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南大学

吴安华

双月刊

1671-9638

zggrkz2002@yahoo.com.cn

0731-84327658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与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办刊宗旨: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有关感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工作经验,反映和推广感染控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和感染控制事业的发展,为提高科研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业务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袁红霞蒋静陈丽华付陈超...
    92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血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初始经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细菌耐药监测方法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7。0软件对血标本分离细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血标本共分离细菌207 0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7 135株(51。7%)、革兰阴性菌99 919株(48。3%);2012-2021年居前6位的病原菌无变化,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51 537株,24。9%),其次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9 115株,14。1%)、金黄色葡萄球菌(17 402株,8。4%)、肺炎克雷伯菌(17 325株,8。4%)、铜绿假单胞菌(4 010株,1。9%)和鲍曼不动杆菌(3 598株,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由2015年的30。3%下降至2021年的20。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7。9%~66。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分别为43。9%~53。9%、14。2%~19。5%,呈上升趋势(均P<0。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分别为3。6%~5。1%、3。0%~4。5%,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01)。2012-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2。0%、0。6%~1。1%,呈下降趋势(均P<0。001)。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4%~13。7%、4。8%~6。4%,呈下降趋势(均P<0。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15。6%、34。7%~45。7%,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趋势相对稳定,但与2012-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2012-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41。0%~65。4%,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湖南省血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逐年增高,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近5年相对稳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病原菌血流感染耐药性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刘君陈丽华付陈超李晨...
    93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对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脑脊液标本共分离细菌11 837株,前5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 397株,54。0%)、鲍曼不动杆菌(764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606株,5。1%)、屎肠球菌(465株,3。9%)、大肠埃希菌(447株,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8。9%~66。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4。4%~62。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均P=0。00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5。0%,处于较高水平;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60%,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60%,对含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3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在3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测试药物的耐药率>6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59。0%~79。4%,对多黏菌素B保持较低水平耐药。结论 脑脊液标本分离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原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细菌耐药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脑脊液病原菌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ICU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陈丽华付陈超李晨李艳明...
    942-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网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临床分离菌株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方案,应用WHONET 2022软件对所有湖南省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上报的ICU临床分离细菌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各年份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ICU分离细菌总数为5 777~22 3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每年占比为76。1%~7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直稳居每年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之首。革兰阴性菌中,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检出率为0。6~1。1%,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为0。6%~2。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5。7%、7。7%~20。9%。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6%~40。1%、76。1%~80。9%,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10%。结论 ICU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较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在2019年后有升高趋势,需要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

    病原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付陈超陈丽华李晨李艳明...
    95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变迁。方法 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2-2021年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后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共纳入110 652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分别占46。9%(37 774株)、45。9%(36 968株),其次为鸟肠球菌(2。5%,1 982株)、鹑鸡肠球菌(1。8%,1 428株)、铅黄肠球菌(1。5%,1185株)。肠球菌属细菌主要标本来源为尿(51。8%,57 350株),其次是分泌物(9。6%,10 660株)、胆汁(8。5%,9 377株)。2012-2021年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12。0%、1。3%~2。0%、0。6%~1。4%,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85。0%、1。5%~2。8%、0。7%~2。5%。除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屎肠球菌对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从2012年的1。4%、2。1%下降至2021年的0。6%、0。7%,呈下降趋势。结论 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耐药性变迁抗菌药物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胆汁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李晨陈丽华李艳明刘君...
    963-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胆汁分离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变迁。方法 收集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胆汁分离的病原菌数据,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构成及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使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迁。结果 胆汁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84%;革兰阴性菌居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0。14%)、肺炎克雷伯菌(12。15%)、铜绿假单胞菌(5。18%),革兰阳性菌居前2位的分别是屎肠球菌(10。34%)、粪肠球菌(9。52%)。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2012-2013年最高,分别是15。7%、14。9%,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94%;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5。5%~65。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最高耐药率(32。0%)高于美罗培南(2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最高耐药率分别为59。4%、62。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48%,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环丙沙星的最高耐药率(60。8%)高于左氧氟沙星(48。7%),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8%。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0。5%~4。5%、0。5%~3。4%,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0。2%~1。7%、0。5%~3。5%,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 胆汁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与肠道菌群有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及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

