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伤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国骨伤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董福慧

月刊

1003-0034

zggszz@sina.com

010-84020925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中国骨伤/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徐晓旭张磊姜博孙晋...
    38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4。2)个月。具体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1 ml+盐酸利多卡因4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88例患者完成目标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88/391),封闭治疗后1个月VAS(1。20±0。89)分,AOFAS(88。70±7。04)分;治疗3个月后 VAS(1。60±1。35)分,AOFAS(85。20±10。95)分;治疗 6 个月后 VAS(2。35±1。39)分,AOFAS(80。30±9。75)分;治疗 12 个月后VAS(2。80±1。51)分,AOFAS(79。10±9。94)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外踝关节扭伤后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封闭治疗短期内有效,1年内症状复发率为65%,针对保守治疗欠佳的患者,或考虑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如踝关节镜下清理术。

    外踝关节扭伤跗骨窦综合征封闭治疗

    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兔冻结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刘璐程少丹程杨彭思琛...
    39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制备兔冻结肩模型的成模情况。方法:选取质量为(2 500±500)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持续劳损加冰敷造模,观察兔大体情况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情况,并记录体重。分别于造模后第6天和第29天对兔造模侧肩关节行MRI检查,观察积液及软组织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关节囊滑膜的形态;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关节囊滑膜的纤维沉积情况,并用Image J软件对纤维沉积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结束6 d后,模型组兔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行走跛行;造模结束29 d后,模型组兔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均严重受限;与空白组体重(2。50±0。14)kg相比,模型组体重(2。20±0。17)kg显著降低(P<0。01)。MRI显示,造模结束后6d,肩周肌肉外形不光滑,关节囊结构模糊,关节腔内见大量积液;造模结束后29d,肩周肌肉外形毛糙,关节囊结构不清,关节腔内积液较造模后6 d减少。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肌纤维排列紊乱,形态蜷曲,甚至断裂,关节囊滑膜组织大量血管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及严重炎性细胞浸润。通过Image J软件对Masson染色结果半定量分析,模型组造模后7、30d兔患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纤维沉积[(23。58±3。41)%、(27。56±3。70)%]及滑膜组织纤维沉积[(41。78± 5。59)%、(62。19±7。54)%]均显著高于空白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纤维沉积[(1。79±1。03)%、(1。29±0。63)%]及滑膜组织纤维沉积[(8。15±3。61)%、(11。29±7。10)%](P<0。01),且时间越长,纤维化越严重(P<0。01)。结论:行为学、影像学和病理学均显示,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兔冻结肩模型符合冻结肩临床表现,切合冻结肩发病机制,是一种理想的冻结肩模型。

    冻结肩模型滑膜

    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余向阳吴改革汪航黄凌岸...
    399-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为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延迟愈合率或骨不连率、感染率、活动受限(>10°)发生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回顾性研究涉及647例患者,其中螺钉固定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255例,克氏针固定组392例。Meta分析显示,与克氏针组相比,螺钉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在术后有更低的感染率[OR=0。22,95%CI(0。09,0。56),P=0。001]。两组间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单纯螺钉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OR=0。18,95%CI(0。05,0。65),P=0。009]。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与克氏针内固定和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单纯螺钉内固定拥有更低的感染率。而在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就术后疗效及内固定安全性方面而言,更推荐骨科医师使用螺钉进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

    肱骨外髁骨折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儿童Meta分析

    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乔跃跃赵勇周大鹏解冰...
    40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在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8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A型8例。采用AO分型:C2型9例,C3型7例。从受伤至接受最终植骨手术时间为4~119d。骨缺长损度2~10cm。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1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感染、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Merchan评分标准评估,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开放复杂骨折骨缺损有助于预防感染、协助骨折复位,增加固定强度,减少植骨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骨缺损抗生素骨水泥植骨

    重症髋部创伤救治1例

    冯俊超高明暄陈少龙张伟...
    411-413页

    重症髋部创伤Morel-Lavallée损伤鹑鸡肠球菌宏基因组测序抗菌素骨水泥

    巨大游离椎间盘硬膜外后移位致椎管占位1例

    覃昌龙李嘉玮冉宇李忠泽...
    414-41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肿物游离椎间盘

    颈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并发硬膜外脓肿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1例

    雷泽元南伟吕嘉阳任毅...
    419-422页

    布鲁氏菌病硬膜外脓肿白索综合征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症状性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廖贵蒙玉民邹专肖开振...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变椎体终板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疼痛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与临床工作者,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治疗手段,其通过对退变椎体终板进行射频消融术,使相应椎体椎基神经发生变性,阻断椎基神经的伤害性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由退化椎体终板引起的腰痛症状。目前国外已有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手术原理、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较多报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慢性腰痛椎体退变Modic改变

    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

    邢昱祺杨自权
    42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在骨科医师中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保守治疗面临着较高的再脱位率,治疗的方式不应再仅局限于膝关节本身,临床医师应加深和更新对保守治疗方式的认识以降低再脱位率。随着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髌股关节疾患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学者提倡手术治疗,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如果没有合并解剖结构的异常,通过修复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来恢复髌骨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流行,二者在短期内均可良好地恢复髌骨稳定,但MPFL重建能使髌骨获得更为长期的稳定性,因而使用更为广泛,但仍需研究进一步证实。当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骨性因素异常时,往往需要联用多种术式进行治疗。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尽善尽美的手术方式,应依据个体化情况做出选择,尽可能地恢复髌骨正常的运动轨迹,维持髌股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恢复并维持膝关节功能。本文对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髌骨脱位急性治疗综述