开展大规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为正确选用消毒剂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皮肤消毒剂氯己定碘伏乙醇

    2016-2020年武汉市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趋势研究

    刘小丽宋育龚林王一梅...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与管理重点.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制定的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2016、2018、2020年的调查数据.结果 2016、2018、2020年武汉市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66%、2.21%、1.85%,社区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7.81%、17.82%、16.29%,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病科(组)、神经外科、胸外科、儿科新生儿组;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儿科非新生组、呼吸科(组)、感染病科(组)、综合ICU、儿科新生儿组.医院感染、社区感染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其中2016、2018、2020年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构成比分别为12.85%、18.39%、22.09%.2016、2018、2020年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0.99%、0.82%、0.69%.医院感染、社区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2016、2018、2020年武汉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综合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等问题仍需在后期工作中强化改进.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现患率病原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

    范鹏超刘贺巴婧翀刘文芝...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6.24± 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测未发现新病例,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mNGS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防控及耐药基因组研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提高消毒效果及手卫生依从率是防控CRAB感染的重要手段.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医院感染防控耐药基因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

    刘雅鑫蒋运兰李洁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CNKI、VIP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应用Rev-Man 5.4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 d)、吸烟、急性肾损伤、围手术期输血、手术时间(≥240 min)、二次开胸、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上述8个因素均为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为医护人员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心脏外科手术肺部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病原菌谱:一项单中心五年研究

    李艳敏张瑞敏平莉莉翟丽娜...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6%,例次发病率为3.46%.其中血流感染96例(36.50%),呼吸系统感染70例(26.62%),感染部位不明确者57例(21.67%).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45.88%),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革兰阴性菌78株(45.8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4株(8.24%).2018-2022年革兰阴性菌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居多.近几年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