    胆汁胆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埃希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龙芳炜陈丽华付陈超李晨...
    975-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埃希菌属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应用WHONET 5。6软件对所有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上报的埃希菌属细菌及其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共收集临床分离的埃希菌属细菌476 35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75 520株,占99。8%;92。6%来自住院患者;分离自尿标本的菌株占39。3%。10年间,埃希菌属细菌占总检出病原菌的比例比较稳定,基本在20%~23%,其中2012年最低,为18。7%,2015年最高,达22。9%。10年间,埃希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47%,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4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3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8%;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除2012年外)的耐药率均<5%;埃希菌属细菌对2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波动,但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非ICU患者、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分离埃希菌属细菌对2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科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与非ICU住院患者分离埃希菌属细菌耐药率相比,除替加环素外,对其余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分离埃希菌属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年份、不同科室、不同标本、不同年龄患者分离的埃希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埃希菌属细菌耐药率抗菌药物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赵明扬李咏心李众郝义彬...
    984-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精准有效的筛选出潜在高危人群,并为其制订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感染发生。方法 选取"河南省脑卒中队列"2019-2021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作为主分析数据,用于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随机选取三所从未参与队列构建的医院2022年1-9月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数据,作为测试集,用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将主分析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多种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并基于测试集数据对构建的最优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主分析数据中脑卒中患者的感染率为20。6%,测试集数据中脑卒中患者的感染率为56。4%。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为91。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精确率为0。851,召回率为0。695,特异度为0。968,F1值为0。765。logistic与ANN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特异度、AUC均显著优于其他模型,而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的召回率、F1分数略优于ANN风险预测模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中仍具有优秀的预测性能。结论 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的筛选出具有感染风险的高危脑卒中患者,并有助于为其制订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脑卒中医院感染机器学习风险预测模型

    基于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HCV微消除模式探索及评价

    徐祎琳涂嘉欣曾凌章吉威...
    993-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并评价江西省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微消除模式,为省内制定消除HCV公共健康危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并进行HCV筛查的住院患者相关数据,其中2021年为基线数据,2022年为HCV微消除模式运行数据,分析其性别、年龄、送检科室、抗-HCV阳性率、HCV-RNA阳性率等指标,以专科就诊率、治疗率、失访率分析其运行效果,以SWOT-AHP法定量评价模式发展。结果 2021-2022年共有397 744例住院患者进行抗-HCV筛查,男女性别比为1。34∶1,平均年龄为54岁,送检科室主要以感染科/消化科为主。62份患者标本HCV基因亚型分型主要以1b亚型(43份)为主,其次为6亚型(9份)。模式运行后首次HCV预警率为81。20%,预警后抗-HCV送检率达93。15%,后续弹窗预警抗-HCV送检率为100%。与2021年比较,2022年HCV住院患者治疗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专科就诊率、患者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式运行重心坐标计算P(X,Y)=(0。018 2,0。006 9),位于第一象限。结论 江西省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HCV微消除模式可行且成效明显,下一步模式优化应重视SO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丙型肝炎病毒微消除医院感染系统预警系统模式探索HCV

    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及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陈俊宝罗翼熊南均胡小江...
    1001-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椎体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连续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脊柱结核组),依据性别匹配椎管狭窄就诊的非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双能X线扫描,比较两组患者椎体骨密度的差异。构建脊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简称动物模型),比较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与对照组的骨小梁微结构差异,选择骨组织/体积骨量(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作为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病椎与邻椎的骨质差异。结果 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69例患者,脊柱结核组患者骨密度[0。793(0。712,0。869)g/cm2]低于对照组[0。907(0。800,1。020)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小鼠的骨小梁微结构 BV/TV[(18。4±5。4)%]、Tb。Th[(0。124±0。010)mm]较对照组 BV/TV[(22。6±3。2)%]、Tb。Th[(0。160±0。017)mm]发生明显改变(均P<0。05)。动物模型脊柱结核组中,小鼠病椎骨小梁微结构BV/TV[(25。5±6。7)%]、Tb。N[(1。871±0。443)/mm]低于邻椎的 BV/TV[(26。6±6。8)%]、Tb。N[(1。969±0。45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椎体早期可引起骨小梁微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骨密度降低。

    脊柱结核结核分枝杆菌骨密度骨小梁微结构

    17例猴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何耀钦黄美祯刘骏梁婷婷...
    1007-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23年7-10月在南宁市某院住院治疗的17例猴痘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7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8岁,其中15例(88。2%)发病前21 d内有男男性行为。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皮疹主要分布于肛门、会阴及生殖器(82。4%),其次为躯干和四肢(52。9%)、头面部(35。3%),足底和手掌较少见,部分患者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 d。结论 广西南宁地区猴痘的传播流行以男性性接触人群居多,以发热、皮疹为核心症状,所有患者病情均较轻,预后好。

    猴痘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男男性行为M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